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雷雨》为例谈戏剧文学特点及其教学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3-04-26 18:0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戏剧文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其他文体,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笔者认为戏剧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同样应该受到重视。曹禺的《雷雨》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雷雨》的第二幕被节选安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板块,旨在让学生感悟“灵魂的对白”,这也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戏剧和鉴赏戏剧的大门。

一、戏剧的文体特点

戏剧文学作为一种文体,与小说等其他文体相比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文体特点:

(一)时空的集中性和舞台性。戏剧演出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为二到三小时,因此作者对故事情节的支配必须考虑到舞台演出的需要,往往在人生的过程中,截取最短的片断,或是少数几个片断来表现。同时因为戏剧是把事件发生的空间直接在舞台上呈现,而舞台所能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戏剧文学在时空上表现出集中性和舞台性,这就要求戏剧文学在情节上必须突出主干,削减繁枝,从高潮处落笔,避免繁琐铺陈。正如贝克在《戏剧技巧》中所言:“选择和压缩是一切戏剧艺术的基础。”

(二)矛盾的尖锐性和戏剧性。戏剧是“危机”的艺术,戏剧的本质在于冲突,只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戏剧性的跌转和机趣,才能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因此剧本中无论是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与人物的冲突,还是人物内心的自我冲突,必须尖锐激烈,情节也必须具有戏剧性。

(三)台词的个性化和动作化。戏剧的媒介是演员,或者说是演员的身体和语言。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指出:“戏剧表现所用的材料就是活的人。”因此,戏剧文学人物台词的设计上要求充分体现人物的个性。戏剧语言除了要显示人物性格,还要有推动情节发展、展开戏剧冲突的作用。这就要求戏剧语言具有动作性。

二、教学戏剧的基本要求

根据戏剧文学的上述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分析研究的基本要求。下面以教材中《雷雨》的节选片断为例,分别从冲突和人物、语言特色、结构拓展三个方面来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分析戏剧文学。

(一) 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戏剧文学和其他叙事文学一样,都是把塑造人物形象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和文学创作的首要任务。而戏剧文学在人物塑造上又有其独特性,戏剧主要是通过冲突来塑造人物,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在阅读戏剧时,首先要抓住人物,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入手,设身处地,从剧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深入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特征。在戏剧文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达到熟悉戏剧情节、把握主要事件的目的,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戏剧矛盾冲突的主线和人物关系。

教材节选部分为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情节背景是:繁漪因为周萍与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用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碰到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教材中只出现了《雷雨》主要人物中的两个:周朴园和鲁侍萍。冲突自然来自两人之间。

教材是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正面对话中开始的。一上场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从周朴园那些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 “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你是新来的下人?”)以及当他怀念起侍萍时的“沉思”、“沉吟”、“苦痛”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是个地位高、权势大的“尊者”,而且似乎是个多情的人物。在侍萍的话里也可以发现,她虽然看透了周朴园,却因为本性的正值善良 ,仍希望周朴园能认出她。看来好像两方面冲突不起来了。然而周朴园的怀念、忏悔是建立在侍萍已经死掉的基础上的。当这个死去三十年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这个基础立即崩溃了。在他看来侍萍的出现无疑将威胁到他的尊严、声望、地位。于是他在极度震惊、恐惧和愤怒下厉声斥责侍萍“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周朴园虚伪、冷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可是侍萍是有骨气的。她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得粉碎,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至此节选段落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侍萍身上的正直、善良、刚毅、倔强也展现出来了。

在激烈的冲突中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矛盾的本质。

(二)揣摩人物语言,领会艺术技巧

语言是我们阅读作品所呼吸的空气,对一部剧作的欣赏,绝不能忘记对其语言进行审美。在戏剧教学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分析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这对于把握整部戏剧的艺术手法是十分关键的。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 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

仅一个小小的例子来看。课文从“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这部分中周朴园的语言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就是疑问句特别多,并且这些疑问句都非常地短小。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

简短的疑问词充分给人一种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周朴园的“惊愕”表现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再如“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这里三个疑问句连用所表现的惊恐和急迫心情。

从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再拓展开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的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朴园的真实心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雷雨》在语言上的卓越的艺术成就。剧中的语言各以独特的句式、语气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情绪,吻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经济地位、生活经历。

(三)结合完整剧本,把握结构特点

教材的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是简单而清晰同时又是紧凑而集中的。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 穿插” 的表现方法,让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以“回顾”的方式,诉说自己的遭遇,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罪恶历史。这些都集中在一个下午在周朴园的客厅里展现出来,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深刻表现了主题。

但是仅仅了解节选部分的情节发展是远远达不到掌握戏剧文学结构特点的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最好能够让学生在课后阅读《雷雨》的全剧本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再以《雷雨》为例讲解戏剧文学的结构特点。

把握戏剧结构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情节结构上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二是从结构方式上看,有开放式、结局式、对比式、展览式等。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些戏剧的结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开放式或锁闭式,而是几种结构方式的结合。以《雷雨》全剧本为例,我们一般认为《雷雨》是“锁闭式”的结构,但是那是在“序幕”和“尾声”缺失的条件下而言的。如果加上序幕和尾声,则可以看出《雷雨》都是“过去的戏”,其叙述起点是在一个冬天,从老妇人的渐渐倒下引起不堪回首的往事,把十年前的戏与四十年前的戏交织在一起,这只能说是倒叙式的结构。《雷雨》结构的复杂性就在于,倒叙式中套有锁闭式,可以说这是一种“复式”结构。

戏剧文学的鉴赏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深入到剧本当中,反复品味,深入体验,才能领悟其中的妙处,从而达到鉴赏的日的。 学生应该以《雷雨》为起点,在更广泛的戏剧文学中去感受这种文体的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27—232页

[2]陈军.《论<雷雨>“序幕”和“尾声”的作用》[J].文艺争鸣,2009,(03).

[3]葛芙蓉.让戏剧教学焕发出艺术活力[J].文学教育,2010,(09).

[4]郑娟.《以<雷雨>为例谈谈中学戏剧教学中的鉴赏问题》[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5]李文华.遵循戏剧教学的规律,提高学生鉴赏和探究的能力[J].中学语文,2009,(27).

(李蕴哲 江苏省扬州大学文学院225002)

推荐访问:为例 雷雨 基本要求 戏剧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