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研究

时间:2023-04-30 14:0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内部控制的发展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力非常巨大。文章以此作为研究背景,首先阐述了高校中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继而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内部审计优化途径,最后就内部审计的各阶段具体工作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视角;高校管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理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17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5.091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活动中一项重要的监督活动,在堵塞漏洞、防范风险、完善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实际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还远远落后于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已成为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创新,以内部控制为视角,研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优化高校内部审计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环节,最终达成内部审计目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高校管理水平。

1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辩证统一关系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内部控制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内部审计的各个发展阶段相互照应,同时内部控制也需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来相互配合。厘清高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健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高校内部控制的发展与需求,对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业务范畴、业务环节、审计方法等加以优化和改进,更好地为高校的管理与建设服务。

2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内部审计的优化路径

2.1 审计理念——以内部控制为审计实施基础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直接目标就是审查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将内部控制作为内部审计的实施基础,贯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始末。在内部审计计划阶段,着眼于内部控制的高风险环节,明确审计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以内部控制系统测评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在审计报告及后续审计阶段,反馈于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高校管理水平为宗旨。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工作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又高效地利用了高校有限的审计资源。

2.2 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自我评价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自我评价,它是高校改善业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可以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及运行情况,可以和财务审计项目中的相应内控测试等工作整合在一起,既简化内部审计流程,又节约审计成本,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趋势。

2.3 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的控制

审计质量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内部控制的控制。审计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健全一整套审计质量指标体系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更是内部控制完善的需要。根据内部审计环节建立相应的审计质量体系,使其作为审计工作的执行参照,规范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和工作标准,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进而完善内部控制的整体性。

2.4 审计管理建议书——内部控制的晴雨表

审计管理建议书是审计报告的应用,是内部控制的晴雨表。如果将内部审计工作比喻成一次内测,那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完成审计工作之后出具审计报告并非仅仅是内测试卷的答案,其出具的审计管理建议书更应该像一套解题的思路,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好与坏,为被审计单位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参与其后的修正,以管理建议为主线,协助被审计单位完善管理。当然,为了使审计效果最大化,需要将审计管理意见书提交上级管理部门或者校领导审阅,切实保障有效实施。

3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各阶段优化策略

3.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审计项目立项、审计项目审批、成立审计组、审前调查、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发送审计通知书和承诺书、交接审计资料等工作。准备阶段着眼于内部控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高校管理层为内部审计部门立项并授权,就审计工作而言没有发挥到主观参与作用。随着教育事业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逐渐在根据学校的教育发展需求以及组织目标主动提出审计事项,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制定和决策,为高校的发展起到参谋作用。内部审计部门依据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各院系、各部门相关经济业务的风险,建立风险等级评分制度,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提出重点审计事项,经过相关上级部门的授权后进行重点审计,关注高风险部门,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审前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环境的调查以及被审计项目涉及到的法规政策和内外部环境调查;二是对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虽然内部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分属于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部门,相互之间比较了解,但是不可忽略此项程序,着眼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达成审前充分调查目标的捷径。

3.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包括深入调查、内部控制测评、实质性测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实施工作底稿等环节。实施阶段应以内部控制为基础。

深入调查是审计准备工作的延伸,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工作流程的实际执行情况,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及其所起到的作用,藉此进一步鉴别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甄别各种风险,为下一步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这项工作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实质性测试之前必须要进行。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测评可以诊断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发现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给高校带来的风险高低。该项工作还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为下一步科学、合理地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打下基础。通过实质性测试内审人员可以获取证明力更强的审计证据,为了节约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成本,可以有效利用上一环节的测评成果,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3.3 报告阶段

报告阶段包括审计发现和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出具报告和管理建议书。这里的审计发现并非是只出现在审计工作完成之时,而是一个周而复始、贯穿始末的过程,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之后进行的判断结论。审计报告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出具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这两项书面文件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高校的管理需求,如前文所述,内部审计报告和管理意见书不仅仅起到答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或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建设性建议,当然被审计部门既可以接受和采纳,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总之,内部审计部门以完善内部控制为目的,可以将管理意见书交由高校领导审阅、批示,这样被审计部门会更加认真地考虑和执行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3.4 后续审计阶段

后续审计阶段包括后续审计和审计成果应用,对被审计单位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落实、内部控制的完善以及高校风险进一步的识别都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独立性,切实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审查被审计部门内部控制的改正和完善情况,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及时分析、总结开展整个审计项目工作中的正反经验,对自身工作做出评价。审计成果应用的对象包括上级主管部门或高校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被审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只有不断拓展审计成果的应用渠道才能充分发挥审计成果的应用效果。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争取管理层和各被审计部门的支持,建立完善的纠错机制以及审计公告与通报制度,立项必审、审计必查、结果必告、责任必究,形成制度和政策,以达到进一步防弊、兴利和增值的效果。

综上所述,建立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免疫系统”功能,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高校治理风险,同时,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应不断创新和发展,由被动型、监督型转变成主动型与参谋型。

参考文献

[1] 潘银兰.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思路[J].会计之友,2010,(4).

[2] 王小林,付元元.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优化研究[J].绿色财会,2012,(2).

[3] 杨小锋.基于内控视角的内部审计免疫功能分析[J].会计之友,2010,(6).

[4] 于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流程再造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

基金项目:本课题内容为2014年度河北省审计厅重点研究课题,项目审批号:2014。

作者简介:安存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系讲师,研究生;高祥晓,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系讲师,研究生;郭薇,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系助教,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 波)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 视角 内部审计 高校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