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流失问题研究

时间:2023-04-24 10:42: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以其强劲的社会需求和独特的工学结合优势,占领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办好高职教育仍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稳定师资队伍,尤其是稳定青年教师队伍。笔者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流失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解决方案,建议高职院校将重点放在微观层面上,通过深层次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自身固有优势,提升自身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从而稳定师资队伍,助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流失问题;对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承担着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服务区域发展,发挥教育脱贫作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方面贡献突出,更以其强劲的社会需求和独特的工学结合优势,占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办好高职教育仍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吸引优秀的教师,如何提升师资质量,如何稳定教师队伍,尤其是稳定青年教师队伍。

为了探究减少流失,稳定青年师资队伍的方法,笔者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流失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影响青年教师稳定的因素可以从大方向上分为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社会、行业等方面,微观因素主要从院校自身进行分析。

一、影响青年教师流失的宏观因素

(一)国家投入不够,设备资金不足

高职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处于弱势地位,“985”、“211”等高校鲜有高职院校,国家真正投入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资金规模非常小,高职院校经费来源紧张,无法满足设备资金需求。

(二)政策制度不健全,缺乏针对性

我国现行的政策多是高等教育这个层面的,高职教育缺少专业完善的制度保障。例如,从职称评审来看,大多照搬高等院校职称评定方法,重科研、学术成果,忽视了高职教育自身的独特性。

(三)社会对高职院校存在认识偏见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人认为接受高职教育是学生没有好学校可选时出于无奈的决定,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偏见,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者的学习信心,也波及到了优秀人才的选择方向。

二、影响青年教师流失的微观因素

(一)薪酬体系缺乏吸引力,福利待遇有待完善

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薪资福利不具吸引力,而青年教师经济负担相对较重,经济压力较大。

(二)轻视教师职业规划,不重视个人培训提升

大多学校对青年教师“重使用,轻培养”,并未真正将青年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放在重要位置去考虑。

(三)青年教师对学院管理参与度低、双向沟通不到位

管理层与青年教师之间沟通不够、缺少认同,青年教师缺少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管理层强调“管制”,忽视对教师的“关心”与“服务”。

(四)付出与所得比例失衡,教师心理不公平感高

青年教师大多工作量较大,身兼数职,学校既要对其进行教学考核,还要进行科研、管理考核,普遍工作繁重,但在以职称为薪资依据的基础上,薪酬却是学校最低的群体,青年教师难免心理上有不公平感。

(五)缺乏完善的职业引导,忽视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

大多学校缺乏专业细致的入职培训,入职指导及教学引导不到位,致使青年教师职业热情受挫,工作积极性降低。

(六)轻视良性非正式群体、和谐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

大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便于进行各项文娱活动的独有优势,缺乏各类师生兴趣社团、竞赛活动等交流沟通、增进教师感情的团体活动,教师业余生活被忽视,良性非正式组织缺少引导,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不被重视。

通过分析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流失的相关因素,笔者从宏观、微观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改善青年教师流失状况的宏观措施

(一)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与支持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发展模式已逐步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但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规模、方式及来源结构都滞后于高职教育现阶段发展形势,仅靠高职院校自身筹措资金难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支持力度,规范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经费筹措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国家资助政策,同时确保资金有效使用,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二)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

任何一个组织想要长远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科学完善、契合实际的政策制度来指导。政府应该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发展所需的各項制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做好制度保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应该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区别,认识到实践技能的培养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认识到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独有的特点,制定适合高职院校特征的制度政策。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倡导校企合作办学,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让教师学生都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加强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对接,鼓励高职院校自办的、以加强实习实训为目的各种活动。

(三)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升社会地位

政府可以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高职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引导社会认识到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职院校自身也应加强管理,加强师资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培养职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过关、社会需要、家长满意的高素质人才,潜移默化改变人们对职业院校的固有认知,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四、改善青年教师流失状况的微观措施

(一)塑造形象,完善管理,改善办学环境

学校应多听听一线教职工的声音与建议,把真正能够切实改善现状的良好建议,优秀管理理念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制定适应自身特色的规章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改进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完善管理理念方法,提升治理能力,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更好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提升薪酬福利待遇

学校应在争取政府支持之外,努力加快自身发展,以自身财力为青年教师提供更优渥的薪资待遇,更有力的物質保障。在薪酬暂时无法调整时,也应通过其他途径满足教师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如更多关注与青年教师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协调解决青年教师的住宿问题,为晚上有课的教师提供交通便利,多关注青年教师的婚姻状况,在教师节、妇女节等节日上给教师送些关心与祝福等等。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给青年教师争取更多的哪怕十分细微的福利,提供更多工作生活上的便利,这对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与职业忠诚度作用显著,有利于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工作积极性的提升,有利于高职院校长期的稳定与发展。

(三)做好职业规划,完善个人培训提升

1.加强岗前培训,做好入职准备。可以通过“老带新”的方式,组织经验丰富、技能较高的老教师来指导青年教师;2.加强技能锤炼,提高实践水平。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优秀企业定期锻炼学习,建立长效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真正贴近生产一线,对实践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更精确的把握;3.定期开展教师技能竞赛,加强同类院校竞争与交流。定期针对青年教师组织技能培训,鼓励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各项技能竞赛,丰富青年教师技能提升的途径与渠道;4.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校要为青年教师争取更多更高层次水平的省级、国家培训机会,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上级部门主办的国内外培训学习活动,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增加高水平高含金量的培训学习机会;5.在继续深造、学历提升方面给青年教师更多的指导与支持。将青年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学院整体发展协调起来,共同进步,同步发展;6.重视科研创新,提升内涵建设。鼓励青年教师一专多能,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之外,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在管理机制、经费和项目申请上向青年教师倾斜,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四)建立完善公平的职称评定晋升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要获得更好的发展,保证师资的稳定,应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与晋升机制。对综合能力优秀,可堪大任的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晋升机会和物质奖励。职称评定与晋升机制可以根据院校自身情况,单独制定,让有才能、有干劲的青年教师能够有机会担任重要职务,承担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人尽其才。高职院校还应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监督考核机制,具体的考核标准应该是详尽的、可操作的,考核结果应该是客观的、公正的。可以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对象,使广大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表彰与物质奖励,利用恰当手段调动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稳定师资队伍。

(五)及时引导,恰当肯定,保持工作热情

青年教师入职之初,对教师职业会持有较高的新鲜感,对本职工作大多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学校应该正确引导青年教师的这种热情,适时给予肯定与赞扬,用正强化的手段促使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促使这种工作热情形成稳定成熟的职业素养。

(六)发挥团体优势,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对新进青年教师来说,精神上的关爱与认同很容易胜过物质带来的影响。稳定师资队伍最卓有成效的办法应该是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供青年教师与老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更多建立不同运动项目、不同爱好的良性健康向上的兴趣团体,学校团委、工会等机构应该更多举办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娱活动,更多满足青年教师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创造和谐向上、积极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舒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工作软环境的愉悦轻松对稳定青年教师队伍,提升工作热情,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形成团体凝聚力,改变整个学校教职工的精神风貌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稳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减少流失,提升高职院校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需要国家、社会、地方政府及广大高职院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将重点放在微观层面上,通过深层次挖掘自身潜力,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自身固有优势,提升院校自身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从而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助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青年教师 流失 高职院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