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与中国现实的关系

时间:2023-04-21 20: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着重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以及在当代的现状和发展。通过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应用,进一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最后论述了我们在当代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邓小平理论

中图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965(2008)01-016-03

我们今天的时代与马克思的时代具有极大的差异。在马克思的时代,具有主导意义的是社会内部的分裂与阶级对抗,而今天不同阶层的互依互动则是社会的常规状态;马克思的时代着重要解决的是人们如何平等的占有生产资料的问题,因而进行社会革命是人类根本的出路,而现在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南北之间互相制约的关系以极为凸显,人定胜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成为紧迫的世界性任务。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最根本任务是,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就是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本主义学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人本主义的宣传者们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在当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以人为出发点,人是一切哲学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按照这种观点,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不存在无产阶级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消除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所有的人的异化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不是完善和巩固社会制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人的价值问题,是消除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问题。

马克思主义对当今社会有存在意义。从哲学层面看,马克思哲学与一般哲学有共同特征。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是以理论的方式表现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但是它与实践、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当代性存在理论上的前提与实践上的前提。

最后,人们价值观念的巨大变革。全球化的过程,在体制的意义上是市场化的过程,而在文化的意义上则是人类的价值观念剧烈震荡的过程。

在今天的中国,为了实现马克思哲学理论自身的与时俱进,哲学界需要再发现理论困难和获取理论资源的互动中,进行切实的哲学创新。而这恰恰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础。

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每种哲学思潮的出现总是和它的时代相联系的。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哲学同时代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同特定时代的阶级关系相联系,因此哲学不可能脱离政治,哲学范畴和命题的普遍同它的时代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是通过它的政治效应来实现的。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是通过它的政治效应来适应的,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与它的政治效应之间并不等值,一个哲学命题的政治效应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理论本身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命题,一个哲学命题在特定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条件相结合,可以产生非常巨大的出乎意料的政治效果。

新中国五十年的历程,总体上就是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懈探索创造的过程。今天看来,这个过程的收获和代价无疑都是十分巨大的。

无论人们怎样看待这半个世纪里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幻,有一个理论上的结论是绝不能忽视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无不同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最高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面貌有着最深刻的联系。邓小平曾针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失败教训,毫不含糊的指出:“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他说的“搞清楚”是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在理论层面上,首先和最终需要“搞清楚”的,当然应该是哲学。因此,在世界风云变幻的经济大潮中,当我们回顾五十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所走过的道路时,决不能脱离了社会主义这个现实中的问题,决不能离开了它的实践形态和意义来谈论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要透过现实社会主义的经历和命运,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和发展。

从三十年代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我国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理论家,就曾结合现实,以新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应该说,探索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化的的形态,从来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和实践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实践发展和理论体会,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使我们更有根据认为,现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已经突破或走出了苏联教科书的传统模式,并且正在形成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富有生命力的哲学新形态——邓小平理论。进而以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内涵为代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质上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也十分重视人的价值和命运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的讲话中曾作出精彩的概括:邓小平“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政策和方针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他看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福利是天经地义的,是共产党一切决策的核心和出发点。他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几年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新思路,其目的就是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给人民以实惠,造福于中国老百姓。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也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他超越“姓社姓资”的抽象理论而提出“三个有利于”,其中之一就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深切关注人的价值和命运是贯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线,马克思和邓小平在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这一根本宗旨上,是一脉相承,完全一致的。马克思学说和邓小平理论的一致性表明,邓小平是马克思学说和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完成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姓马”,内在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之中,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决不允许把什么“实用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帽子扣到这一理论的头上。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有马克思学说中见所未见和闻所未闻的崭新创造,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一国两制理论等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这就使我们更加确信,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逻辑系统,把它放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发展史中来研究,既看到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造一面,又看到它对马克思学说的继承和完成的一面,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我们在当代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当代,要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背对现实,只是用两眼盯住西方的各种学派,企图从西方各种各样的哲学中任意攫取,用以“补充”、“代替”马克思主义,把这种做法视为发展是不足取的。真正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道路,应该是立足现实,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通过研究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要着重研究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它的产生和成熟,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相互促进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变革。反过来,如果不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为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远处于思辨的范围内,也不可能变成无产阶级解放的武器。特别是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风云变幻,前途莫测时,更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研究社会主义。这样,既可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又可以通过总结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还要研究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注意总结科学技术革命的经验,解决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哲学问题。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通过总结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经验,提出了研究哲学和研究自然科学相结合的问题。他说:“自然科学展开了大规模的活动,并且占有了不断增多的材料。但是哲学对自然科学始终是疏远的,正像自然科学对哲学也始终是疏远的一样,过去把它们暂时结合起来,不过是离奇的幻想存在着结合的意志,但缺少结合的能力。”重视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和日趋成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所面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生活年代所无法比拟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使不少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发展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自然观和认识论,而且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如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技革命的社会效应,等等。认真研究和概括当代科技革命的成就,对于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十分必要的。 人类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认识的,对哲学的研究同样是如此。时代条件蕴含的可能性为哲学发展规定了一个高度。在当代,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创造性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我们作为哲学研究者,应该更加孜孜不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应用,以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推荐访问:中国 化与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