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时间:2023-04-23 11: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不断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培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接受度;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大力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多途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6)10-0091-06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之上。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化最绚丽的篇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以及由这一历史浇铸的灿烂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优秀文化资源,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这是一种以物质的(旧居、旧址、遗迹等)、信息的(标语、文件、书信等)、精神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刻的内容,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都有丰富而生动的体现。

(一)从国家层面来说,红色文化资源蕴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屈辱和磨难,救亡图存并希冀国家富强是当年最为紧迫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紧紧依靠人民浴血奋战,从而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党在成立之初的一大会议上提出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就是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文明和谐国家。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各个时期,哪怕条件再困难、再艰苦,都在革命根据地坚定不移地践行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目标。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农民运动“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地主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1](P14)。抗日战争时期,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民主共同抗战,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对于抗日任务,民主也是新阶段中最本质的东西,为民主即是为抗日。……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1](P274)解放战争时期,党更是鲜明地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主张。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2](P1375)。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这段历史的沉淀和记录,显然涵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

(二)从社会层面来看,红色文化资源包含“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容

旧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充满灾难、民不聊生的历史。列强横行,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崩毁败坏,各种丑恶现象触目惊心。中国共产党在率领中国人民打碎旧世界、扫除旧秩序的同时,开展了社会领域的各项建设,大力倡导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以实现人们对新社会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在全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党领导广大农民砸碎了禁锢在他们身上的封建枷锁和铁链,改变了他们受压迫受剥削的依附性地位,从而获得了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自由与平等。历史告诉我们,这些失去锁链的翻身农民,是怎样迸发出了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早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推行民主选举制度,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和军内民主;在地方上设立公卖处,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实行公买公卖,买卖公平;广泛宣传妇女解放,反对婚姻包办,主张男女婚姻自由;开办列宁小学和平民小学,凡是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入学,一般不用交学费;尤其是在1928年12月,颁布了我党领导下的第一部成文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尝试用法律的手段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等等。此后无论是在革命根据地还是在解放区,我们党都是努力将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追求转化为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从而使得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社会气象为之一新。尽管物质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却非常振奋,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所有这些,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无数有识之士和进步青年,矢志投身革命,献身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使命。

(三)从公民层面来谈,红色文化资源内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热爱祖国,砥节奉公,赤胆忠心,恪尽职守,抱诚守真,舍己为人,将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的热血铺洒在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坎坷大道上,用生命铸起了一座座丰碑。他们是国民的楷模、时代的先锋。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革命英烈们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业迹,这些业迹折射出他们的崇高理想和人生境界,演绎着他们的价值追求和高贵人格,放射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光芒,成为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源头活水。例如方志敏被捕后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严词拒绝了敌人许以高官厚禄的劝降,在狱中泣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传世之作。《可爱的中国》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母亲的真挚感情,激荡着爱国主义的最强音,感动并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清贫》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和革命气节,更是被誉为现代的正气歌。还比如任弼时长期担任繁重的工作,病重期间仍然恪守“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表现出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他的这种精神,被人们形象地誉为“骆驼精神”。再如张思德对人诚信友善,时时处处都诚心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为人民的利益任劳任怨,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毛泽东同志将张思德的这种精神高度概括为“为人民服务”,升华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和精神境界。像这样的典型案例,在红色文化资源宝库中成千上万,不胜枚举。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上是一种历史资源。这种历史资源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一)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神奇的苦难辉煌的历史。近代以来,我们国家遭受的苦难之深重,付出的牺牲之巨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同时,我们所取得的进步之伟大,成就之辉煌,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这段历史的沉淀,就像化石一样蕴藏着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光荣与屈辱。它记录了中国革命百折不回的奋斗历程,再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伟业,展示了充满神奇的史诗篇章,从而放射出不可抗拒的无穷魅力,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这在一个有4亿人口的大国,实在不算什么大的力量。然而就是这样一批热血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经过短短28年,就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段历史不仅对中外学者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普通老百姓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样是创造奇迹的军队。尤其是红军长征,更是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红军在长征途中,天上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装备简陋、环境恶劣、饥寒交迫、弹尽粮绝,还要战胜内部“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分裂主义的干扰。以中央红军为例,长驱25000里,纵横11个省,翻越过1000座大山,渡过24条江河,占领过100多座县城。在370多天的征途中,只休整了44天,平均每天要行走75里路。每1里路都有1-2个红军战士倒下。红军长征队伍中虽然不断有人倒下,但又不断有人补充进来。就像滚滚的钢铁洪流,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红军长征是一部既悲壮又瑰丽的英雄史诗,不仅感动中国而且震撼世界。国外许多人物不论持何种政治观点,都对红军长征深怀敬畏之心。红色文化资源所独有的这种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从而更加自觉主动接受。

(二)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又是一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敌人如何强大,条件怎样艰难,形势多么恶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其根本就在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这段历史的承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真实诉求和社会的人心向背,显现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情深,记载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这种融会了中华民族最深厚思想传统的红色文化资源,每每引发人们灵魂深处的共鸣,激活人们血脉深处的红色文化基因,具有无与伦比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武装力量之所以能够每每战胜数倍于自己的强大敌人,不断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就在于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而人民群众之所以会真心支持,又在于我们党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倾情关心。如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小孩上学的问题,缺医少药等民生问题,组织人民当家作主,等等。人民群众也因此将党领导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于是我们看到无数感人至深的案例:人民群众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亲人送上战场,无怨无悔地将最后一把米用作军粮。在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群众拆下自己房屋的门板和梁木送到阵地上给红军修工事;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支前民工推着热乎乎的白面馒头送往战场,自己却就着雪水啃冰冷的窝窝头。恰如陈毅在总结准海战役时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尊重英烈的人民。正是由于红色文化资源内含革命英烈的光辉业绩和英雄形象,故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特别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还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模范行为引领社会思潮并为社会做出表率。这个历史过程,既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由冲突排斥走向相容共存的过程,也是社会共识的形成和凝聚过程。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这段历史的记录,蕴涵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富内容,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折射出革命英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高贵品格。红色文化资源内含的这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就像星系中的恒星一样,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也是各种社会思潮砥砺交锋的过程。近代以来的中国,危机四伏,社会动荡。在救亡图存的社会大潮流中,无数志士仁人怀着改造社会和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从世界各国到处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流行过的各种思潮,都以各种形式登上过近现代中国的舞台。但是,由于这些思潮都无法认清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任务,找不到改造中国社会的依靠力量,因而都不能将人民大众组织和发动起来,不能为中国指出一条独立自主、富强民主的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正确回答并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因此在与各种思潮的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主流。许多人就是在社会实践的教育感召下,在对不同思潮的比较鉴别中,接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含的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经过历史的锤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将发挥巨大作用。

三、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多途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社会,红色资源必须融入到现实社会实践中才能迸发时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秉承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又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各种文明以凸显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传递着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为此,多途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必然选择。

(一)不断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培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接受度

教育培训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手,是提高全民素质一个重要途径。认真做好红色资源教育培训工作,是促使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接受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加强历史教育。开设有关中国革命史教育内容的课程,让学习者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重要性,“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增强人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主、文明目标的自觉性坚定性。其次,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在现实中,单纯的讲授式教育难以满足培训者日益增长的素质需求,多元化、互动式、灵活性的教育方式能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各种价值观以及国外的价值观的充分调研,找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焦点问题,运用红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出现的理想与现实脱节、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在培训期间采用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激情教学、教学演出等形式,推进理论教育的具体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最后,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机制。运用红色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应该对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此,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设立考核、奖惩等约束机制;建立协调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教育不是单个部门就能顺利完成,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应该充分整合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制定好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师资力量,力求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完善培训考勤管理制度,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活动,难免会出现理论宣教过多使人厌倦、逃课人过多的现象,为此,应建立学习考核卡刷卡考勤制度,学员每次学习都刷卡进入教室,通过电脑自动记入到学员的学习档案。

(二)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红色是中国革命的象征和积淀。我国广袤的大地上处处留下鲜明的红色烙印,真实地记录了革命先辈与先进人物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德,这是前辈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优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旅游,寓革命传统教育和现实价值观教育于互动参与之中,寓革命遗址保护于开发管理利用之中,寓红色文化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之中,必将实现良好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开发红色旅游,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解决好精神产品转化为市场效用之间的矛盾,应多开办一些红色旅游文化节、红色旅游博览会、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在红色旅游中感悟革命文化的深层价值;应不断开发旅游产品模式,比如把朱毛挑粮小道的挖掘与重走红军路,到革命旧址重温入党宣誓,吃一顿红军餐等,把红色资源挖掘与旅游产业发展连接起来,既拓展了旅游产业,又发挥了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开发红色旅游,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还能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红色旅游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式、参与式、教研式的革命传统教育,参与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所看、所听、所讲、所走、所读中切实地体验到红色资源所产生的巨大教育价值,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认同和接受爱国、报国、富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力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自主建构、自觉追求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如何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因此,他们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点。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把红色资源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教学体系中,科学地设计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中国国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接受红色资源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在进行红色资源教学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风景和品牌,让学生在红色校园文化中感悟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内涵。应使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安排红色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专题讲座、选修课,组织编撰与此相关的课外读物、教材、论文,激发学生学习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信息和资料,让学生在学习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把大学生置于被教育、被管理的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积极开展创业实践、勤工俭学、服务社会等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真正体悟红色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刘云华

推荐访问:培育 红色 核心价值观 文化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