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符号观浅析网络用语“打call”的流行热

时间:2023-04-28 10:12: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网络用语“打call”借用日语“コ-ル”而来,代表一种应援活动。自2017年以来,“打call”一词成为汉语网络热词,被广泛地用于娱乐、社交、政治乃至国家会议等多领域。“打call”一词最初的“所指”是:LIVE現场的应援活动,如今的“所指”为:为人或事物加油打气、鼓励助威、表支持喜爱等。将“打call”这一网络用语置于语言符号系统中,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可为这一词的由来找到理据;“打call”一词在汉语中的“所指”以及应用发生变化,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可为这一词的发展历程做出解释,并且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这一词流行的原因。本文旨在介绍“打call”的由来、发展,以及从语言符号的角度分析这一发展历程的合理性,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词并且正确认识“打call”的含义,以达到合理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打call” 语言符号 理据性 任意性

一、引言

网络用语是网络生活的代表性特征之一。教育部网站2017年12月20日公布了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怼”“你有freestyle吗?”“油腻”。[1]“打call”作为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社交领域,既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追求,又折射了当时多元的社会趋势以及中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打call”最初诞生时所对应的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以及“打call”在汉语中所对应的能指与所指,用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任意性为“打call”一词的由来以及发展变化历程找到理据,并分析“打call”流行热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因素。

二、“打 call”的由来及发展

(一)“打call”的由来

“打call”,是wota艺的一种,该词最早出自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它原是一种由御宅族或日本偶像支持者表演的舞蹈或打气动作,其中包括跳跃、拍掌、挥动手臂和有节奏地喊口号。[1]在日本的应援文化中,如果粉丝们能在偶像的演出中用荧光棒等发光物体做出整齐的动作,喊出口号,对卖力演出的偶像来说,会是非常重要的鼓励。[1]在日语中,这种应援活动用“コ-ル”表示,其基本意思“同【英】call;打电话”,由于基本读音(尾音部分有细微不同:英语中[kɔ:l]的尾音上扬,而日语中[kouru]的尾音下降)和意义都比较相似,因此在被汉语借用之后,用英语单词“call”替代。[4]

日语中的“call”单纯地指在演唱会LIVE现场,根据歌曲的歌词中的要素喊口号,包括跟着歌词联动、复唱、回应。“打call”最初的能指“コ-ル”对应着其所指“演唱会中粉丝的应援活动,包括肢体动作、喊口号、跟着歌词联动、复唱、回应”。这一语言符号,在最初的使用中包含以下三个要素:(1)LIVE现场,有确定的场所;(2)群体活动,并且一群人关注着同一个目标;(3)有肢体动作,包括跳跃、拍掌、挥动手臂、呐喊等。

(二)“打call”的发展

“打call”一词从出现到变体,再到蔓延,直到达到使用高潮,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历程。第一阶段(诞生期):“打call”最早出现时间是2015年,仅在日系偶像粉丝的二次元圈子使用,使用的范围小,仅仅是一种应援形式。第二阶段(变体期):在2017年4月到7月全职高手开播期间,“为喻文州/黄少天打call”等“为XX打call”句式通过弹幕在全职高手粉丝中展开,最终席卷女性群体。从此以后,“打call”一词引申出了新的“所指”,表达对角色的应援和喜爱。第三阶段(蔓延期):2017年7月以后由于女粉丝强大的凝聚力和博爱性,“打call”一词从全职国漫圈进一步扩展到乒乓球体育明星、杨洋鹿晗等偶像,从而淡化了其在二次元独特“所指”,最终覆盖到全部三次元明星。第四阶段(高潮期):2017年8月下旬到9月末,微博等各大营销号为了抓热点,迎合明星文化,大量使用“打call”一词,使其成为最热的流行词,甚至在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为国家“call”的用法。[4]

“打call”从第一阶段“能指”:“コ-ル”对应其“所指”为:动漫LIVE现场的应援形式;第二阶段“能指”:“为XX打call”对应其“所指”不再局限LIVE现场,而将其含义高度抽象化,为喜爱的动漫角色加油助威;第三阶段“能指”:“打call”对应其“所指”对象更加广泛,不仅仅是二次元偶像,也包括了所有三次元偶像,即:对人物表达“支持,喜爱”之情;第四阶段“能指”:“打call”对应其“所指”,从人物延伸到各类事物,对自己喜爱的事物,包括人物、文化、政策、事件等予以支持、鼓励、认可。

三、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与任意性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de.Saussure)是20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把符号看作是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结合。能指,就是用以表示者;所指,就是被表示者。他将音响形象称为“能指”,把其指代的概念称为“所指”。[3]自从《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出版以来,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一直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并且支配着语言符号基本特征的语言学说。[5]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或象似性)受到越来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如:许国璋、沈家煊、胡壮麟等。本文基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从“打call”的由来和发展历程,分别体现出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和任意性加以论述。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和任意性原则为“打call”的由来以及发展历程给予合理解释。

(一)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理据性与任意性相对,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拟声词,如汉语中用“噼里啪啦”来模拟放鞭炮之声。而广义的理据性是指:“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语言实体产生、发展或者消亡的动因,其涉及范围可以包括各种语言、各级单位以及篇章、文字等各个层面……所谓语词理据,是指语言自组织过程中语词发生、发展的动因。”[3]

从广义的理据性看,“打call”一词由汉语动词“打”和英文单词“call”构成,由于“【英】call;打电话”读音和意义与日语“コ-ル”相似,这为日语“コ-ル”引进网络用语“打call”这一语言现象提供了動因。由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在不同的语言间,由于“能指”音或义的相似性,可以从一种语言符号发展成另一种具备时代特色的新语言符号,“打call”一词的由来可以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找到根本的解释。

(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编第一章“语言符号的性质”中,定义语言是一种符号,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线性特征。语言不是事物和名称的联系,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体,不是物质的,而是抽象的。在这里,索绪尔解释说,音响形象不是物质的东西、纯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的表象。索绪尔(1916:68)强调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这项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学研究”,他还注意到这项原则的普遍性,认为“事实上,社会上使用的所有表达方式基本上都是以集体的行为为依据,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2]。

鉴于汉语字符具有单音节性以及音义分离性的特点,语言符号的应用也就更具任意性。不过,这种任意性是在规约性原则下的任意性,要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发音、构词、句法规则,这与不同的球类、棋类游戏有不同的规则非常相似。只要在语言规则的范围之内使用,任何使用方法都是正确的,因此,就具有在遵守规约的情况下的任意性。[5]

网络用语“打call”借用日语“コ-ル”而来,在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上存在理据性。“打call”一词的流行,体现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打call”一词作为网络语言存在于语言符号系统中,以异彩纷呈的形式出现在网络言语交际中。最初,“打call”一词仅仅应用于二次元LIVE现场,接着应用于三次元偶像,最后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人们借用“打call”作为音响符号(能指),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理解,对它赋予新的含义(所指),而新的“所指”在语言规则的范围之内,得到集体的认可并且广泛使用,变成约定俗成的规则。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可以为“打call”一词“所指”的发展历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四、“打call”的流行

“打call”最初的基本用法是在演唱会上歌迷为自己喜欢的歌星呼喊、加油,从而活跃现场气氛。“打call”一词在网络上的应用常常将现场的加油方式改为口述的形式并在下方附以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1.为人“打call”——“所指”:支持、赞许、喜爱之情。例如:

(1)和韩东君一起为7a打call。最喜欢的明星和最喜欢的手机竟然组了CP,好激动,来,一起打call[Shy][Shy]@韩东君ElvisHan。(新浪微博 2018年3月29日)

(2)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易烊千玺演唱Nothing to lose,充满了年轻和活力!为大佬疯狂打Call!(新浪微博2017年12月31日)

(3)许魏洲2017light亚洲巡回演唱会,为许魏洲疯狂打call;(新浪微博 2017年12月9)

(4)电视剧独步天下片尾曲传世之爱演唱会首次live版,感冒的她也能保持如此高质量为张韶涵疯狂打call。(新浪微博 2017年 11月15日)

“打call”不仅仅用于对明星偶像的喜爱与支持,也用于对身边的人或自己的鼓励与赞赏。例如:

(5)今天要为一群快递小哥哥打Call,他们的年终奖居然有10万!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扛的了大件卖的了萌,爬的了楼梯当的了活地图,手上有力量心中有客户,他们就是德邦快递哥!他们的老板说:钱发多了客户体验就好了,请问这样的公司还招人吗?​​​​(新浪微博 2018年3月29日)

(6)蠢起来漫不经心,二起来猝不及防,我是国宝,我为自己打call[二哈][二哈][二哈]网友:大型碰瓷/卖萌/犯傻现场[摊手]@ipanda熊猫频道。(《新民周刊》2018年1月11日)

(7)江西宜丰,妇幼保健院护士吴莹在工作时捡到了一个鞋盒,里面装有13万现金。她立即将钱拿到收费室并寻找失主,这些钱是她近4年的工资总和。她说看到这些钱完全没有心动,因为将心比心,知道失主会很焦急!为小姐姐打call!(《江西都市报》2018年4月12日)

2.为美好的事物“打call”——“所指”:开心惊喜之情。例如:

(8)寻梦环游记,寻梦环游记[电影]coco二刷完毕,这次带老爸老妈一起去看的,他俩赞不绝口,嘿嘿,总之为“coco”打call。(新浪微博 2017年12月11日)

(9)好久没看过这么耐人寻味的电影了,冯导走心了~为芳华打call~为轩哥打 call~(新浪微博 2018年1月11日)

(10)看了这么多年跑男以及超哥的电影,总是看到@邓超的时候莫名的想笑,自带喜感。但是今天真的是震撼了。为方木打call,电影很棒!@邓超。(新浪微博 2018年2月4日)

3.为文化“打 call”——“所指”:敬畏之情。例如:

(11)56个民族,不能让汉服消失在未来!中国汉服在外国网站上的宣传片,太美了,为汉服疯狂打call!(新浪微博 2018年4月8日)

(12)三百多年前,英法两国的国君不约而同,为一个远道而来的中国人疯狂打call,而中国人带来的见面礼只是一副筷子一本书。这个中国人是谁?中西方又走进了怎样的格局?@泊客中国。(《中国日报》2018年3月14日)

(13)原来“金龟婿”一词来自李商隐的诗“无端嫁得金龟婿”,源于唐朝武则天时所制的“龟符”。看《国家宝藏》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就是力量,我为你打call。(新浪微博 2017年12月3日)

4.为国家“打call”——“所指”:与国家相关的政策、时事、会议等予以支持。例如:

(14)为国家巨变而骄傲!为大美中国而自豪!今天,让我们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种少数民族语言由衷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国”!(央视财经 2018年3月9日)

(15)针对美方发布的或再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商务部、外交部作出回应。听听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是怎么说的↓↓转发!一起为祖国打call!@新华视点。(新浪微博 2018年4月7日)

(16)十九大,全国人民为您“打CALL”。(《中国日报》2017年10月18日)

五、“打call”一词的流行理据

第一,从“打call”的来源看,它借用日语,最初在日本女生动漫粉丝圈内使用,由于女生群体强大的凝聚力与博爱力开始蔓延。新时代,中国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逐渐提高,给“打call”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第二,从社会语言角度看,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网络媒体为汉语网络新词的传播提供了平台。第三,从使用者的角度看,人们追求网络用语新颖、简单语文丰富。第四,从社会背景的角度看:世界的多元化促进了中西语言文化交融,语言的借用成为一种自然的趋势。

六、结语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为网络用语“打call”的由来以及这一符号的发展、应用给予合理的解释。从“打call”一词的来源、社会语言角度、使用者角度以及社会背景的角度为该词的流行原因找到理据。旨在帮助人们认识、理解该词,促进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so.com/doc/26620404-27891381.

html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2001.

[3]王强,姜晖.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辨证统一

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97-200.

[4]夏中华,陈彤.2017年度热词“打call”散议[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12-117.

[5]朱永生.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J].外语教

学与研究,2002,(1):2-7+80.

推荐访问:用语 浅析 符号 流行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