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时间:2023-04-21 20: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 大众文化;文化工业;反艺术;文化救赎

[摘 要] 阿多诺“最先把大众文化和高等文化同时纳入到现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视野”,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奠定了基调。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对商品化、标准化、强制化的大众文化造成的现代工业社会文化危机的回应,他提倡一种具有否定、批判和乌托邦功能的“反艺术”,认为只有这样的艺术才能消除绝望、 拯救心灵、拯救现实。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暴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但同时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缺陷。

[中图分类号] B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7-2826(2009)04-0039-04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哲学理论——否定的辩证法,“最先把大众文化和高等文化同时纳入到现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视野”,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奠定了基调。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对商品化、标准化、强制化的大众文化造成的现代工业社会文化危机的回应,他提倡一种具有否定、批判和乌托邦功能的“反艺术”,认为只有这样的艺术才能消除绝望、拯救心灵、拯救现实。

一、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现实所指——文化工业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西方社会,娱乐工业的出现、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成长、纳粹及其他极权国家对文化的野蛮操纵、美国电影业和录音工业在世界传媒地位的日益显赫,所以这一切导致了人们把眼光转向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着的文化模式的评估,即开始注重研究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问题。而流亡美国的经历和一名犹太人的情感使阿多诺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最早关注大众文化的人,是他“最先把大众文化和高等文化同时纳入到现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视野”。[1](P291)早在1938年,阿多诺就写了《论音乐的偶像性和欣赏的退化》等论文,开始把大众文化纳入学术领域。在其影响下,1941年的法兰克福学派会刊《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特辟一期研究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专刊,在多维度上探讨了大众文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运行机制和特征。1947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出版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著作——《启蒙辩证法》,它标志着法兰克福学派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哲学理论,而其中的《文化工业:作为欺骗群众的启蒙》一文则被奉为研究当代大众文化的开山之作,它奠定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基调。

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意义相近,但为什么阿多诺用“文化工业”取代了“大众文化”?阿多诺在后来的《文化工业再考察》(1967)一文中说:“在我们的设计草案里,我们谈到了‘大众文化’。我们用‘文化工业’取代这一表述,以便一开始就排除其倡导者的下述解释的可能:这是一个类似一种从大众本身、从流行艺术的当前形式自觉地产生出来的文化问题”。文化工业必须与后者严格区分。阿多诺在这里讲得非常明白,他之所以选择“文化工业”这种表述而舍弃“大众文化”,主要原因是防止人们望文生义,认为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从人民大众出发,为人民大众服务。他明确说明“大众文化不是为大众服务的文化”。那么何谓“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社会水泥”“文化工业不是生化而是压抑”。可见,阿多诺一开始就站在了大众文化的对立面,他对大众文化所持的态度是极其明确的,即“无情的敌视”。[2](P12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最尖锐、最系统。他强调,在美国等西方社会中,文化工业沉浸在合理化、标准化的统摄中。发达工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大众文化,发达工业社会就是文化工业社会。他说:“大众文化时代与已经过去的自由阶段相比,其新的地方就在于对新的东西的排斥”。[3](P76)他还指出,大众文化是与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它寄生于大众传播技术、家庭和闲暇。它不知不觉地把艺术、政治、宗教和哲学与商业融合起来,使这些文化领域都染上共同的特征,即商品的形式。也就是说,文化工业是意识形态与社会物质基础的融合,是资本主义商品制度的组成部分。他坚决认为,文化工业的产品并不是艺术品,从一开始它们就是作为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而被生产出来的。他认为爵士乐是貌似反抗,“就最严格的意义上讲,爵士乐是一种商品”,“爵士乐同文化工业中的每一件东西一样,满足欲望但只是为了在同时挖除这些欲望”。[4](P126)阿多诺揭露了文化工业透过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他指出,大众文化的生产与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标准化”,统治者实现了对于群众娱乐的垄断和操纵。他说:“歌曲的标准化透过群众的收听活动而把其听众安排在预先的队列中”。[3](P78)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关于这些文化是群众“所乐意接受”的宣传都是骗局,都是音乐和文化拜物教麻醉的结果。“文化工业通过娱乐活动进行公开的欺骗。”[5](P130-131)他还认为,在文化工业面前,群众实际上只能接受,从而文化工业具有极大的强制性。他说:“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作人提供给他的东西”,“文化工业不仅说服消费者,相信它的欺骗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而且它要求消费者,不管怎样都应该对他所提供的东西心满意足”。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完全统一会形成政治上的内聚性”。[5](P133、114-115)“标准化”下的个体是一种“伪个体”,这种“伪个体”一方面向群众提供自由选择文化娱乐的假象,另一方面却为“标准化”本身的扩大市场提供最实际的服务。

二、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最高原则——反艺术

商品化、标准化、强制化的大众文化主宰着现代文化工业社会,阻碍着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存处境和实际利益,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文化困境呢?

阿多诺提出了“反艺术”的命题。阿多诺认为艺术乃是这个管理化世界的否定的潜在源泉,他有一个重要命题:“艺术对于社会是社会的‘反题’”,“艺术在现存社会中成了‘反艺术’”。艺术的真理只有“拒绝与社会的认同”才能体现出来。他说:“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的认识。”艺术作品只有体现一种否定的立场、存在才能回到它原来的位置,艺术不仅是模仿、复制、反映世界,更重要的是批判、占有世界,揭示现实的矛盾。艺术的意义只在于对现实世界的否定与批判。为此,他坚持,真正的艺术必须拒绝逢迎现存社会的规范,不使自己具备对“社会有益”的品格,艺术应对现存社会具有一种否定、颠覆的能力。艺术作品要想在极端黑暗的条件下求得生存,反艺术就必须把异化的现实予以内在化,然后以否定的形式呈现出来。关于这种观点,阿多诺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同黑暗的艺术一样,反艺术的背景颜色是黑色的。或许,在黑暗的背景下,只有黑色的艺术,才能保持对艺术的真诚。从表面上看,艺术社会性的这两个层面是矛盾的:既要坚持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又要把自身同化到异化的现实之中。但是,按照否定的辩证法,它是合乎逻辑的,艺术只有通过真实地表现这个世界,才能真正地批判这个世界。由于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不人道的世界,因此,艺术要保持对自身的真诚,就必须首先否定自身,以否定的形式来达到否定异化世界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反艺术以自我否定的形式——“艺术用那个不完美性、不和谐性、零碎性和破碎性的外观来实现其否定现实的本性——颠覆“同一性”。

同时,艺术还应具有乌托邦的功能,“在它拒绝社会的同一程度上反映社会并且是历史性的,它代表着个人主体性回避可能粉碎它的历史力量的最后避难所”。[6](P27)

三、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最终指向——文化救赎

艺术的“否定”和“乌托邦”功能,就犹如一枚钱币的两面,艺术是“一种救赎”。[7]这样阿多诺提出了文化救赎主义。在他看来,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人格分裂、人格丧失的社会。人类变成非人,这是现代社会走向野蛮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日益丧失真实内容与意义的原因。面对这样一个社会,人类急需一种精神性的补偿来消除绝望、拯救心灵、拯救现实。阿多诺认为,唯有艺术才能满足人类的这种需要。他说:“艺术在异化现实面前,使自己‘处于拯救状态’”。艺术能把人们在现实中所丧失的希望、所异化的人性,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批判现实的同时给人以希望。在这一意义上,他又说:“艺术就是对被挤掉了的幸福的展示”。阿多诺具体阐述了如何利用艺术的功能为人类解放服务。他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充分展现艺术想像的功能。只有借助艺术品,人们才能展开想像的翅膀,无限地否定现实,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和面目可憎。这就是说,只要在现实生活中矛盾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就应该让艺术带领人们到空想的未来。二是充分展现艺术批判的功能。他不仅仅在艺术与社会交互作用上突出艺术的反作用,而且把艺术的反作用解释为对社会进行批判。他认为,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就应时刻握紧艺术这一批判现存社会的武器。他说:“艺术始终都是人类反对各种政体和制度的抗议力量。”在各种艺术品中,阿多诺特别推崇音乐,推崇音乐的救世主义。当然,这种音乐并不是指在现代具有文化工业特征的音乐消费实践中的那种日益衰落的音乐。他认为,真正的音乐正在成为对现实中“个性泯灭”最强烈的抗议,成为与受损个性的最密切的对话。真正的音乐以其固有的特征能够间接地挽回人在现实中失去的希望,从而能起到拯救绝望的作用。他说,现代音乐的语言具有双重意义:既表现了现实的异化的烦恼,又显现了超验的现实背后的形象。

四、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招致很多指控,有人说他是精英主义的势利眼、傲慢的上流人物,甚至还是一个隐藏的种族主义者(由于他憎恨爵士乐);有人讥之为得了“前资本主义怀旧病”等等。

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形成是与阿多诺的个人经历和对文化的独特理解分不开的。马丁•杰对此有详细考察,“作为一个在异国环境中流亡的人,他有时扮演着专心于理解他的所在国的陌生习俗的文化人类学家的角色”。“阿多诺对美国从未有过任何真正的同情,更不用说处于西方范围之外的各种较为原始的文化样式了”。就个人来说,阿多诺对德国法西斯利用宣传工具操纵大众意识有痛切的感受,因此他对文化工业对大众意识的操纵特别敏感。这一切决定了阿多诺不可能对当代资本主义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有辩证的看法,也无法预见现代文明的最终走向。

所以,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和缺陷。他没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采取辩证的态度,有全盘否定这种文化的明显倾向,没有看到这种文化所取得的成就的一面;没有真正处理好观念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不能辩证地说明它们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片面强调文化、艺术的独立自主性;设计的艺术革命的道路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乌托邦色彩等等。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对当代科技发展对文化手段尤其是大众传媒影响的评估,以及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变迁着文化模式的反思。他指出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日益商品化的一般趋势,以及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对文化事业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局限性。的确,随着技术手段的完善,当代西方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使文化工业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文化艺术的商品化趋势不断加强。在该社会中,文化的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单面化、操纵性和强制性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明显特征,从而使之具有压抑主体意识、个性、创造性、独创性、想像力和压抑自由创新、自由选择的消极功能,成为垄断资产阶级为统治辩护、压抑或平息人民大众反抗的意识形态工具。所以应该说,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暴露了晚期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故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的广泛关注,并一度为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青年的“反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参考文献:

[1] 徐贲. 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 马丁•杰. 阿多诺[M].台北: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

[3] 陈学明. 文化工业[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

[4] Adorno,Theodor W. Samuel ,Shierry Weber, Prisms. Culture Criticism and Society [ M ] . Ma1 : The MIT Press ,1981.

[5] 霍克海默, 阿多诺. 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6] 阿多诺. 论抒情作品与社会[A].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C].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7] 阿多诺.现代音乐的老化[J].乐谱,1965,(18).

[责任编辑 孔 伟]

推荐访问:大众 批判 理论 文化 评阿多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