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恩格斯的地位

时间:2023-04-21 14:4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理论的初步探索,列宁和斯大林哲学理论及东方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体系继承、丰富与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得到了全新发展。而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哲学教学和学术研讨领域,恩格斯被频繁征引。本文主要从纵向对比、横向对比、内部对比三个角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恩格斯的地位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 恩格斯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中主义,在战火纷飞、人才辈出的风涌云起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初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相结合,贯彻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反封反帝反法西斯的伟大胜利,成功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中,改革开放给予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加丰富的内涵,探索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央领导人理论思想的补充,形成了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2]。教科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讨的主要表达形式,具有显著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写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主要以引语形式呈现在书本中,通过考察此类引用情况,能够显示作家观点在不同语境下表达的含义和价值。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构建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本文以部分重要教科书为例,通过分析恩格斯在书中的引用情况,探讨其在中国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地位。

一、纵向比较

本文选取下述三种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962年版)(后文简称艾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81年版)(后文简称肖辩)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983年版)(后文简称肖历)、《马克思主义哲学》(2009年版)(后文简称工程本)。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使用的教科书主要通过前苏联相关教材进行翻译得来,自上世纪50年代其,我国先后出版了上述三种马哲教科书,从组织编写方式角度出发,表明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新进理解,并在未来阶段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截取书目的时间跨度为1962-2009年,跨越了数代人的学术生命,在此阶段内中国同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粗略比较分析后发现,三种教科书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变化内容主要在于世界观的党派性质方面呈现逐渐淡化趋势,比如在社会问题、思想问题方面,对于事物本质的斗争性理论趋于淡化;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潮和其在中国表现的批判力度逐渐减弱;对革命问题在历史、社会领域的争论逐渐淡化等。与之相反的是,兼收并蓄、圆通的倾向性逐渐显现,在思想上的针对性向着抽象化方向转变,理想、境界等更趋于人性化等。此类变化与学者对经典著作的引用情况关联密切,下面本文将就恩格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书籍中的引用情况展开探讨。

二、横向比较

考慮到横向对比选取范围较大有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横向比较中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书籍扩大至两种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述(四章二节)与中国翻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59年版)(后文简称康本),经过横向比较后发现,恩格斯在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的相关内容中引用次数较多,主要结论如下所示:①恩格斯与马克思、列宁等人相同,在书中被反复引用,而斯大林、毛泽东均存在未被运用情况。②根据引用频次观察发现,康本中列宁位居第一位;艾本中毛泽东引用位居首位,这与地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关联紧密。但在工程本和四章二节当中,马克思引用次数位居第一位,但这并非与地域和时代相关,也可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其冠名的原因无关。③根据引用数据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框架大约是在斯大林时期确立的,但斯大林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话语权似乎处于低位状态,而列宁的地位相对稳定,处于较高状态。毛泽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话语地位一直处于高位水平。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恩格斯话语引用频率较高,根据统计结果发现,其所占份额均>20%,甚至有时>37%,其中肖历和肖辩中的引用次数位居第一,处于领先水平。⑤根据引用情况比较发现,恩格斯与马克思相对比,恩格斯略低于马克思时,引用分量与马克思相接近,在超过马克思时,分量约高出马克思的50%。⑥经过研究后发现,恩格斯话语的引用数量在不同的书中呈现间隔起伏状态,最近时期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书籍呈低谷状态,与列宁相近。而斯大林与毛泽东引用相近,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态势。马克思引用态势相对不规则,近期呈现最高状态。

三、内部比较

(一)艾本引用情况

艾本中引用恩格斯的著作种类共计11种,前五种所占份额约为89%,分别为“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下文简称“终结”)、“共产党终结”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下文简称形态),其中前两者具有突出地位,引用频次分别为17次、16次,共计33次,二者份额占比>60%。经过研究发现,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方面的引用次数较多,而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应用次数较少。但无论从哪方面出发,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人物

(二)肖历和肖辩引用情况

肖历和肖辩中恩格斯著作的引用多达28种,前五种占比达到了77.50%,分别为“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终结”、“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后文简称“起源”),其中首位引用次数达到了65次,显示恩格斯话语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当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同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部分“形态”的引用次数最多,而“起源”则仅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部分出现。经过研究发现,肖历和肖辩中的每一章均引用过恩格斯的相关论著,由此可知,恩格斯著作具有较为全面的可用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明显的车异性,其中引用最多的为历史唯物主义当中的第九章和第五章,最少的为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第十章和第十一章。

(三)工程本引用情况

工成本中恩格斯著作的引用共计17种,前五种占比83.70%,分别为“形态”、“终结”、“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致约·布洛赫”(下文简称“布洛赫”),其中马克思与恩格斯联合铸就的“形态”位居首位。该著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作品,而艾本中“形态”引用次数位居末位。在肖历和肖辩中,“形态”引用次数位居第二位。经过分析发现,恩格斯早期著作的引用分量逐渐超出了晚期著作分量。通常而言,晚期被认为作者作品成熟期,与个人学习和成长过程相一致,但在人文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早期著作通常具备独特的启示性,而“形态”曾经准备出版,最后却未出版,“形态”真正的影响力在作者逝世后方才显现,传世的“形态”为手稿,却未经编妥。与艾本、肖历和肖辩对比后发现,工程本对恩格斯话语引用相对较为均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历史长河的磨砺,魔障日益淡去,而真理日益孤独。恩格斯的经典论著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引用中逐渐被滤去原本地域和时代的针对性,逐步成为平正、普适、中性的经典见解,为后人指明真理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文大稷.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17(5):33~39.

[2]吴照玉.恩格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4~27.

推荐访问:恩格斯 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