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4-29 18:48: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目前,在国内高等院校的经济法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经济立法活跃,而 现行教材更新不足;教材体系差异较大;只是满足于经济法律知识的简单介绍,忽视实践能 力的培养。案例分析法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有效方 法。案例教学法必须以加强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目的,必须突出实践效果,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编写内容新颖、案例活泼的经济法学教材。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05-0080-02

经济法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法律法规的科学,是国家调整经济运行过程中所 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经济法的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研究大量的经济法规现象 ,掌握经济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经济法基本理论分析、 解决具体问题。但是,由于经济法基本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其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实践中 对经济法理解的偏差,使得经济法的教育教学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一、经济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立法活跃,而现行教材更新不足

现阶段,我国经济立法活动异常活跃 ,新法制定、旧法修正、法律整合、法规整理此起彼伏。其中,有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规 制方面的立法活动,更是整个立法的重中之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有关的行政规章,修改 篇幅之大、涉及范围之广、配套内容之多,堪称少见。最高人民法院也在不断地出台一些司 法解释和指导性判例,对实务操作进行引导。这就需要在教材中体现这些最新的立法动向,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规定。而现在这一领域的经济法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无法适应新的 教学要求。

2.经济法理论研究的不完善导致教材体系差异较大

在我国,经济法学的教 学、研究活动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展开。由于研究的时间较短,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不仅与民 商法等学科的边界尚未完全厘清,而且经济法学内部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体系 构建等基本理论问题亦存在诸多分歧。因此,经济法学者在编写教材时往往按照自身的理 解,自成体系,且在外延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陷入学者们的理论研究丛林之中而不得经济 法之最基本要义。

3.满足于经济法律知识的简单介绍

很多教师满足于简单介绍经济法律知识 ,而未能适当地阐释立法的精神和原则,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法律的内涵,提高 其应 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死记硬背以应 付考试 或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僵化地套用法律规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法律解决复杂 的经济纠纷的要求。

4.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影响, 很多教师采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逻 辑 严密的经济法学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习中学生内在智力的开发以及法律思维素质的培 养,使得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法律条文,而缺乏思考和解决经济法律 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 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为今天的“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 际工 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 决问题能力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有效方法。

2.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1)精选案例。反映抽象理论的案例有多种渠道来源,最常用的一种渠 道是各种媒体,如案例书报、杂 志、电视广播等。收集这类案例时教师应做有心人,书报杂志上的案例应及时摘录,从电视 、电 台看到和听到的案例应随即将其大意记下来。另一种渠道是教师自己深入实践第一线收集有 关资料 ,这种案例的编制要求教师要对活动实践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有 意 识地编制一些典型案例,当然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自身对经济法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 够 通过合理的想象挖掘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真实性的题材。

(2)案例的分类取舍。 任课教师不可能把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的与所讲课程内容有关的 所有案例都纳入课堂讲授范围。因此,必须对已收集和编制的案例进 行认真分析与比较。在分析与比较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优先选取最典型的案例。 典型案例往往是多种知识的交汇点,典型案例应用到教学中最有助于说明复杂深奥的法理。 二是案例应与相应的理论相贴近,表面现象的牵强附会将会误导学生,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 。三是所选取的案例切记庸俗。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不宜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述社会 的阴暗面,也不宜过多地讲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资料和小道消息。四是选取的案例不宜 太复杂,切忌喧宾夺主,案例要为理解理论服务,要有针对性。

(3)案例的应用。 这是采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有关理论的关键环节。应用案例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一种方法 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或者先讲授基本的理论含义,然后用案例加以说明,或者教师先讲授案 例,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有关的基本理论。但案例的应用千万不能仅局限于此种方法,必须 灵活加以应用。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对象所面临的具体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当然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提供案例时在方式方法上要进行巧妙构思,要掌握数倍于学生的背景 材料;讨论中要引导控制讨论,同时要避免完全由教师控制讨论;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并进行 适当的引导,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讨论结束时要做好讨论总结。总结也并非一定要由教 师进行,完全可以采用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教师适当加以点评的方法。

(4)案例延伸。 所谓案例延伸,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某一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 现实生活,努力寻找反映理论原理的案例,并用所学过的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现象进行分 析,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的理解。准确地讲,这一步工作已不构成一般意义 上的理论讲授,而应划归理论的应用范畴。但从其目的来看,主要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并为学习专业理论以及培养专业技能奠定基础,仍可划归案例分析法的范畴。

三、对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案例教学法必须以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目的

(1)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 神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学生创新精 神的培养,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也可通过课外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有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应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

(2)创新精神的养成需要有宽松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 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创新思 维的灵感往往是在紧张探索以后的松弛状态下才会出现。相反,人在压抑、紧张、恐惧心 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新。总的来看,适宜于创新能力生长的环境应该是宽松、民主、自由的 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容忍乃至鼓励多样性、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特性和个性。也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才敢于乃至乐于想象、批判和创新。

(3)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方面是一个意义广泛而深远的概念。具体说来,启发式教学方法包 括问答式、讨论式、实验式和问题解决式等。

问答式开导思想,在任何学科的教学情境中皆可适用;讨论式可由问答随时引起; 实验式对理论的真实性给予证明,科学上许多发现多系从实验而来;问题解决 式的教学,也是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良好办法,尤其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问题解决法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 问题解决法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启发学生的求异 思维,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采用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在课 前要认真准备,设置一定的情景,提出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为达到目标认真思考 。思维有两种趋势:一是与大家一致,一是与人不同。前者为求同思维,着重符合一致的标 准,人人一样;后者为求异思维,着重独树一帜,求异创新,不与人同。求异思维是创新思 维 发展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模仿,不抄袭,不与人雷同,努力做出独创性的成果 。根据教师设定的场景,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条 件、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引发不同思路,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一定需要,依据 必然规律,灵活多变地组合相关因素,独立提出新的设想;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是单一的,而 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的,然后让学生去讨论和争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发散、求 异、逆向、知识迁移、联想和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训练。

2.案例教学法必须突出实践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方面的能力。如文献资料的检索、整理,文 献资料的快速阅读和记录等方面的能力,为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2)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 ,理论也必须服务于 实践。在进行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这种积极思考的习惯一方面使 所学 的理论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迅猛发展,为广大学生 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课堂和课外实践教学,培养广大学生逐步养成从 我国国 情出发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良好习惯,对经济法的学习采取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在 积极吸取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种种设想,初步树立起不唯书、不 唯上、要唯实的良好学风,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编写内容新颖、案例活泼的经济法学教材

经济法是一门内容繁杂的综合性法律,横跨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诸 多领域。因此,高校教师应深入行业、企业和研究院所,共同编写出内容新颖、案例活泼的 经济法学教材,经济法学教材应有更加生动活跃的编撰方式,可通过观点介绍、争议评 析、中外比较、实务演练等方式,寻求深含于法律条文中的立法思想和法律精神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曹长德.合作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及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 院,2008(3).

[2]陈艳峰.经济法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3]吴思嫣.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30).

[4]王甲山,李绍平.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5( 7/8).

[5]张力,朱冬梅.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农业教育, 2004(2).

〔责任编辑:姚 丹〕

推荐访问:经济法 分析法 案例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