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努力开创经贸工作新局面

时间:2022-10-26 17:5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2009年经贸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一年。发展改革委经贸系统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目标,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克服对外贸易遇到的巨大困难,推进国际经贸合作,保障粮棉等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稳定外需,努力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国外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出台提高部分高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取消或降低粮食和化肥等产品出口关税、调减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一系列稳定外需、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一是外贸进出口下滑势头明显放缓。二是大部分主要贸易伙伴自我国进口比重上升。三是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相对较小。四是贸易条件改善。

(二)应对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利益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逐步升温,我们配合有关部门,一方面研究对策、答复问卷,积极主动应对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对美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做法,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另外,继续推动和拓展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探讨与更多贸易伙伴建立自贸区的可行性,为我扩大开放创造有利条件。在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合作协议(CEPA)的框架下签署了补充协议六,在服务贸易方面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开放。

(三)加强调控,保证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和市场稳定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委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在重要商品调控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收储力度,保护农民利益。今年累计托市收储粮食10386万吨、油菜籽537万吨、棉花272万吨、食糖36万吨。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稳步回升,农民种植收入增加。年初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规模由1200万吨增加到1600万吨,达到全年用肥量的15%,保证农民用肥需要。

二是及时组织销售,保证市场供应。组织国家临时存储粮食在批发市场上公开竞价销售,组织中央储备和临时存储粮油跨省移库,适时安排部分临时存储玉米、大豆定向销售给加工企业。为满足纺织需要,及时投放国家储备棉,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储备糖投放市场调控预案并适时组织实施。安排260万吨淡储尿素提前出库投放,稳定了区域市场。

三是加强进出口调控,平衡国内供需。适当安排供需相对比较宽裕的粮食品种出口,合理引导大豆等紧缺粮油品种的进口。适当增加成品油出口总量,维护了国内石油行业的平稳运行。

(四)推进改革,夯实大宗商品调控基础工作

一是实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8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了以放开化肥经营限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鼓励连锁集约经营、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化肥流通体制改革。

二是加快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目前已有2044家棉花加工企业完成了技术改造,占规划数的85%;全国已建成88家仪器化检验实验室,检验能力达到530万吨;2008年度经仪器化检验大包棉427万吨,是上年度检验量的2倍多,超过2008年全国棉花产量的一半。

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为各级政府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五)加大投入,支持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研究制定《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安排中央投资22.78亿元,支持建设粮食储备仓容340万吨、中转仓容100万吨、食用油罐130万吨、烘干机273套(新增烘干能力1182万吨)。同时,研究制定中央直属棉花、食糖储备库规划建设方案,继续做好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建设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是安排3亿元支持110个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建设。

三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资金中有2.7亿元,用于支持87个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

(六)出台规划,促进物流业发展

在前期编制的《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制定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已列入十大调整和振兴产业规划。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全面铺开。

一是建立落实规划的协调机制。制订了《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部门分工方案》,建立了工作小组,协调规划落实相关事宜。

二是组织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项目。制订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投资管理办法》,利用扩大内需中央投资6.716亿元,重点扶持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化推广等5类共232个项目,带动社会投资300多亿元。

三是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促进物流业发展政策调研”,起草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外,还开展了绿色物流、化学危险品物流、第三方物流等专项课题研究工作。

四是编制专项规划。进一步修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将于近期发布;启动了《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五是推动物流领域国际合作。将物流列入中日高层经济对话框架,建立“中日流通与物流司局级对话机制”,今后每年将轮流在两国召开物流对话会议,开拓了双边合作的新领域。

另外,积极落实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措施,牵头赴山西和内蒙古两省区督查家电下乡实施情况。从全国实施情况看,家电下乡政策效果明显。2009年1—10月,家电下乡产品共销售2466万件,销售额达到462亿元;县、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4%和15.6%,均高于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二、2010年经贸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形势

(一)实现外贸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难度较大

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萎缩尚未出现根本转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0月份发布《世界经济展望》称,全球经济衰退正在结束,但复苏势头疲弱,经济活动仍然远远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1%,2010年恢复到增长3.1%;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11.9%,2010年恢复到增长2.5%。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联合国预计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失业率会高于10%,消费能力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了我国出口困难。2009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遇22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反补贴、反倾销、特保等)114起,涉案金额127亿美元。

从国内因素看,一是低成本发展优势削弱。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纺织行业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已接近每小时1美元,而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国家分别为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二是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深层次调整,美元长期看呈贬值趋势,人民币可能更多承受美元贬值的压力。三是贸易融资困难。尽管国家出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但落到实处的少,银行放贷慎重,中小企业贷款难仍较普遍。

(二)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不确定因素增多

一是粮食调控任务仍然艰巨。从长期看,粮食供求将处于偏紧状态。另外,粮食供需的结构性、区域性矛盾还比较突出,连年增产后主产区仓容压力较大。

二是棉花、食糖产需缺口扩大。由于2009年棉花、食糖减产,新年度棉花、食糖产需缺口较大,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三是化肥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目前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尿素供大于求情况较为严重,2009年又有部分产能建成,将陆续投产,化肥产能相对过剩问题难以缓解。

四是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的难度加大。预计2010年大宗农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近期国际市场棉花、食糖价格上涨较多。这对通过进口弥补国内棉花、食糖缺口带来困难,也会加大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三)物流业发展还存在制约因素

一是税费负担过重,物流各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重复征税,土地使用税率和仓储出租征收房产税税率过高,物流企业设备购置增值税不能抵扣。

二是由于没有“物流用地”分类,物流项目普遍存在着“落地难”、“地价高”的问题。

三是设立物流企业需要的行政许可和资质审批过多,制约了物流企业的网络化、规模化发展。此外,交通管理中以罚代管、城市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突出;物流企业资金压力大、融资难问题也较普遍。物流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一些物流业重点领域急需政府扶持和引导。

(四)粮油仓储物流设施不足问题突出

一是部分粮食主产区仓储设施严重不足。特别是东北地区和黄淮海等主产区仓容缺口更大,大量粮食露天存放,粮食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二是食用油脂储备设施总量不足且布局不合理。现有油罐大部分是建于上世纪的小型油库,且布局不合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油脂加工区和食用油脂消费地区,食用油罐严重不足。

三是“四散化”散粮物流体系严重滞后。目前“四散化”运输仅占我国跨省市粮食流量的20%,造成粮食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

三、2010年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0年经贸工作总体要求: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改革会议部署,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心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做好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工作,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

2010年经贸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是:

(一)努力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中央提出2010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和外贸增长的预期目标均按8%左右考虑,贸易顺差有所缩小。

外贸调控重点仍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我国际市场份额不降低或略有增长。从长远看,要主动适应国际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实现外贸进出口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加强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已出台外贸调控措施的效果,根据进出口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提出政策建议。

二是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支持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国内尚不能制造的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

三是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充分利用WTO、双边经济对话等机制,加大对外经贸交涉力度,健全贸易摩擦监测和预警机制,积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二)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

一是尽快推动WTO多哈回合谈判早日结束,二是继续实施自贸区战略。

(三)做好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工作

粮油:一是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国务院已明确明年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每市斤均提高3分钱,稻谷最低收购价也要适当提高,并择机向社会公布。

二是加强粮油购销调运,维护市场稳定。抓好粮食收购,落实好粮油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优化粮油库存布局,充实销区和薄弱地区库存;妥善把握临时存储粮油竞价销售和储备粮油轮换的节奏和力度,保证市场供应和粮价基本稳定;积极引导产销衔接,推进产销区合作,搞活市场流通。

三是做好粮油进出口调控。合理引导国内短缺的大豆和食用植物油有序进口,满足国内供应;酌情安排一些供需相对宽裕的粮食品种出口。

我委和国家粮食局牵头负责《粮食法》起草工作。通过立法,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上升为国家法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棉花:做好新棉购销调运工作。加强新疆棉运输协调,保障重点纺织企业用棉需要;综合运用储备和进口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市场供应;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棉花质检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食糖:做好调控预案,择机投放国家储备糖,弥补产需缺口,稳定糖价;督促主产区加强糖料收购管理工作,规范糖料收购秩序;安排好工业短期储存糖计划,缓解制糖企业糖料收购资金压力;整顿糖精生产经营秩序,加强食糖市场监管。

化肥:做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有关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快研究改进化肥储备工作相关措施,促进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化肥淡储落实情况的检查,发挥好淡储旺销的调节作用。

(四)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将继续安排一部分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支持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按照《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和《粮油仓储设施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建设粮食储备仓容300亿斤、食用油罐175万吨。根据《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继续支持六大跨省市粮食物流通道中散粮物流节点项目建设。另外,还将支持建设50万吨中央直属棉花储备库和40万吨中央直属食糖储备库,继续做好10万吨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的建设工作。今后国家还将继续支持粮油仓储设施的建设,2011—2020年将新建仓容700亿斤、食用油罐50万吨。

二是继续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作。继续支持一批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以电子统一结算为基础,以电子监控信息系统、信息发布和市场管理为补充的信息系统,和保障居民消费安全的农产品检验检测系统。

三是继续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加大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支持力度,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低温仓储、运输及温控等设施,重点支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提升全程冷链的覆盖水平。

(五)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

做好规划落实的组织协调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抓紧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编制《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做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项目的实施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提高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做好“十二五”规划思路和课题研究工作

要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及早研究经贸领域的重大问题,认真总结“十一五”的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提出指导下一个五年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在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荐访问:开创 工作新局面 经贸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