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发力塑造鲜活人物

时间:2023-04-26 19:2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怎样成功重塑一个全新的鲜活而丰满的人物形象,是我十几年来一直思考并且不断尝试的创作目标。自2003年开始创作新编大型历史剧《曹操扶汉》至今,大幅度的改稿有20多次。所幸荣获了第三十二届田汉戏剧文学奖、河南省文化厅举办的第八届优秀剧本征集大赛一等奖和第五届黄河戏剧文学奖一等奖,以及安徽省文化厅举办的面向全国征集剧本大赛第二名……今不揣浅陋,结合创作《曹操扶汉》的不成熟经验,做一浅析。

曹操在历史上被史学界公认为合格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东汉末年,曹操虽然统揽汉室军政大权,但是他并没有篡汉称帝,而是扶保汉献帝迁都许昌,东征西战,拓疆安民,使东汉延续了二十五年,直至他死去。可以说,如果没有曹操,就没有汉末的二十五年。在传统戏曲剧目中,曹操均为“白脸奸臣”,其形象多为符号型或者单一的性格。

在创作《曹操扶汉》之前,通过反复阅读《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籍,曹操确实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并觉得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多重性格的人。因此,经过很长时间的阅读和反复思考,最终决定刻画一个多重性格的曹操。

建安年的中后期,曹操权倾朝野,他一定多次想过废帝驾驭皇机的事情。因此,剧中在他仕汉绝望之时,召来经常劝他废帝登基的夏侯惇,商议来如何废帝登基,曹操出现了“弄大奸”的形象。这样,就更加真实地展现了典型环境中典型的曹操人物形象。另外,仅此一处展现其多重性格显然是达不到成功塑造其多重性格的。因此,在他与欲谋害自己性命的汉献帝、董承和吉平“交锋”时,又展现出他的政治智慧和感人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展现他老谋深算、顽劣机敏、多猜多疑等性格。但是,曹操上述的性格,不是用板块儿粘贴在一起的,而是在整个故事中,有机地自然地展现出来,不漏斧凿痕迹。

另外,还要多维度展现曹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形象。曹操在政治方面,是有过人头脑的。剧中,在他与夏侯惇的对话中,展现他为什么有废帝登基的念头,但他最终又不能去做。他是这样说的,他若废帝登基,定然惹得诸侯群起讨伐,并且造成民不聊生。他又觉得自己已经驾驭了皇机,登基和不登基只是个名分而已。所以,他最终放弃了废帝登基的念头。这是揭示曹操的政治家的一个方面。还有,在用人之际,他竟然巧妙地利用了想谋害他性命,并有篡汉之心的车骑将军董承,来保护汉献帝。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安在,董承是不会也不敢伤及汉献帝的,并且会真真假假地勤王的。只有自己不存,董承才会伤及汉献帝。他把自己比作唇,把汉献帝比作齿。唇不亡,齿不寒。因此,曹操远征官渡,京城和汉献帝的安危,他就放心地“交给”董承。这又是曹操的政治才能的表现。

军事家方面,该剧时间选在官渡之战时期。从兵力上讲,曹操以少胜多,衬托出他的军事才能。剧中,曹操有时间把守在官渡,有时间突然出现在京城,造成袁绍数次偷袭曹营失败,损失惨重;造成觊觎皇位的刘备、孙权等不敢轻易兴兵篡汉;造成守护京城的董承及官兵不敢大胆妄为。这是曹操军事上一石三鸟之舉。这些不是故意展现曹操的军事才能,而是不漏声色地“捎带”出来,并且为深化主题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在文学家方面,全剧中,多处根据剧情需要,有机地展现曹操的诗词歌赋,如序幕中有机出现的《蒿里行》诗句。另外,曹操在内心纠结时,他的唱词和念白多为宋词或诗赋,充分展现出曹操的文学才能。如巧妙地让曹操说出:“燕雀安知鸿鹄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等他的千古名句。

曹操的形象还要重点体现在诸多细节上。如,剧中太医吉平遵照董承的命令去曹府,假借给曹操医治头风病而毒杀曹操。曹操看出马脚,就对吉平一边舞剑,一边唱出自己仕汉扶汉,立志扫除群雄的鸿鹄大志。吉平看后听后,觉得曹操文可经天纬地,武可覆海撼山,觉得曹操是汉室十分难得的社稷重臣,遂放弃了毒杀曹操的计划,并自饮其毒而殒命了。通过曹操的边舞边唱,声情并茂地刻画出曹操的独特人物形象了。当然这样结构剧本,也是导演拍戏十分喜欢的场面。

直观地刻画人物形象非常重要,但是不是最高明的手段。高明的手段在“弦外之音”和“画外之境”。齐白石给老舍做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并没有一只蛙。《曹操扶汉》的尾声是这样写的:汉献帝率文武百官,披麻挂素徐徐而上。汉献帝老泪纵横,哭倒在京街,夏侯惇狠狠地拽起汉献帝,汉献帝胆怯拭泪,并率众缓缓前行。冥币纷飞。画外音:“建安二十五年,曹操亡于洛阳,葬于高陵。汉献帝自领文武百官布冠哀衣,去太庙功臣阁为曹操焚香。汉献帝捶胸大恸。一代天子哭天怆地,泪洒京街,几缕苍须在凄风中毵毵飘浮。公卿冠带皆怆然流涕。汉献帝仰天哭号:“哀哉,曹丞相!痛哉,曹明公!惜哉,曹爱卿!啊,寡人孤矣——”汉献帝那沙哑悲怆的哀号声,幻化为兽吟般的画外音,响彻云汉……

通过上述汉献帝一系列的动作,及其仰天哭号声:“哀哉,曹丞相!痛哉,曹明公!惜哉!曹爱卿!啊,寡人孤矣——”,反映出汉献帝离不开曹操的辅佐,汉室离不开曹操的扶保,更重要的是运用“画外之境”勾勒出曹操的历史人物形象。

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不仅要塑造好人物的外部形象,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好人物的“内部”形象。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人物,是不会鲜活和丰满的。剧中揭示出了曹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曹操欲归隐时念:“心如山河共零碎,安能不思社稷危。如若觅闲归梓里,未知江山改姓谁!”接着又唱:“自幼立志兴炎汉,不为匹夫享清闲。今若归谯不报国,苟存一世岂心甘!”

全剧的始终贯穿着曹操的思想,也可以说,曹操的思想带动着全剧故事向前发展。

塑造好人物,还要从人物行为、品格等层面发力。如该剧中,汉献帝和董承不谋而合,遣太医吉平去毒杀曹操。当吉平自己饮毒殒命后,曹操对仕汉彻底失去了信心。曹操经过反复权衡,决定辞官还乡。此时,捧旨官匆匆来到曹府下旨说,袁绍大兵压境,让曹操速速上殿商议军情。曹操对捧旨官怒道,你回去对皇上说,本相得病,不便上朝了。此处写出了曹操尽力忍耐内心的伤痛,写出了他的容忍之心。捧旨官如是回旨后,马上又来曹府下旨说,圣上命你带病上殿议事。曹操一听,怒火中烧,立即对捧旨官说,你回旨就说,本相已经病重卧床不起了,不能上殿了。捧旨官又如是回旨后,马上又来曹府下旨说,圣上命我等把你抬上金殿。曹操一听,更加怒恼,便对捧旨官说,你回旨就说,本相已经死了。捧旨官又如是回旨后,马上又来曹府下旨说,圣上命我等把你尸体抬上金殿。曹操听了这一道圣旨后犯难了。他该怎么办呢?他不想落一个欺君之罪名,便索性抽出壁上悬的长剑,欲自殒其命。但是他想,如果自己死了,那汉室必将顷刻分崩易姓。想到此时,他极度为难,真可谓生死两难!

通过上述曹操三次抗旨,通过人物的唱、做、念、舞等戏曲程式,纵深地揭示出了曹操的内心世界,充分地揭示出了曹操的多重性格。

唱、念、做、打,对塑造人物无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唱”是塑造好曹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例如,曹操在彻底失去扶保汉室的信心时,他的唱词是:“……我应该回谯郡归还故里,蔬可食瓢可饮可植麻桑。冬春能狩猎,夏秋可收粮;傍晚下垂钓,朝起读文章;登高吟诗句,林下习槊枪;免遭他人算,不受他人伤;谁愿舍生战杀场?谁愿忘死争弱强?管他哪个来称帝,任他哪家来称王!”

这段唱词,唱出了曹操十分厌倦政治军事生活,而向往安静的平民生活。为塑造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再次描绘浓浓了一笔。“念”对塑造人物也同样重要,譬如该剧中,曹操盛怒并欲归隐时念词牌:臣功现,君心嫌。一份功,一份劫难。显功只使人红眼。枉付出,心血一片!此段念白,展现出了曹操内心极度伤痛的人物形象。再如曹操另一段念:从此不问刘家事,日后免与虎狼拼。不为迂腐追虚名,当避实祸回谯郡。表现出了曹操对皇家彻底失去扶保的念头,对深度刻画其人物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做”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譬如剧中吉平正要毒杀曹操,曹操已有察觉,便用动作试探究竟。剧中的注释文字是这样写的:吉平在曹操塌前心神不安地摇扇煎药。二人不时地暗察对方。曹操慢慢躺下,乍然又坐起来,吉平被吓得险些将药壶掀翻,吉平忙用双手扶壶,烫得吉平甩双手,吹十指。曹操下床慢慢走至吉平跟前,音低声沉地问:“老太医?”吉平一颤:“在!”太医惊慌回答的同时,竟吓得将扇子失落于地,又忙捡起,并以手袖偷拭额上汗水……

曹操此段“做”戏,充分展现其具有敏感的警觉性,同时也表现出了曹操过人的智慧。“打”也能很好地刻画人物,剧中曹操持剑与刺客战斗,表现出曹操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而且是一个身怀武艺大将军。

综上所述,刻画人物需要多维度有机发力,包括演出时的服装、化妆、道具、音乐、灯光、舞美等等,否则不可能刻画出一个十分鲜活而丰满的人物来。

推荐访问:多维 鲜活 发力 塑造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