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何以出高徒

时间:2022-10-19 18:2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供应链是跨企业多个职能部门活动的集合,它包括从订单的发送和获取、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制造加工到产成品配送的整个过程。在快速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供应链必须具备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运行。在竞争、合作、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同时可以属于不同的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经转化为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企业的运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就需要企业从新的视点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运作模式,在更大的思维空间和时域空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战略决策。而传统观点是建立在一般系统论和牛顿科学范式基础上的,已经无法合理解释或解决在当今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复杂现象和问题。

与简化的、线性的传统系统理论相比,复杂性科学则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它主要研究非线性反馈网络。因此,复杂性科学能够更好地适用于经济、管理、社会、生态等其他方法难于应用的复杂系统,分析与描述其发生、创新、学习和适应等行为的本质。正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入手,分析供应链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1. 供应链宏观复杂系统的主要子系统特征描述

供应链的整体性研究应从供应链大的宏观运行环境开始。供应链是一个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与耗散的开放系统,一个诸多子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着的复杂系统,也是由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四大子系统通过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复合统一体。

供应链宏观系统的概念模型可描述为:

代表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四大子系统集合,每个子系统具有自己的次划分子系统,这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系统,如下图所示。

供应链宏观系统的概念模型

⑴资源。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门类。按三级资源论划分,一是天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和其他劳动对象(原材料、能源、动力),称为第一资源。技术为第二资源,管理为第三资源。

⑵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基本问题。经济系统表现了社会物质的再生产过程和资本收益及劳动财富的积累过程。供应链经济子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与宏观经济环境大系统的耗散与转化运行及物质转换、价值创造和信息集散上。系统行为集中体现在企业组织与流程再造,系统内产品结构调整,生产与劳动效率评估,资本、技术、劳动力与商品市场运营,以及系统内的产业链接等。经济子系统的运行效果往往通过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规模、市场收益和市场价值等指标加以测度与评价。毫无疑问,经济增长与物质财富的增加是企业系统运行发展的力量源泉。

经济系统的状态是变化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它有时是平衡的(窄幅整理),有时是远离平衡的,暴涨、非线性的(市场响应与环境变化不稳定相关);有时远离临界点(较稳定的),有时在临界点附近,在临界点附近时又可能是准临界的(过渡性的)、临界的(反转前夕)或超临界的(过冷、过热)。这种变化与不稳定性是复杂性的集中体现,呈现出预测过程的复杂性。

对此变化的经济系统描述依据历史轨迹的稳定性。在较大的时间跨度下,经济系统的运行轨迹中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段,历史经验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因而它是非周期性的呈现出过程轨迹的复杂性。经济系统要素在时空上的一定方式的组合,会使实际的复杂性以指数方式增大;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预测而言,会以指数方式累积成巨大的复杂性,呈现出时间、空间和环境的组合复杂性。

经济系统复杂性还体现在其中不存在稳定的某种意义上的规律,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资本市场中即使存在“复杂性规律”(比如自组织临界态的幂次规律),其中的多主体博弈过程,在信息对称情况下,也将破坏任何赖以做预测的规律。

⑶社会。供应链系统是社会复杂巨系统的子系统,其本身既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涌现出自身的社会属性。

⑷环境系统。从宏观意义上,环境应指供应链大环境,但是,供应链运行的中、微观环境系统对供应链的耗散作用更为重要。环境子系统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大气、土地、地下水资源、地表水系、林木植被及地貌景观等。环境子系统的演化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完善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宣传与投入,公众参与和科技进步等系统行为加以体现,进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使供应链中、微观环境系统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2.供应链宏观系统的复杂性特征

⑴整体性。供应链系统是由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四大子系统在关联力的作用下耦合而成的一个综合体,而各子系统的有序运行和协同作用是矿区系统发挥整体效能的基础。系统的这一整体功能不是各子系统的简单集合,而是远远超出各个子系统功能之和。

⑵层次性。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特征表现为企业作为系统的整体层与构成系统的最小单元(基本层)之间,客观上存在一个可数的层次带,不同供应链可能有不同的层次结构,而同一供应链不同时期的层次涌现也有差异。

⑶复合性。供应链系统是“有人参与”的大系统,社会子系统的微观组分是人,人本身就是一类开放的复杂系统。在该系统中,既有自然形成的自组织层级系统,如自然系统、环境要素系统等,也有人造系统并控制的他组织层级系统,如生产工艺系统、企业行政组织机构系统等。这种复合系统结构,使系统内各组分相互之间有强烈的交互作用。而且单独通过对系统某个分量部分(子系统)的了解,难以对系统的整体性质做出完全的解释,即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关系。这就是供应链系统具有复杂性特征的外在表现。

⑷关联性。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系统结构(关系集合)上,反映出复杂关系的多样性与关联性:既有系统层级间的纵横关系,也有系统与环境的耗散关系;既有“物理”的关系,也有“事理”、“人理”的关系;既有确定的关系,也有模糊或灰色的关系;既有单向关系,也有双向或多向关系;既有静态的关系,也有动态的关系,等等。

⑸分形性。供应链系统的分形性表现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某方面部分与整体具有相似性特征。尽管它不是非常规律的周期性,但表现出微观量反映宏观量的熵变规律。

⑹动态演化性。供应链系统是由不同属性的子系统复合而成的一类动态演化系统。系统的动态演化性表现为系统的状态变量是时间的函数,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结构、状态、行为等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系统演化的动力有来自系统内部的,即组织之间的合作、竞争、矛盾等,也有来自外部的环境变化。

⑺环境适应性。如前所分析,适应性造就复杂性。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又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和变化。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特征,表明企业必须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系统内外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不断交换,使系统始终处于一种活力状态。

3. 供应链系统演化机理

⑴供应链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

推动供应链系统演化发展的动力来自系统内外两个方面,这是因为供应链系统的演化是一个确定性与非确定性(随机、模糊、贫信息)相统一的自组织过程。自组织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处于非线性区的开放系统,通过引进负熵和正反馈循环,经涨落起伏,系统得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进化。

⑵竞争和协同是供应链系统演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应链系统是在一定环境下存在的一类自组织系统。所谓自组织系统是指无须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序结构的系统。与此同时,称此类系统的演化过程为自组织过程。“自组织”概念源于以H.哈肯创建的协同学理论和普里高津创建的耗散结构理论为基本构成的现代自组织理论,其中H.哈肯对自组织的定义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我们便说该体系是自组织的。

既然供应链系统是一类自组织系统,那么推动系统发展演化的内生动力,则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间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的竞争和协同,而且,这样的竞争和协同是纠缠在一起的,难以分开的。竞争是相互联系的个体之间的一种基本关系,系统之所以具有整体性,是以系统中的要素之间存在着竞争为先决条件的。在供应链系统中,变革组织模式与授权,劳动岗位间的公开竞聘,项目的招投标,各种利益主体间的商业与非商业谈判,以及体现社会精神文明的各类评比,等等,都是供应链系统内各组分间的竞争形式,正是有了这种竞争关系,才产生出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涌现性。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系统要素间的竞争,是与合作、协同相联系的竞争。以非线性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竞争和协同是不可分离地纠缠在一起的,仅仅看到其中的一方是不全面的。

⑶从外界环境不断引入“负熵流”,是供应链系统维持有序和活力的前提

供应链系统是一个与其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系统的开放是系统与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中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对于供应链系统来讲,系统外界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供应链系统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开放,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系统从外部引入所需的原材料、设备、资金、技术、劳动力、先进的思想观念与管理方式以及接受各种市场指令等,经过系统的加工转化,继而向社会输出有用商品和形象识别,并将观念陈旧、结构刚性、组织低效、运营高耗等熵增量不断置换出系统体外,以激发系统的活力,保持供应链系统有序和旺盛发展的有效机制。

4.供应链系统的演化特征

⑴系统演化的不可逆性

不可逆性的基本含义是供应链系统的结构、状态、行为、功能等随时间的推移不可能自发地、无效地逆转。不可逆性是复杂系统自身所固有的一种宏观性质,供应链系统属于开放的复杂大系统,其发展演化自然是不可逆过程。

⑵系统演化的阶段与动态性

供应链系统发展演化呈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变化显露出的动态与阶段性特征:

①以产品开发过程为标志的供应链系统发展阶段:供应链系统形成阶段—供应链系统发展阶段—供应链系统成熟阶段—供应链系统衰退阶段。

②以资源产量变化为标志的供应链系统发展阶段:产量递增期—均衡生产期—产量递减期—产业转型期。

③以供应链产业集群成长为标志的供应链系统发展阶段:点状起步期—中心扩展成长期一功能配套成熟期一结构调整转型期。

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性

从发展的一般规律上认识,供应链系统的演化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创造、生长或消亡的过程。由于供应链系统构成要素的多样性,以及子系统间非线性关系的相互作用,发展演化呈现出自组织现象:系统依靠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而稳定存在,且使系统不断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系统在演化中其自身结构和功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将“自动”改变;而实现向有序方向演化的原因在于系统的内部,系统内子系统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出现整体协同效应,使系统这样的演化可以“自发地”进行。供应链发展演化自组织性的本质在于系统通过不断涨落形成类似耗散结构的有序自组织结构。当然,这种有序结构的产生和保持需要具备或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①体系开放。开放是系统朝着有序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供应链系统存在于一个不断开放的社会中,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②体系应该远离平衡态。由于平衡态是孤立系统的一种最均匀无序的状态,因此,一个具有勃勃生机和活力的系统,必定是一个有差异的、非均匀的、非平衡的系统。那些表面上看似稳定和平衡的组织,往往内部混乱度最大,人心最涣散,由于没有差异,缺乏竞争,系统只能在低活力、低效率的轨道上运行。要想体系远离平衡态,就必须不断扩大开放和深化变革,不断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引入竞争,体现差距,适时打破旧的平衡和调整旧的生产关系,推动供应链在有序程度更高的轨道上运行。

③体系中的非线性机制。自组织系统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关系,这是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内在原因。一个体系是非线性的,其组成部分不仅相互独立且存在差异,另外组成体系的独立要素数量及相互作用必须大于等于三,这是保证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前提。

④涨落现象。涨落是耗散结构出现的触发器,可以由系统内部引起,也可以由环境的随机变化而发生。涨落既是对处在平衡态上系统的破坏,又是维持系统在稳定的平衡态上的动力。在供应链系统中,一项改革政策的出台,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次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一个重要市场机会的获得,都会引发系统的巨涨落,并对系统的演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⑷供应链系统的演化方向性

从供应链系统演化的一般规律性看,系统演化有两种基本方向:一种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另一种则是由高级到低级、由复杂到简单的退化。也就是从无序、增熵到有序、减熵的进化或反之的退化,或交替进行。供应链系统作为一个区域复合系统,其演化方向既符合系统科学的基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供应链系统正确的演化方向是有序、简约、减熵、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⑸供应链系统演化的调控性

供应链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运动发展的非线性动力学图景。作为一种自组织状态,供应链系统的规模、结构及存在形式等是通过系统内外能量和物质的交换维持的,演化发展中是处于自发运动、自我组织之中的,即一切都在按自组织规律运动发展。尽管从根本上讲,供应链系统是自组织的,但这并非意味着发展完全听天由命,放任自流,系统中存在生物、生态、社会这类“活”的组分,特别是人的意识、思维及行为的不确定性,加上系统外瞬息万变的环境因素,都会转化形成并表现为对系统发展的扰动和阻挠,从而引发系统状态发生不合目的的变化,甚至出现危及系统生存的反向巨涨落。

为追求和保持系统中那些合目的的状态,避免或消除那些不合目的的状态,以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求系统具有可调控性,通过对系统组分适时调节和控制,确保系统的发展沿着人们期望的方向演进。

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真正实现系统整体的有效调控也必然是极其复杂。为此,在系统自组织本性和可调控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能动作用,促进供应链发展演化过程中自然、经济、社会要素间的协调一致。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高徒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