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基本素质浅议

时间:2023-04-26 19:1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是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生命的再创造行为。演唱者不仅应拓宽音乐和其它领域的知识,还应深入实践,丰富生活积累,培养赋予作品个人情感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应注意看似细微末节的东西。一个声乐演唱者只有全面具备了这些素质和相应的艺术修养,才能达到舞台表演的最佳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 声乐表演 艺术修养 情感赋予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3.041

声乐表演是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生命的再创造行为。歌唱者必须通过自身具备的艺术修养,将原作在舞台上生动地再现,这才是歌唱者舞台表演的价值所在。

一、博学多才、技巧娴熟才能驾驭舞台

音乐美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美。舞台表演要达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效果,要求歌唱者必须对作品熟悉了解,并对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风格特点、主题思想等进行分析,并根据自身具备的演唱功力和表现处理才能,把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境界较完美地表达出来。因此,歌唱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演唱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驾驭舞台,使演唱声情并茂,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就是为什么一首普普通通的歌曲却能被那些具备良好素质的歌唱家演绎到精妙绝伦的原因所在。

(一)歌唱者必须拓展音乐及其它领域文化知识

除演唱方面的基本音乐知识之外,一个歌唱者应该更加全面地熟悉和理解音乐艺术创作、表演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例如:通过和声学与曲式的分析,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结构美;掌握中外音乐史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家的创作历程、时代背景,以更深入把握作品风格等。我们知道,音乐知识涉及多种学科,甚至与其它学科伴生,因此掌握其它领域广博的文化知识对于音乐表演也至关重要。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音乐,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容作出准确的诠释;文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歌词含意,进而对歌曲的内容更准确地把握,同时也有助于歌唱的吐字和发音;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歌唱者在表演时,准确把握作品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乐曲的特点;美学知识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塑造高尚的品格;对美术、舞蹈知识的了解则可以拓宽艺术视野。

当代著名指挥家阿巴多说:“我认为了解音乐、绘画和文学的各方面知识是很重要的,有时侯我读到的书或看到的绘画中的某些东西之间是有关系的,它们会在音乐中对我有所帮助。”[1](第163页)是的,音乐艺术是在某一特定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如果对这种文化土壤没有任何了解,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生长在这片土壤中的音乐,即使在形式上掌握了,也难以领悟到其内在的精神。因此,作为音乐表演者必须放开眼界,把对各种艺术、文化现象的感受和理解融会贯通,才可能在表演中体现出音乐的实质。

(二)歌唱者要具备娴熟的声乐演唱技能

音乐表演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因此,声乐表演者具备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副好的嗓子,这是对一个声乐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因为这是演唱成功的基本前提。当然,在此基础上长期的基本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诸如科学的发声方法、良好的气息控制、清晰的吐字、发声等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专业训练才能获得。如若不是这样,仅凭一副嗓子,自然也不会有完美的艺术表现。苏轼说:“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意思是说尽管心里存在事物的形,但沒有技术、技巧基本功,也难以将其转化为艺术形象。

例如意大利著名歌剧《茶花女》,1853年在威尼斯歌剧院的首演失败了,原因之一是主演歌手选择不当。剧中茶花女的扮演者无法将那些难度较高、戏性较强的唱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结果使作品大为减色。但一年后,同样在威尼斯歌剧院,由于对演员做了调整,请了一些具有精湛演唱技巧和较深艺术修养的歌唱家,《茶花女》在第二次公演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剧也成了流芳百世的经典剧目。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重要的是将自己所掌握的基本功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艺术表现,要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基本技术,把技巧融于音乐当中。尽管真正的艺术家在技艺方面超于常人,但他们并不以炫耀技巧为目的,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把高超的表演技巧同深刻的艺术表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应该说只有达到了这种“得之心而应之手”的境界,音乐表演的技术才真正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因此,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不仅要具有完善高超的演唱技巧,而且要有丰富、深刻的人生体验与积累。

(三)深入生活实践,丰富生活积累

音乐来源于生活,许多音乐作品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歌曲创作、声乐表演都离不开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与热爱。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能让人丰富人生体验,更能让人全面地理解社会和人生。对于歌唱者来说,如果能很好地体验到作品的情感内涵,则会使自己的演唱得到升华。

每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总要揭示一个主题,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和时代精神。要唱好一首作品,首先应了解生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挖掘作品内部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以演唱作品《黄水谣》来说,这首歌曲分三段,第一段抒情而深切,描述黄河岸边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而中段却是悲痛的呻吟,由于日寇侵略使百姓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第三段就更加的凄凉,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歌曲各个层次不同的情绪变化,这就需要演唱者平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学会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增加生活经验。从间接方面讲要多阅览一些类似于与音乐作品承载相应情感的比如说文学作品、影视剧本等,更多体会书中人生的情感和情绪,当然可以更直接地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中歌唱家们的演绎,从中融入自己的体会,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二、歌唱者的情感把握

音乐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表演艺术,再创造艺术,也是情感艺术。作曲家用情感作曲,歌唱家用情感演唱歌曲,听众通过情感来欣赏歌曲。所以,情感就像一条红线,连接了作曲家——歌唱家——听众的心灵。我国古代《唱论》中尤其强调“声音发乎情”“情动而辞发”。音乐中声乐演唱的高境界重在讲究“未成曲调先有情”,强调“歌欢则声与乐谐,歌戚则音与泣共”[2]。这些都充分说明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相谐对歌唱的重要性。

(一)研读原创作品,获得对原创内涵的充分认识

歌唱者要用情去演绎作品,需要对原创作品有全面的了解与分析,获得充分认识。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熟读歌词,加强对作品整体的理解;其次可以通过乐谱,分析乐曲调式结构,音乐的节奏、节拍,音乐术语等;第三则是唱熟曲词,找到正确的换气点。最后,我们要准确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所处的环境,挖掘作品深层的含义,加深自己的体会。

也有不少歌唱者一味玩弄歌唱技巧,不去重视对作品内涵的分析,其结果是声音毫无生命力,观众不买账,因而失去了歌唱的核心意义。因此,作为歌唱者,必须在艺术表现——歌曲处理上下功夫。如歌剧《白毛女》中《恨是高山仇似海》这一唱段的最后结尾处作为全曲的高潮,也是演唱的最高声区,要唱得高亢有力、凄厉悲切,声音一定要有所控制,而不能唱成悲愤壮烈,此曲只能突出哀和怨。因此,如果对作品分析得不够,就很难将词曲作者的真正意图表达出来,而只有对歌曲作品越了解,掌握分析得越透彻,表达才会越感人。

(二)二度创作应做到以情带声

音乐是情感艺术,歌唱的技能为演唱作品服务。技能是表现歌曲的方法和基础,而丰富的情感表现是丰富歌曲意境、提高歌曲艺术品位之必须。高品位的歌唱艺术是技巧与情感二者高度结合的产物,是依靠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再优秀的嗓音、再动听的歌声少了真实丰富的情感,歌唱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埃斯坦说:“表情是歌唱的灵魂。”[3]只有声情并茂,声与情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因此,“声”与“情”的关系是“以声传情”,“寓情于声”,“声”是手段,“情”是目的。没有声之功,难传歌之情,没有情在胸,难显声之功。“声”与“情”缺一不可。只有做到既有完美的技术技巧,又有情声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做到充分调动观众的感情。

杰出的歌唱家,必然是情感丰富的人。他们的情感思维,往往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感受。这种独特感受,使歌唱者的情感思维更为深刻,情感体验更为丰富、细腻,演唱也更富感染力。因此,演唱者努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深化自己的情感思维,对塑造音乐形象,表现声乐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黄河大合唱》,作品中凝聚着强烈的民族精神,音乐中蕴含着排山倒海、飞浪涛天的壮美气势,体现了坚毅、勇敢的精神力量。演唱这首歌曲时,一定要进入作品意境以情带声,亲身体验歌曲中的内容美。“感人心者莫过于情。”[4]情感是沟通歌唱者与听众的桥梁,是歌唱的灵魂。歌唱者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台下的观众,使得观众像自己一样融入到歌曲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受到教化。

三、歌唱者的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

声乐表演是舞台艺术。歌唱者要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自我、表现自我、体现自我艺术价值。

(一)歌唱者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控

歌唱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歌唱的声音效果和舞台表演。良好健康的歌唱心理,是獲得舞台表演成功的重要前提。

我们知道,一些演唱者往往忽视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整,或者说不能够很好把握自己演唱时的心态,登台演出时很难解脱自我,消除自卑和患得患失思想,难以专心演唱,其演唱必然是机械、呆板,毫无生气,更谈不上打动观众。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平时要加强意志锻炼,树立自信心,抛却顾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控,克服临场紧张感。人们常说“艺高人胆大”,艺高是通过一点一滴不断积累磨练出来的,而要想胆大首先要战胜自我。在演出前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充沛的精力;在演出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能根据客观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然更要有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进而才能尽情地、投入地歌唱。正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在演唱时所说:“在我的头脑中一瞬间出现了真空的感觉,这时就只想到所唱的歌词和表演中所要求的东西。”[5](第162页)

(二)舞台再现也要注重看似细微末节的东西

所谓演唱,那就不仅仅是听觉艺术,不难理解,它自然是表演和唱的结合,也就是说有舞台表现的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妨把它视为视觉艺术。可以这么认为,一个演员唱得虽然不错,但如果在舞台上不重视自己的舞台素养,也很难获得歌唱的成功。尽管演唱者在舞台上或许只有几分钟,但却能看出一个演唱者的高雅气质和发自内心的真诚和热情。比如在演唱前,眼神适度地与观众交流;演唱时和观众情感互动;表演结束后,则应彬彬有礼地向观众表示谢意等。作为一个演唱者务必不可忽视这些看似是细微末节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则恰恰可能会影响演出的成败。

艺术实践修养也包括与伴奏合作方面。不少演唱者好像并不看重这一合作关系,仅顾自己的唱,不理解伴奏的重要,没有把伴奏也看做是歌唱的一部分。前面已经说过,曲谱是作者情感的结晶,伴奏既要表现原作情感,又要在作品里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和演唱者发生联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和伴奏一起紧密合作呢!因此,一个演唱者一定要重视与伴奏的配合,这样有利于伴奏者个人情感的引入,有利于演唱者和伴奏者个人情感的正确结合和接轨,有利于二度创作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歌唱表演是一门艺术,而要真正掌握歌唱表演艺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一个成功的歌唱者是在反复的锻炼中不断成长起来的。

参考文献

[1] 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李大光.浅谈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J].戏剧文学,2004,(11):99-100.

[3] 陈海珍.歌曲演唱的处理与表现[J].戏剧文学,2004,(8):88-99.

[4] 佟成杰.浅谈声乐教学对艺术歌唱的理解[J].戏剧文学,2004,(6):96-97.

[5] 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张密丽,女,197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同年7月分配到洛阳师范学院(原洛阳师专)音乐系从事声乐教学至今,现为副教授。

推荐访问:声乐 基本素质 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