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传统戏剧比较

时间:2023-04-26 19:2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戏剧舞台上,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日韩三国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其在起源和表现技法上存在着亚洲文化共性的一面 ,又体现着各自文化的个性精髓。下面要从三个传统戏剧的形成过程和表现技法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并揭示不同国家、民族的审美标准和艺术特点,从而促进其相互交流借鉴,蓬勃发展。

关键词:京剧;歌舞伎;假面剧;形成与发展;表现技法

一、引言

古今中外,在东方传统戏剧当中,戏剧艺术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其中,中国京剧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被誉为“国粹”。而歌舞伎作为日本所独有的戏曲种类, 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假面剧作为韩民族的文化瑰宝,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被纳入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国学者对各自的传统戏剧艺术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发展过程,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令人瞩目。然而,关于京剧与歌舞伎、假面剧的对比研究尚少有学者涉足,还很薄弱。本文要从京剧、歌舞伎与假面剧的起源和表现技法上,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旨在更好地继承和保护国粹艺术,推动戏剧文化蓬勃发展,促进中日韩三国文化艺术交流。

二、中国的京剧

(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又结合了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逐渐形成了为广大观众一致认同、具有深厚艺术传统的剧种—— 京剧,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戏曲发展到巅峰时期,清代皇家知识分子和众多艺术家也参与到了创造戏剧工程中。一大批皇家知识分子为京剧的形成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推动工作。由于皇家直接参与了京剧形成这项工作,所以在当时全国出现的戏曲剧种当中,京剧的文化含量最高。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京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得以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新中国成立后,京剧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如今, 京剧也已作为中国戏剧的代表活跃于国际舞台上。

(二) 京剧的表现技法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要完成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是不容易的,必须做好唱、念、做、舞这些最扎实的基本功。京剧的唱,有一定的腔调,能表达出剧中人物的各种感情。唱既是京剧的主要艺术特点,又是在有限的时空内拓展舞臺表现力的重要叙述手段。京剧的念,是剧中角色除了唱以外说的话。京剧的做,是动作和表情的表演。京剧的打,是用舞蹈化的武术表演的搏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京剧形成了一套虚拟表演动作,比如:一条桨可以代表一只船,一条马鞭可以代表一匹马,演员不需要任何布景和道具,能表现出上楼、下楼、开门、关门等动作。这些动作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能给观众既真实又优美的感觉。京剧把这些表演手段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演员一上台,通过唱、念、做、打,就能把剧中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感情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都表现出来。而且“有对话,不是话剧;有歌唱,不是歌剧;有舞蹈,不是舞剧”,而是以独特的方式载歌载舞地演故事。这种以剧中角色演员自唱自演表演剧情内容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大特征,也是京剧艺术的主要特征。剧中角色演员的自演自唱,使剧中人物思想感情与艺术家本人艺术个性高度结合,达到戏曲美的塑造。

三、日本的歌舞伎

(一)歌舞伎的形成与发展

据说日本歌舞伎的创始人是现日本岛根县东部出云地方的一个叫“阿国”的巫女。在日本庆长年间,她为了规劝人们捐资修缮出云大社,便组织了女性为主题的女性歌舞团,跳起了一种“倾踊”的念佛舞蹈,并受到了众群欢迎。庆长八年,这个叫“阿国”的巫女,去京都巡演,也获得了好评。因为当时长期的战乱刚结束,饱受战乱折磨的人们向往和平,渴求娱乐。阿国歌舞团的演员穿戴华丽,表演独特而又滑稽,适应了时代与环境的要求,颇受欢迎,风靡了整个日本,而且模仿的人也越来越多。

创建了歌舞伎后,在京都、大阪一带的“游女”受其影响组织了许多“游女歌舞伎”,她们除了演剧之外还从事卖淫活动。为此,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于1629年公布禁止女人演戏的法律,结束了“游女歌舞伎”的时代。女人演戏被禁止,并没有中断歌舞伎的发展,剧团变更办法,以年轻貌美的男子扮演女人的角色,产生了歌舞伎中的“女形”,这种歌舞伎被称为“若众歌舞伎”。“若众歌舞伎”中的青年男子演员因为年轻貌美,深受武士的喜爱,演员生活作风糜烂,经常和观众发生同性恋情,时有殉情、私奔等引起社会轰动的事件发生。幕府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善,但难见效果,于是在1652年命令禁止“若众歌舞伎”演出活动。然而,歌舞伎毕竟成为当时日本民众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幕府禁止无法断绝民众的喜好,剧团方面便想出了对付禁令的方法,把青年男子演出的歌舞伎改为成年男性演出,于是出现了“野郎歌舞伎”,也就是现在日本歌舞伎的原型。歌舞伎从此改变了侧重以美媚之貌蛊惑观众的做法,转而追求演技,逐渐发展成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演艺。到现在,只能男人演歌舞伎,歌舞伎演员都是男人。

由此可见,歌舞伎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了大量养分,从而形成的一种演剧艺术。正是因为有了底层民众的支持,歌舞伎才能够在幕府屡屡禁止的艰难环境中崛起,最终固定成日本特有的艺术形式。

(二)歌舞伎的表现技法

歌舞伎的演出手段也很独特,剧中演员不唱歌,只说台词,做动作,而且台词比重很小。最为重要的是观众在歌舞伎剧场里体验、领会日本歌舞伎艺术的魅力和韵味时,主要不是追求“唱”的艺术,而是欣赏歌舞伎“做”的艺术。而且、歌舞伎中的“唱”是由担任音乐伴奏的唱队和乐队来完成的,“唱”设置于音乐的帮衬、伴奏部分,在歌舞伎的表演演出中居于次要地位。歌舞伎演员在台上精彩的“做”才是吸引观众,赢得喝彩,受到欢迎的标准。因此歌舞伎是否受欢迎,主要不取决于台词和剧本内容,而在于演员的演技、华丽的妆束、复杂的舞台布置能否给与观众美的享受。日本有句俗语:“文乐是用来听的,歌舞伎是用来看的。”这句话集中体现了歌舞伎的最大魅力在于其视觉艺术。

四、韩国的假面剧

(一)假面剧的形成与发展

韩国的假面剧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巫俗仪式,在原始社会共同体中,根据各种宗教需要,人们通过佩戴假面装扮成神灵、恶鬼、动物等形象,达到实施法术的目的,这是假面剧最初期的功能。在原始宗教仪式中,人类为了接近拥有超能力的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感激,假面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后发展成宫廷的散乐和民间的城隍祭。但由于壬辰之乱和丙子之乱,国家财政无力支撑演出支出,戏剧被搁置,表演者流落各地,而戏剧开始留存于民间,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演剧—— — 假面剧。从此,假面剧成了人们戴上面具隐藏自己,将内心积沉下来的痛苦散发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在面具舞蹈中人们通过挥泄的动作,用笑声来化解内心中对现实的悲伤与愤怒。

(二)假面剧的表现技法

假面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演员的表演等艺术样式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其中语言、音乐、舞蹈是假面剧最根本的表现手段。与一般戏剧语言不同,假面剧的语言不仅在“闭锁”的舞台人物之间展开,而且时刻注意直接与观众交流,让观众经由表演者的“诱导”自然地进入剧情之中,与演员一起共同参与假面剧的创作。所以假面剧的戏剧话语是“开放”的语言,同时也是具有对话性质的语言,因为它必须借助于演员与观众的良性互动来推动戏剧情节的展开。整场戏是在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中把剧情推向高潮。假面剧的语言,是假面剧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韩国假面剧的根本特性之一,是其能够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

音乐是统领假面剧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假面剧的音乐是由2 位仗鼓手、4 位小鼓手、一位小锣手、一位大锣手及一位嗩呐手组成乐队,现场为假面剧演奏,他们直接参与假面剧的创作,自始至终在场上引领假面剧的整场演出。假面剧演出的节奏,受假面剧乐队鼓点的强弱、快慢及唢呐的旋律支配,时而引领观众从平稳的情绪上升到“迷狂”状态,使观众完全在“无我之境”中体验着假面剧的剧情;时而引领观众外位于“剧情之外”,尽情享受剧情带来的审美愉悦。音乐是假面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潜在地营构着整个演出过程的戏剧氛围。

假面剧中,舞蹈多出现在每场戏开场和结尾,成为剧情展开的主要表现手段。假面剧的舞蹈不追求外在的“美”,而追求如何展现人物内在的“真”。戏剧中,每个出场的人物都有不同的舞蹈基本语汇。假面剧的人物通过各自独特的舞姿来展现各自的性格特征。因此,观众凭借表演者的舞姿,便可判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由于假面剧的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戏剧语汇,演员通过舞蹈———态势语言展示剧情。假面剧的态势语言是舞蹈与生活动作相结合的产物,极具观赏性,又增强了假面剧的戏剧性。因此,观众会目不转睛地观看演员的表演,陶醉于演员的舞姿。

总而言之,假面剧更倾向于通过语言、音乐和舞蹈动作来推动戏剧的进展,在音乐的配合下,通过直观的舞蹈动作,再用对话性语言调动观众情绪,达到台上台下情感互动的效果。可见,语言、音乐、舞蹈,是假面剧“三位一体”的综合表现手段。它们之间界限模糊,彼此渗透,归一于角色的表现。

五、京剧、歌舞伎、假面剧异同点比较分析

(一)共同点

1.京剧、歌舞伎与假面剧虽然产生在不同的时代, 但所呈现出的娱乐于百姓的通俗性、大众化戏剧的特性是相通的。

2.京剧、歌舞伎、假面剧都是以歌舞为伴的戏剧表演。

3.京剧、歌舞伎、假面剧都具有虚拟性的特点。演员们借助自由的时空,借传神的表演,能唤起观众无限的遐思。

(二)不同点

1.从它们的起源上来看,京剧是吸收了各种民间戏剧的表演方式,再经过融合、融化逐渐形成的,且带有娱乐性。而歌舞伎是为了修缮神社以捐资为目的组织起来的念佛舞蹈,假面剧起源于祭祀仪式。所以,歌舞伎和假面剧都带有宗教色彩。

2.在京剧与假面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不同在于政府是否积极支持和参与。在京剧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大力支持。上到皇家知识分子,下到百姓。与此相反,假面剧只是在发展初期曾在官府组织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后期逐渐从官府的视线中淡忘,观众群体逐渐转向一般民众,用来表达对特权阶层的反抗,批判社会的不公,因此未能获得政府的参与和支持。而歌舞伎不仅未能得到政府的积极与支持,反而受到了几次政府的禁演通牒。

3.表演形式方面,同为歌舞为伴的戏剧表演,京剧中演员们自唱自演,用腔调能表达出剧中人物的各种感情,所以是以“唱”为主的“听觉艺术”。而歌舞伎的“唱”设置于音乐的帮衬、伴奏部分,在歌舞伎的表演演出中居于次要地位,演员的演技、华丽的妆束、复杂的舞台布置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歌舞伎可以说是以“做”为主的“视觉艺术”。假面剧是把语言、音乐、舞蹈作为“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戏剧表演。它们融为一体不追求像京剧“听觉艺术”和歌舞伎“视觉艺术”那样的外在“美”,而是追求如何展现人物内在的“真”的艺术。

4.表演过程中,假面剧的台词以对话的形式与观众进行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戏剧情节的展开。所以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京剧和歌舞伎是按事先设计好的严格顺序按部表演,所以显得有些拘泥于格式。

四、结语

京剧、歌舞伎与假面剧艺术都有百年的历史,从三者的形成和发展轨迹来看,由于历史传承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积淀了文化差异。这对于研究和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形态、艺术观念、审美价值取向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国际交流频繁的大背景下,中日韩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日韩艺术应该在不失本色的前提下,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不断丰富各自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戴琳剑.韩国假面剧与日本能剧的异同_从表现技法角度分析[J].神州 ,2012,20.

[2] 李颖.日本歌舞伎艺术[C].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64.

[3] 松本一男.中国人与日本人[C].渤海湾出版公司,1988,1-2.

[4] 马丽.赖增知.韩国假面剧与广西宾阳地区师公剧的比较研究[J].戏剧文学,2016,1.

[5] 吴江.中国京剧文化[J].新湘评论,2008,9.

[6] 马丽. 浅析东方传统戏剧特征之异同_以京剧_盘索里_歌舞伎为主[J]. 戏剧文学, 2018,5.

[7] 刘慧云. 浅谈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的对比[J].大舞台,2010

[8] 赵珂. 浅谈歌舞伎与京剧的不同[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33-1

[9] 韩英姬.韩国假面剧的形态特征[J].作家杂志,2010,4:216.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推荐访问:视角 戏剧 跨文化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