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价观

时间:2022-11-01 09: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价观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科学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评价应树立全面的评价观,主要包括“就业为导向”的评价观、形态多样性的评价观和主体多元性的评价观。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评价 人才评价 评价观

[作者简介]严权(1967- ),男,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课程与教学论。(湖北 荆门 44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高职教育人格+能力的多元评价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FJB060409)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8-0010-02

一、人才评价的界定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者潜在的(还未取得的,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增值的过程。实施教育评价,离不开对事物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所谓的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进行的客观描述,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是最常见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是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根据评价者的需要和愿望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评判。价值判断并非是客体单方面所决定的,而是受到评价者的价值观念的制约。那么,评价者的教育评价观直接影响评价者所作出的对教育的价值判断。教育评价观是对教育价值作出准确评判的出发点,是整个教育评价的理论假设与价值指向,而且它直接影响到教育评价的具体目的和结果。

教育评价一般经历了古代的传统考试、近代的科学测试和当代的科学评价三个不同的时期。教育评价发展至今已经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就其评价的范围来分,有以教育的全局及宏观决策为对象的宏观教育评价、以学校各方面工作为对象的中观教育评价、以学生为对象的微观教育评价。其中,微观的教育评价也就是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人才评价既是教育评价的重点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所谓的人才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人才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师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学生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为主题,现代教育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

二、高职人才科学评价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非常时期,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已经引起多方面的关注。为了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评估。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编写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一书,目的是为了通过评估推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我国学者肖化移撰写了《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一书,引起了人们对高职教育质量标准进行深思。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一直是以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评估为主。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这种行政性的教育评价对促进学校建设,推动办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但近年来,行政性评估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其评估主体的单一性、评估对象的被动性、评估活动的封闭性、评估结果的随意性,极大地束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效益的不确定。因此,改革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重视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多元评价,是继续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确保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进行高职教育评价时要转变传统的高职人才评价观,对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诊断功能、判断功能、导向功能、心理功能、发展功能和管理功能等。在进行高职人才评价时,虽然事实判断,比如有效的测验,具有较好的效度、信度、代表性、区分度和可行性,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基本素质作出科学、公正、可靠的评价的前提,然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应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应以价值判断取代事实判断,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景性,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活动中重视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价值判断如果离开了这个基础,评价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

三、高职人才评价体系的建构

在高职教育中,高职人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要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张扬的需求。建立发展性高职人才评价体系,使人才评价不仅能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等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除了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因而在进行评价时应树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观。“以人为本”是高职人才评价的具体体现。进行高职人才评价时,倡导“以人为本”的评价新理念,有利于满足高职人才的精神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以人为本”理念对高职人才进行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培养。

1.高职人才评价应树立全面性的评价观。2002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实施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之路”的办学方针。根据这一方针,高职院校必然把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技术,提高就业能力和总体就业率,作为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高职教育价值除了体现暂时性的过程结果之外,还应该体现较长时空距离的后续性过程结果,这是教育过程的一种延续和发展,主要表现在社会对毕业生的反应,着眼于学生的从业能力、职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后续性的过程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即“人格”,另一个是做事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提倡“人格+能力”的多元评价体系无疑是高职人才评价应有的基本观念。

一方面,高职人才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人格”。对高职人才进行评价时,要从单纯对学生智力因素评价的观念转向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智商与情商结合评价的观念,从单纯对学习的评价观转向“人格”的评价观。以往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着侧重对学习成绩的评价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的倾向。显然,这种评价观念和评价目标已十分陈旧和片面,它是背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学生不仅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较全面的人文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高职人才评价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除了这些做事的基本要求外,还要关注高职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高职学生的人格是一个重要的评价项目。高职人才评价,不仅是从学术性的重要角度进行评价,更主要的是从职业性的针对角度来判断。那么,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应该是主要的评价项目。

另一方面,高职人才评价在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力”评价观是对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全面、规范、科学的评价;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积极参与技能等级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关注学生能力评价观采取定量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能力水平的总体评价。世界已进入重视能力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力资源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和具有创新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经济和科技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已受到普遍重视,并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关注能力评价观将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导向。

2.高职人才评价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观。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出“市场化”“竞争化”和“国际化”的趋势。高等职业院校就是通过招生、培养、就业这一系统工程来实现其社会效益,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特殊产品”是否能被社会和用人单位所接受,即是否能有质量地就业,取决于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如何,这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试金石”,而且还成为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因此,建立科学、全面、公正、有效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无疑是高职人才评价的重要内容。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因而,研究高职人才的规格问题就显得特别紧迫。

具体来讲,“就业能力”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技术、创新创业能力、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这实际上已经涵盖了全部教学过程的内容;二是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相对高薪率、就业稳定率,这已经延伸到就业以后相当一段时间。事实上,由多项指标所构成的“就业能力”,其质量监控效应是具有延伸到“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这两大特点的。从质量控制与保障的范围及时效来看,它远远优越于单项指标的“总体就业率”。

3.高职人才评价应树立形态多样性的评价观。高职人才评价目标确定后,人们就必须思考采用何种评价形态去进行判断。国内外出版的教育评价的书籍对评价形态的分类提法较多,有的从评价的对象上分,有的从时间上分,有的从空间上分。在进行人才评价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评价形态不同,评价所产生的作用也有所差异。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机能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标准不同,人才评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本文比较赞成从评价机能的角度来考虑,把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的评价、形成性的评价和总结性的评价三种。诊断性的评价在学校教学中用的很多,一般是在学年初或学期初进行的。形成性的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总结性的评价是在事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般是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除了教学领域外,还用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

高职培养人才评价应树立教育全过程的评价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人们把高职当做压缩型本科来办,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很大,导致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简单地移植了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以往的教学评价存在着注重对理论教学评价而忽视对实践教学评价的倾向,这与对高职的办学定位理解、把握不准确有直接的关系。教育教学评价内容指标仅仅局限于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评价,是以往许多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特点。这样的评价内容、指标体系无论多么详细、客观、准确,终究是有缺陷的。原因就在于它把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控制片面地理解为教学质量控制,把学生质量片面地理解为学习成绩高低。高职院校所进行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多属于诊断性的评价或总结性的评价,而缺乏必备的形成性的评价。在高职教育中,实训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感、协作能力、团队精神等这些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人才评价不能把这些指标排斥在外。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在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还强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高职人才的评价,除了对教学的评价之外,还应该注意对其他教育过程的评价,树立教育全过程的评价观。

4.高职人才评价应树立主体多元性的评价观。在高职教育中,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评价主体应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社会与家长。高职人才评价应当是一种“双向性的评价”,注重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合。高职人才评价不是单纯地将“他人”作为评价的主体,而是在进行外部评价、确保公正和客观的同时,更加重视将评价对象作为主体来开展自我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的情景进行再创造。同样,学习者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新的认识将不断产生。就如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一样,学生也是在不断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来发展自己。因此,重视自我评价已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标志之一。

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学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外,还有政府、社会、用人单位等。高职人才质量的评价,不能由高职院校自身说了算,而要由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根据人才指标体系对毕业生的质量作出主客观判断。教育的社会评价是以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力量为主体,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角度,对教育行为或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社会评价促进区域特色高职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理应紧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遵循市场规律,及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办出具有地区特色的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社会评价有利于促使高职院校贴近经济建设,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有利于调动学校的各种因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促进办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陈小波.就业能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终极评价[J].教育评论,2006(5).

[3]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4]赵居礼,赵绥生.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1(1).

[5]朱雄才,刘鲁平.高职教育社会评价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8B).

推荐访问:试论 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