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时代,,直面人生:关于程新坤先生的绘画阅读

时间:2023-04-20 18: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人物画,不论是油画还是水墨画,都有几个层次的讲究,形,这是最基本的,要达到“似”的要求,即形似;在形似的基础上求表现对象的神情,即神似,做到“形神兼备”。如何在描绘中,在形式语言中,注入作者的主观感情,使绘画形象具有更多的感情色彩,那就又有“传情”,“写意”的问题了。一般说来,写形传神是最重要的,在这当中,自然会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上世纪末,笔者曾以“一片赤诚绘丹青”为题,在《江西日报》发文评论程新坤先生人物画的艺术特质。时过数载,再读他的画,觉得在艺术理念、笔墨语言上又有新突破,令人荡气回肠,感慨良多。程新坤先生的艺术攀升,在当代江西人物画的主流画风中已是独占鳌头。

程新坤先生的人物画创作,走的是一条“直面人生,拥抱时代,转换观念,创新笔墨”的道路。从其1965年处女作《任重道远》到2005年创作的《千古绝唱》,40年的痛苦思变,兼收并蓄,终于开拓出个性化的艺术语式,实现艺术的升华。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程新坤先生的作品就受到人们的好评,在当年高手如云的纪念建党60周年全国美展上,他的作品《清贫者》脱颖而出,入展后相继被《解放军文艺》《北京晚报》《作品与争鸣》等十多家媒体刊载。之后,他不断在全国重要的展览会上亮相,推出自己的新作。作品《民情》《爷爷得分》《红土地上的将军》《欢乐的山民》《晚风》《红辣椒》《前赴后继三兄弟》《苏区干部》《誓言无声》《鲁迅》《千古绝唱》等先后入选全国性大型美展,挤身于当代中国画领域优秀人物画家的行列。

人物画自身的形式语言、笔墨与传统的精神气质是画家所关注的,同时这些要素有许许多多的表达方式。程新坤先生选择了写实这种方式来画他的人物画。他喜欢用朴素厚重的手法来表达他对人物的理解。对他来说,创作不再是支离破碎的技艺杂耍,而是孕育着感情倾诉的生命形式。如今的人们对单纯的笔墨非常感兴趣,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材料肌理与气氛的营造也日益投入,很多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形式效果,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对人物本身的研究却已经失落了许多,因而现在的人物画已经缺少了人物的精神,与“以形写神”这个中国画的要义背道而驰了,在人物画里投入“情”的成份少了,用笔去“书写”的成分也少了。

研究程新坤先生成长的经历不难发现,他像一切有成就的艺术家一样,成功的原因除了有一定的天赋外,主要靠认真学习和细心体悟。他是一位很勤奋的人,我们可以从2002年程新坤先生在井冈山画院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上所展出的各个时期的大量速写中,可见他“艺不离手”,不断训练自己眼情、手和心的互相配合去把握对象特征的能力;同时不断在琢磨对象中体悟自己的感情,体悟艺术创造本身和人生的奥秘。所以说程新坤先生远远不只是绘画技巧的高手,而且是有思考、有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在程新坤先生多年的实践里,他认为蒋兆和、徐悲鸿、方增先、周思聪等人的人物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物画,他认为他们都以“写”的状态,真正用毛笔在宣纸上刻画人物形象。没有太多炫技式的表演,更多是朴素的描写,把作品中的形象传达给观众。正因为这样,程新坤先生始终没有放弃写实的笔墨去塑造他心中渴望塑造的形象。他十分重视写生,把写生的目的归结为两个:搜集素材和训练造型。他全身心地钻研水墨人物的造型问题,他在熟练地掌握了素描造型的基础上,40年来孜孜以求的是在探索线造型,与画面结构较完美的交融。在长期实践中他总结出“整体写意,局部写真”的经验,也就是说用写意的精神来统率写实的技巧,在尊重和保留大感觉的前提下精细的处理细部;力求避免形象的概念化和说教性。这在写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中是如此,在写重大历史题材、处理英雄人物形象时也是如此。他关注笔下劳动者的面貌和性格的真实再现。如程新坤先生描绘劳动者形象的画幅《晚风》、《誓言无声》,在刻画劳动者饱受生活沧桑——长期艰辛劳动生活在他们面部和身体上留下的痕迹的形象时,同时写出了他们善良,坚毅和纯朴,写出了他们身上蕴含的力量。作者不止于对这些劳动者生存状态的同情,还有发出自内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诘问,其中包含着对劳动者身上品质的赞美。

程新坤先生坚持与时俱进,讲究作品内涵的精神性,总是以昂扬的激情,关注社会人生,其审美视野远远超过时下众多徒有形不重精神的,符号式的人物画作品。由此我们看到,程新坤先生笔下丰富多彩的人物画,艺术追求各有侧重,同时又都突出了对时代人物精神气质,内在人格的挖掘与表现。当下许多人物画家所特别欠缺之时,他却高举创造人物画精神的火把,其影响是深远的。

已步入新世纪的中国画,只有继承发扬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分辨中国画表现中诸多特性和优势,扬长避短,强化民族的笔墨图式,才能与西方艺术并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位画家不可回避的创作课题。

推荐访问:直面 绘画 拥抱 人生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