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双素质创业型”高校外语人才探究

时间:2023-04-24 12:1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研究围绕当前构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根据现代高等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原则,从提高外语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人文科技素质、创业能力三方面进行探索,旨在培养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双素质创业型”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双素质 创业 外语人才

[作者简介]李翔一(1964- ),女,江西丰城人,江西宜春学院英语系教授,宜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江西师范大学英语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和高等国际教育;徐美娥(1966- ),女,江西奉新人,江西宜春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教育与翻译。(江西宜春336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4-0180-02

一、导言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社会,短期内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不可能急剧增加,而高校毕业生的队伍日益庞大,就业问题愈加突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重视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创业教育无疑迎合了这一趋势和要求。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开设创业课堂,建立创业资金,提供创业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素质教育工程,它既是学生的专业和人文素质的双素质教育过程,也是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培训的过程。

高校要构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体系,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外语人才的摇篮,就应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与此同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开展相关的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适应人才市场竞争需要的具有专业和人文科技等双素质创业型外语人才。

本研究采取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学生和教师的学习认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职业需求、教学方法、科研方法、师资建设、师生实践能力、师生创业意识和兴趣等现状,采用L.R.Gay(2000)的描述性研究方法以及SPSS10.0和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原因,探索办法。本研究在现代高等教育与外语语言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二、具体研究内容

素质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经由先天自然遗传和后天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实践积淀而成的,素质教育一般是指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是人类运用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年青一代身心结构与功能的社会实践方式。素质教育是在开放教育模式下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之一。运用现代外语语言理论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深化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学术综合知识素质,提升学生的多元文化素质和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综合应变能力,而且对学生总体素质即专业和人文科技双素质的提高或全面发展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为本地区乃至全国、全球的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外语创业型应用人才。

(一)运用现代WLAEA式语言理念与方法改进外语教育理念与方法,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外语专业知识与应用素质

当前,先进的外语教育理念提倡Whole Language Approach and Eclective Approach,这种理念强调语言的研究内容不仅是语言形式和结构,而且包含功能、场景、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这正与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即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原则相符,强调语言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的有机结合,融听、说、读、写、译各种技巧为一体,让学生在有意义的社会生活交流场景中充分表达他们的思想、信息、观念、情感,强调语言的应用,即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并应用在社会交流活动的全过程(Hatch,1978;Ellis,1996)。而这仅靠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够的,许多真实环境中的课外实践活动,诸如举办英语开放日、开展社会英语角、举办专项技能培训班和比赛、举办主题讲座和读书报告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外语全语言素质。

同时,目前国内的外语类院校都朝着多学科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在打好外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复合型”“复语型(多门外语)”的人才。根据现代Gee-based Approach and Content-based Approach 外语教育方法和博雅教育(Liberal learning)理念,我们普通高校的外语学科建设必须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外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量地开设其他学科或专业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实行双学位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增添其他学科内容的外语真实语料,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开展与多学科相关联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以外语为背景的科技翻译小组、戏(话)剧团、课题研究小组、各学科兴趣小组及其他社团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学生夯实了牢固扎实的外语专业知识,并使学生掌握了运用综合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包括专业知识的基本运用和研究方法、计算机能力、科技、法律等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力,以适应当代知识经济的需要。

(二)运用现代DAASP式语言理念与方法改进外语教育理念与方法,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科技知识与应用素质

按照现代外语的Discourse Approach理念,从Sociolinguistics即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方式不尽相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同时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自如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可以说,跨语言的交际就是跨文化的交际,而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最大限度地使英语文化与个人生活一体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很好地设置情景,而且还需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积累人文知识。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的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有效补充和扩展课堂文化的背景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语言人文素质。

创设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可以在校园内布置各种各样的英文或中英双语标语、指示牌,并定期进行适当更新,让学生在校内随处可见英语成语、谚语,身临其境,日常交际中多讲英语,并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经常围绕特定的与文化相关的话题讨论,如“Food around the world”“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ountries”,举办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讲座和讨论活动,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或外教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关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讲座,如在西方各节日期间介绍节日文化、习俗,并现场答疑,同时结合相应的中国各节日进行讨论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地研究异域文化,也为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和实践。课外阅读既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又是扩大知识面的必要途径。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扩展性阅读。在平时报纸杂志的阅读中,教师也要提醒学生主动发掘和积累文化背景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觉地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设英语广播电视,播放文化知识丰富的节目,使学生了解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领略异域风情,举办各种英语竞赛、英语自编节目等,让学生把课本上一些小说及短剧搬上舞台,学以致用,定期的英语晚会、英语节也能给学生很好的展示机会,并能寓教于乐。

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弘扬祖国文化,在以上活动中融入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本国文化的丰富性,培植民族文化尊严,增强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其他文化,从而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此外,外语教育应从现代外语Needs Analysis理念出发,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了解、研究和发现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课堂教育的同时,搞活课外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外语专业学生在广泛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仅仅用专业文化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目前,高校中很多学生外语成绩非常优秀、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但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能把知识活用,不能在现实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学生外语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广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高校可以让学生参与各类学校的试讲、帮教,奔赴工厂、公司、银行、政府等部门见习、实习,并与这些部门开展各类研究和社团活动,激活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调整、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素质,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创业学习途径,为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同时,这也使外语教育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外语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人才库和智力源的作用。

(三)视ICCKS式创业教育法为系统教育工程,向外语专业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技能

这包括创业思想的确立、创业氛围的形成、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创业认证。创业思想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动机的确立、创业品质的养成。培养创业意识,即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创业信念教育,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就业观,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并通过外语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典型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坚定学生的创业信念、创业成功的自信,增强创业的责任感并为逆境创业做好心理准备,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创业心态、鲜明的创业个性和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

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对师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它可以在校园里形成一种浓厚的、宽松的学术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营造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环境,在精神上和舆论上将创业教育上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对社会做出贡献的高度,崇尚创业、鼓励创业,让创业成功者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同时,我们还应该对教师的科研和创业辅导工作予以支持,以科研促教育、以创新促创业;为在校生的创业努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资金和咨询辅导上提供帮助;要积极参与,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创业技能包括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两部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二是建立和开辟创业实践基地;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强化创业理念,鼓励学生跨学科组合,寻找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参赛。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形式多样的创业团队,并通过定期举办“创业论坛”等开展研讨、辩论,丰富外语专业学生创业知识,交流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

建立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认证制度。大学生创业素质认证制度是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对象的,是以所创的“业绩”为指标构成的测评。学校可与社会相关部门联合建立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认证制度,其测评考核方法包括书面的考核和实践操作的检验。书面的考核可以借鉴目前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着重考查影响广泛的、稳定的、潜在的能力。实践操作的检验可以通过创业方案的设计、创业计划的实施效果等对学生进行检验。然后,综合全面考核与实践检验对创业教育的评价区分出不同的层次,并以“大学生创业素质证书”的形式加以肯定。

三、预计突破的难题

从以上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本研究预计突破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与外语教育与专业建设工作思路与方法;探索高等教育与外语语言理论研究,即discourse analysis, needs analysis, whole language approach等语言理论与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创新以及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突破深化外语教育实践和应用活动,提高学生专业及人文科技创新等综合素质的难题;培养具有外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又具备创业理念和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刘涌泉,乔毅.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3]戚雨村,胡孟浩.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丁言仁,郝克.英语语言学纲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王晓辉,赵中建.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探究 素质 外语 高校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