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20 13:5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自英语新课标提倡课堂“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以来,这种形式在英语课堂中俯拾皆是。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小组活动的观察发现,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小组互动理念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基本能接受新教材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活动”。当然课堂中小组合作活动有着积极主动的意义,但部分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过程同时存在着低效现象。本文通过观察4个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及反思。同时对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有效,提出思考和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英语 小组互动 合作学习 有效性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适应能力……”,“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上述目标即要求通过小组学习和任务型活动的合作学习来发展学生适用语言的能力。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绝大多数的高、初中教师乃至小学教师均以是否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质量的评价标准。某些教师认为,在公开课上必须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否则就不算是一堂好课。但在课堂学习中,有的小组活动是高效的,有的是低效的,甚至有个别活动是失败的。笔者旁听了一部分普通英语课(非公开课),小组活动讨论就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为什么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合作学习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否跟上教师的思维?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笔者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困难,而这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对学生的了解有较大关系。本文提出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4个成功或低效的例子,以此作为基础,对目前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低效案例分析与思考

一位教师在讲授NSEFC Book 1 Unit4Earthquakes的Warming up及Pre-reading部分时,设计了如下2个小组合作活动:

案例(一):

第一个小组合作活动——“Warming Up”.

T(Teacher): Hello,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tudent): It is cloudy.

T: Do you think it will rain at once? Look at the clouds in the sky, they are moving fast.

S: I think so.

T: Do you think rain is a kind of natural phenomenon in nature?

S: Yes.

T: Do you know there are a lot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world?

S: Yes.

T: Can you tell each other about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world? Can you tell what they are?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worst one to the human being? And what’s the result of them? (Not give any pictures). Please discuss it in your group in three minutes. After that, every group should choose a student to report.

课堂观察:在老师下达任务后,由于学生对自然灾害普遍比较熟悉,所以每个4人活动小组发言都很积极。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争着发言,如“earthquake, fire, typhoon, flood, storm, sandstorm” 等,而“飓风(hurricane)、火山爆发(volcano)、暴风雪(thunderstorm)”等不会用英语表述的单词,在老师巡视参与他们讨论时就得以解决。在此活动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经过3分钟的讨论,在教师终止小组合作活动后,各小组均能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合作活动”得出的结果。观察发现,无论是英语优秀生还是英语薄弱生,都能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英语表达机会。在报告时学生可用英语流利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当然,在报告中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各有不同,但学生在汇报总结时都可以顺利地陈述自己的理由。

分析: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事先调查了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程度,同时了解到学生对自然界所存在的自然灾害十分熟悉。所以在要求学生讨论时并没有给出图片,而是让学生讨论完成任务,达到激发学生大脑的想象力,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互助合作的目的。在必要时(如单词不会读、不熟悉),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予以解决。这样为学生排除了学习障碍,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目的。可以认为,该活动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小组合作活动。

思考: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师设计这样的小组活动确实激发了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但这个小组活动只是起到了一个“lead-in”的作用。是否过于容易?设计的问题是否太简单?设计时是否要有层次?给学生一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或者设计问题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案例(二):

第二个小组合作活动是在NSEFC Book 1 Unit4 Earthquakes 的Pre-Reading部分,讲述“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时,设计的小组合作活动。

T: Just now we talked a lot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nature. Suppose an earthquake happens in your district. Imagine your home begins to shake and you must leave. You’ve time to take only one thing out. What will you take out and why?

课堂观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都积极投入到小组讨论当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师终止小组合作活动后,各小组均能推荐代表汇报本组通过“合作活动”得出的结果。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在活动过程中,英语优秀生、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掌握了思考和发表观点的主动权,因为他们思维活跃,英语基础好,会抢先将自己的理解、想法、建议说出来;而英语薄弱生、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英语表达机会。他们要么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要么始终保持沉默。尽管在小组汇报时,也有个别英语薄弱生代表本组发言,但汇报内容却并非他们思考所得。

分析:这是一个相对低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原因有三个:(1)由于学生没有经历过地震,无法体会那种恐惧的心理带来的影响。所以有的学生十分茫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内容。(2)由于缺乏个体的自我思考过程,英语优秀生、性格较外向的学生反应快,说得较好;而英语薄弱生、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反应较慢,他们还没来得及思考,小组活动的时间就结束了。(3)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汇报者向全班学生汇报时,阐述的只是其个人的观点或完全复述他人观点,而非小组合作活动的产物。

思考:如果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小组合作活动前,教师安排足够的时间让组内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小组活动的情形也许就截然不同。

案例(三):

一位教师在讲授NSEFC Book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的Reading部分“Puzzles in Geography”时进行的小组活动。此时已讲完“Pre-reading”,学生知道了大不列颠是由四个国家组成,但具体的位置需学习“Reading”才能完成。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通过4人小组活动合作完成介绍“The United Kingdom”合成图。在小组活动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张空白的英伦三岛图,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后完成英伦三岛的分布,标上主要城市的名字、方位和所属区域,并找出它们并入大不列颠的具体时间。小组活动时间为10分钟。最后教师还指出此项任务要进行评奖:“最先完成任务奖”和“最准确标图小组”奖。获奖组每人能够得到一份奖品。

课堂观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成员都积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有些小组长当场就分配任务给小组成员,指定具体分工,即每人负责不同板块的阅读及标图。小组成员合作有条不紊,很快完成了合成图,标定地理位置,并写上城市名称。但有些小组听完教师的布置后就马上进入阅读,阅读完课文之后才开始标地理位置、城市名称及具体形成的时间。小组成员的合作活动有些混乱。总体而言,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尽心尽力,互相合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教师终止小组合作活动后,各小组均能推荐代表汇报本组通过“合作活动”得出的结果。最后教师评出了最快和最准确标图小组并给予了奖励。

分析:这是一个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通过“Pre-reading”的学习,如学习新单词及讲解了大不列颠岛的形成,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活动做了铺垫,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生在随后的小组活动中能够很快完成任务,这与教师的连贯性设计是分不开的。二是学生小组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合作性。如部分小组长当场分配任务给小组成员,指明具体分工,体现了学生是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因此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大大缩短,积极性大大提高,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目的。

思考: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表明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体现了新课标learning by doing(即做中学)的原则。活动前给予学生的奖励许诺,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致任务的讨论合作完成缩短了时间,也使学生充分展示了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笔者认为这样开展小组活动是切实可行的。

案例(四):

一位教师在讲授 NSEFC Module 7 Unit 2 - Robots的Reading 部分中Satisfaction Guaranteed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学生阅读文章后,小组合作找出在不同的时间,Tony为Claire所做的事情以及Claire的反应。

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指令:Now, you should read the passage fast and carefully. After finishing reading the passage, you should cooperate with your partners in your group, and try your best to figure out some essential words, which can indicate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and how Claire reacted to it. For example, when Claire met Tony for the first time, she thought Tony was handsome. But remember, at some certain time, the passage doesn’t tell us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If so, write down “Not mentioned”.

课堂观察:该教师的指令语共有88个单词,这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学生理解指令语的时间;而且在该教师的指令语中,出现了多个生僻词汇,如:cooperate, figure out, essential, indicate,这些词汇增加了学生对指令语理解的难度,英语薄弱生更是无所适从。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之初,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现象较多。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拿出了英汉词典查生词,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知道教师布置的任务是什么,干脆把课本丢到一边,闷不作声,坐着发愣。当教师宣布小组活动结束时,有一半的小组尚未完成任务。

分析:这是一个失败的小组合作活动。(1)教师指令中生词太多,对学生理解任务和完成任务有很大的困难。有的学生十分茫然,手足无措。(2)由于此篇文章是科普文章,一是阅读时生词多导致理解有困难,二是很多学生对科普文章不感兴趣,根本就不想投入阅读,更不会找细节关键。即使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在查询生词后读懂文章,但当读懂后,小组活动的时间已所剩无几。(3)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汇报者向全班学生汇报时,讲不出实质性的内容。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小组活动的设计是失败和无效的。

思考:由于许多英语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小组合作活动设计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学习英语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对活动不感兴趣,因为生词太多,导致活动过程中,学生使用汉语或方言进行交流;小组活动开始后,学生不能立刻进入角色而造成时间浪费;学生对讨论话题无话可说,导致小组合作活动形同虚设等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为了使学生听懂和理解教师的指令语,笔者认为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可适当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多选择简单句或并列句,多使用普通而具体的词汇,尽可能避免教师指令语超出学生的语言储备量。针对上述小组合作活动,老师若将指令语改为:Please work in your group and find out some key words showing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and Claire’s reactions. If the passage doesn’t tell us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write down “Not mentioned”(共39个单词),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就可得到明显改善。另外教师在下达指令后,观察到学生没有头绪时,应该再重复或强调任务的目的,帮助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切忌为了节省时间,而让学生不知所云,勉强完成任务。

另外,笔者还发现许多青年教师在宣布指令时,为了节省时间,语速太快。这样常常导致学生无法领会授课教师的意图,进而影响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这种现象在教学中也较为普遍。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从以上几个成功与低效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对话题的熟悉是成功进行小组活动的前提。但教师的小组活动设计是关键,学生小组活动是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去做的,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做”是密切相关的。

1.小组活动具有目标性

小组合作的首要目的是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合作学习的活动设置难度要适中,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难度过高会使学生们无话可说,甚至无动于衷,从而丧失合作学习的信心【案例(四)】相反,难度过低,必然造成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争论不休,虽然气氛活跃,效果却较有限【案例(一)】。换言之,就是所设计的小组活动要具有一定目标性。“目标性”即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准确而适度,使教学环节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和小组合作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和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并使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完善,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案例(三)】中教师提出的这几个任务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真实的意义,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2.活动设计需要循序渐进

小组活动设计中要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按照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知识的学习应该从易到难,逐步深化提高。合作学习前,教师可以通过看图说话,问答,对话【案例(一)】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然后按照指定情景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组活动讨论,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他们思维,直到他们能够通过讨论得到比较符合情景的答案。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充满激情,感到兴趣。循序渐进原则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3.明确的活动指令和清晰的任务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只有在小组成员明白教师的指令和合作活动的任务时才活动。采用合作学习时,切忌在教师自己指令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案例(四)】,使学生无所适从、无话可说。这样就失去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讨论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d activities)时,可设计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这样下达给学生的任务“讨论”就有针对性、目的性。不会使学生无所事事,不知所云。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听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和合理的推断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topics)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对于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如果小组讨论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好现象。

4.适当的竞争机制和合理的评价机制

高科技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案例(三)】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宣布各组要进行竞赛,最后获胜的组还可以拿到奖品。这大大激发了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这次活动中学生的汇报、回答都能使自己组的棋子向前移。在【案例(三)】活动中,笔者看到一组中有一名女生没有发言,其他组员立刻督促,后来这名女生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有竞争就要有评价,它们是相辅相成,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比出高下,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案例(三)】中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优先的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组进行鼓励,并给予更多的机会。在课程结束前,还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个人评价。因此,教师应既重视对小组的评价,也重视对个人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新课标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并要求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都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教师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同时要理解课堂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方法。设计的小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还要考虑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会出现的问题及活动所需的时间,必须了解合作性学习最基础的方面是学生间彼此依靠、合作的学习方法以及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性思想,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的、个人化的转变为合作的、集体的模式。

小组合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实践的参与度,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如果授课教师能深刻理解小组合作活动的目的,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合适的小组合作活动教学模式,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用英语合作、交流,小组活动就不会低效或无效。

由上文所述,如果教师对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得当的话,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假期亦可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项至多项任务,实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媛.《有效阅读教学设计实例解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第8期

3.张洪菁.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论坛杂志.2008(05)

4.林立,王之江.2005.《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庞国斌,吴冬凌.2003,《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6.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英语组

推荐访问:合作学习 教学案例 小组 思考 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