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与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23-04-27 19:4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22(2007)05-0055-2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民族新闻传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民族新闻的概念,民族新闻事业的构成、产生、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做了简要概述,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与繁荣民族新闻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和谐社会;构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简称民族新闻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指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或是新闻事件的主体是少数民族的新闻。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繁荣,与我国民族政策不断完善,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关。党中央提出的要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现在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方针是一致的,它也是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可以说,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是我国整体民族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族社会文化事业的一分子,是丰富少数民族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工作。在当前,民族工作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新闻传播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新闻传播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是相互补充、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

民族新闻传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虽然与汉族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相比,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出现较晚,但它有起步晚、发展快、呈跳跃式发展的特点,这是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兴起于20世纪初叶,最初的10年,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用蒙古、藏、朝鲜、维吾尔等民族文字出版的近代报刊。在内蒙古地区出版发行的《婴报》(蒙汉合璧,1905年)、在拉萨出版的《西藏白话报》(1907年)、在东北地区出版的朝鲜文的《月报》(1909年)和在新疆地区出版的报纸《伊犁白话报》(1910年,汉、维吾尔、蒙古、满4种文字出版),是一批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

民国初年,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已发展到二三十种(不含外国人在海内外创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报刊)。这个时期,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尚处单一的报刊发展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迈过了古代原始状态,径直进入近代化报刊,显示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的跳跃性。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除报纸外,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3年,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报刊88种,印数13130万份;在民族自治地方有使用民族语言的广播机构122个,用15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节目;有使用民族语言的电视机构111个,用11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节目。少数民族语言的新闻网络传播也得到跨越式发展,现在已经有藏、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朝鲜、柯尔克孜、壮、锡伯等近10种少数民族文字开通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网站,对少数民族接触外界,开拓信息领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民族新闻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生活和文化状态的新闻,是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真实展现,因此处理好民族新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做好民族新闻的报道,就要掌握各民族的经济发展特点、民族历史和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在民族新闻报道中,既突出民族特色,又能让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接受,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只有全社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相互理解,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中国的民族众多,在新中国成立前,各个民族的发展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的是封建社会,有的是奴隶制社会,还有的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使这些民族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所以从社会历史变迁的角度来表现各民族的经济生活发展,比较容易突出民族特点。

比如有一篇报道写鄂温克族牧民钟尼浩一家搬迁的经历,突出了原先在原始社会形态下过着放牧驯鹿生活的鄂温克人,在新的社会形态下遇到的问题与心态变化。这里所展现的是鄂温克族原有的民族文化与当今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冲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政府为保护少数民族原有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这些少数民族同胞面对时代变迁而产生的内心的心路历程。

少数民族新闻中,经常会有写蒙古、藏、哈萨克等民族的牧民从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的稿件。这些稿件反映这些民族从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后,牧民们在生活习惯上和思想文化上所产生的变化,反映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各个民族共同的发展变化。所以,通过反映少数民族经济生活的报道,可以反映出中国的民族政策以及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使全社会对不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特点及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民族新闻报道要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边疆,其中有30多个民族跨国界而居,对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起着重要作用。而维护祖国统一,确保信教群众在自由与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部分都有各自信仰的宗教,在有的民族中,宗教已经是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有关少数民族信教群众的新闻报道中,首先必须对相关的宗教有所了解。

中国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道教,其中以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少数民族同胞中影响最大。藏、蒙古、土、裕固、普米等少数民族信仰佛教,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有不同的宗教文化和生活习俗。在对信仰宗教的民族进行采访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的宗教习惯,其次要对宗教本身有一些了解,也就是有一点宗教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对一些少数民族中的宗教现象有所了解,在文章中才会自然流露出这些民族与宗教有关的文化特色。这样的报道写出来,会得到信教群众的认可,其他民族不信教的群众也会对这种宗教现象更加了解。在文章中,还应体现出中国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宗教环境以及平等的社会权利,利于促进民族平等和团结,起到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共同的民族心理也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在民族新闻的报道中,要关注这个民族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关注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只有从民族心理的高度去审视,所采写的民族新闻才能更符合和谐社会的标准与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各民族不断地迁徙、交往,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个民族也在长期交往变迁中,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特点。但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同胞始终保持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这就是民族心理在起作用。

所以在报道少数民族时,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情结,将是文章的民族特色之所在。

和谐社会离不开民族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同志在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问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指明了民族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思路。

从民族工作来说,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而做好民族新闻的传播工作,则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力保障。所以,民族新闻宣传工作要弘扬和谐精神,不断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创造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准确理解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才能在实际的民族新闻宣传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就是要更好地坚持民族新闻宣传“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宗旨,充分认识发展民族新闻事业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还要认识到民族新闻事业与推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的关系。民族新闻工作者要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报道力度,全面推进“兴疆富民”行动,为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总之,百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在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几个历史时期后,形成了一支空前壮大、日益成熟的民族新闻工作队伍。民族新闻的发展、传播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更加开放,信息更加畅通,活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阔少数民族的视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缩小东西部地区差别,使全社会更加和谐。

作者:白润生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邮编:100081

年永刚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记者

邮编:100040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 构建和谐社会 传播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