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戏剧节模式研究及对北京旅游演出的借鉴

时间:2023-04-26 18:4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乌镇和戏剧节互相成就,形成旅游+戏剧模式的最大优势,从广度上看,乌镇景区和戏剧节通过对各自目标客户群的吸引,拓宽了整个市场;从深度上看,戏剧节为乌镇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乌镇也为戏剧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者的结合相得益彰。

【关键词】乌镇戏剧节;北京戏剧节;模式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013-01

一、前言

古村古镇的发展靠的是其古老而独特的文化,要想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应从文化和创新的两个角度下功夫。举办了六届的乌镇戏剧节,将旅游、文化与艺术融合起来,不仅是文艺界的节庆盛会,也为“旅游+文艺”的发展模式提供了范本。

乌镇戏剧节的成功举办为古村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思路,也为其他戏剧节的举办提供了借鉴意义,尤其是那些想要把旅游和戏剧表演结合起来提高文化内涵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也在探索一条旅游+文艺的发展道路。目前,北京这些产品大都是在固定剧院表演的专项演出,还没有以戏剧节这种戏剧+节庆的形式推出的旅游产品,在这一方面,乌镇戏剧节的成功举办或许能够为北京的旅游文化演出市场提供些许参考。

二、文献回顾

在此前关于乌镇戏剧节的研究中从旅游+戏剧结合层面分析戏剧节的学者很少,本文延续李娌对乌镇戏剧节“旅游节庆活动”的定位,从旅游+戏剧的角度探讨乌镇戏剧节对游客和戏剧爱好者的吸引力,并尝试从中总结出对北京戏剧节庆活动的可供借鉴之处。

三、乌镇戏剧节模式分析

(一)戏剧节回顾

乌镇戏剧节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戏剧节由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小镇对话以及戏剧小课堂、戏剧工作坊、峰会与展览等单元组成,戏剧节的演出场所主要为乌镇大剧院及其他八个大小功能各异的室内剧场和三个大型户外剧场,同时,街道巷湾、户外广场也随处可见戏剧表演。乌镇戏剧节从第一届到第四届的主题依次为“映”“化”“承”“眺”,每个主题都是一种戏剧精神及追求的体现。

(二)乌镇戏剧节模式分析

乌镇戏剧节从整体上说是“旅游+戏剧”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戏剧是核心,旅游是环境,文化是联结二者的纽带。

戏剧节的核心是“戏剧”二字,其最后的落脚点都在于专业化和艺术性上.

乌镇戏剧节的理念是戏剧人办戏剧节。每一届的戏剧节都设有特邀剧目,这是戏剧节唯一的收费节目,同样也为戏剧节贡献了最大的关注度。受邀的演出团队大多是海内外知名的戏剧人,演出的戏剧也是已经获得过良好反响的成熟作品。为了保证观赏戏剧的环境,每场剧目会控制观众人数,许多剧目都不会专门分隔舞台和观众席,令观众能够近距离看戏,能够直接看清演员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获得最佳的观赏体验。

每届戏剧节都设有“对话”模块,这既能够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与大师对话的机会,又能够在戏剧理论方面提高整个戏剧节的艺术深度。

如果说戏剧节中的戏剧是核心产品,那么西栅景区就是增值和附加产品。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古朴幽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乌镇成为众多艺术爱好者和文艺青年们激发灵感、寻找素材的热门目的地。景区环境为艺术表演提供了天然的背景板,使得景区的美丽与艺术的魅力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而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提高了戏剧节的体验水平,也拓宽了戏剧节的吸引点。

乌镇和戏剧节互相成就,形成旅游+戏剧模式的最大优势,从广度上看,乌镇景区和戏剧节通过对各自目标客户群的吸引,拓宽了整个市场;从深度上看,戏剧节为乌镇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乌镇也为戏剧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者的结合相得益彰。在这个互相融合的过程中,戏剧节和乌镇已经不再是独立的吸引物,观众也具有了“观众+游客”的双重身份。

四、乌镇戏剧节对北京戏剧活动的借鉴

对于北京来说,旅游资源大多是具有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戏剧资源同样十分丰富。北京的戏剧节有很多,但和旅游资源结合的却很少,再加上营销方式较为单一,参加人员大多是戏剧爱好者和北京本地人,使戏剧节的传承和品牌塑造受到了限制。北京可以借鉴乌镇戏剧节“旅游+戏剧”的模式,依托成熟的旅游吸引物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戏剧节。

参考文献:

[1]韩爽.民间非营利戏剧节的品牌营销[J].戏剧文学,2015,4:134-140.

[2]李卓宜.從四个层面看乌镇戏剧节的美[J].戏剧文学,2013,6:18-22.

[3]刘国伟.从乌镇戏剧节看吉林戏剧品牌打造[J].吉林日报,2015,1.

[4]李娌.“乌镇戏剧节”与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化发展[J].戏剧文学,2015,12:24-26.

推荐访问:借鉴 戏剧 北京旅游 演出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