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共性问题

时间:2022-08-14 16: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存共性问题,供大家参考。

存共性问题

 

 存在的共性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关于存在的共性问题相关问题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存在的共性问题:

 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也对高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当代研究生学历高,社会适应度较差这一普遍现象,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研究生群体暴露出来的各类型问题,进行梳理和纵横向对比思考。主要是想解决现实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针对性较强的、纲领性的、致命性的问题,这也是笔者培养研究生十几年思考的问题。总结这些问题表现,分析原因,剖析思想根、源及现实存在这些现象的基本土壤,有利于对症下药,找出对策。

 问题之一:模仿能力强,原创能力差

 当代研究生独立自主研究精神十分缺乏。在研究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会网上找,在书上看,好像离开网络,离开前人的研究成果就会手足无措,毫无思路。网络带来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的途径,但同时也养成了一部分研究生的依赖心理,间接地扼杀了宝贵的原创精神,这是—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当代学术界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愈来越多,研究生之间更多探讨的是写出的论文如何逃过相似度软件的辨别,而不是学术观点的科学创造。究其原因,研究生自身仓嘶能力缺失是关踺。

  研究生处于人才金字塔的顶层,研究生素质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中要把创新素质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本科生以课程学习为主,研究生却应该是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实践去研究前沿及未固化的东西。那么自主创新的东西从哪里来?其根本的源泉就在研究问题上。研究问题,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的创造很重要,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依赖整合别人的成果。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研究生应该明白困难和失败是科学发现的必经之路,锻炼自己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在全面深入理解问题的同时,研究生要重视锻炼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学会以明确翔实的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用逻辑清晰的学术语言表述清楚。通过笔者多年教育教学经验,认为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一是量体裁衣地制定学习研究计划。个性发展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因此要以研究生自身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为基础,结合专业方向制定合适的学习研究计划,使兴趣点与研究方向尽可能同步,并随着学习阶段的推进,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作出动态调整。

 二是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同时开展,相互促进。课程学

 习在研究生入学初始阶段占有较大比重,影响着研究生知识结构和科研视野,具有较强创新素质的研究生应该拥有广博和专精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承担—定的科研项目工作,使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互促进。

 三是站在科研项目的前沿上开展论文研究。研究生作为课题研究的主力,其论文选题也应在项目研究的基础上高屋建瓴。研究生论文选题应结合科研项目,结合学科发展,瞄准应用需求,寻找创新研究点。研究生应知难而上,敢于接触高水平项目,自己给自己压担子,激励自身发挥研究学习潜力。另外,围绕项目进行选题,还可以发挥师生协同攻关优势。

 问题之二:功利追求强,自身要求低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考研的功利主义动机,一些研究生急功近利、缺乏坚韧、浮躁难安,读研的目的从追求科学知识变为拿到一纸文凭,越来越多研究生来“混”文凭而不是 “攻”学位,功利取代了追求,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低。另外,有些研究生缺乏大局思维,总是以专业为限给自己画小圈,研究问题也是仅限于从自身专业的角度,这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现实问题是没有学科界限的。问题的暴露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是需要凝聚古今中外的人类智慧去全面地解决。研究生要学会把思路放开,不要总是在自己的所谓学术背景

 里出不来。不能说自己是学经济的,就只限于以经济学角度来看待问题。现代社会愈加要求人才能够交叉运用学科知识,通过对人员、工具、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完成对复杂问题的解决。只有综合运用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才能协同地、创造性地解决那些单个专业不能解决的总体问题。对自身的标准要求,直接决定了命题的视线。高标准才能实现高目标,才能达到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提升;跨学科,问题才能吃得透,才能有质的突破。子曰:“君子不器。”研究生培养目的并不是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要超越专业技能范畴。“大学”不是培养人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甚至也不是灌输一些静态的知识,大学是、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的,大学是培养人的高贵品性和气质的,大学是养成人大眼光、大境界、大胸襟、大志向的。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如果在求学期间没有学会创造舞台,展示自己的能力,那么试问当研究生们进入社会时,又怎样快速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拓展和打造适合自己发展的大舞台?

 笔者曾提出的“新形势下研究生的六级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学习、学术讲座、技术训练、科学研究、学术实践、学位论文”六个方面构建完整的培养平台,这不仅可以纠正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达到既定的科研目标,与此同时,完成其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体系的重塑。笔者从多年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体会

 到,凡是注重按照“六级培养模式”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舞台,能够比他人更好地适应不同角色间的转换。

 问题之三:秀才味道浓,社全能力低

 时下,越来越多用人单位评价研究生为秀才味浓、书生气重,这些词汇已经不再是褒义词,而是表达着愚钝、死板等贬义,认为很多研究生在处理实际问题上思维僵化,不识时务,不懂得灵活处事,不善于处理问题,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辨识与处理的能力。

 只有变化的世界,没有万能的钥匙。任何问题都有它立足的角度和定位。在什么位置 上,什么角度上,什么时间段内,什么场合来看待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不一样的。角度变了,位置变了,视角变了,最后的结果者都会不一样。举个例子,如何看待碳交易这个问题?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形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从环境学上看待这个问题很必要,从经济学上讨论也很应当,从科学上探讨也有价值,但是从政治上考虑呢?从国家利益考虑呢?从国情考虑呢?是不是应该考虑,探索性的东西是不是推广性的东西?这些都要思考,它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原因是他们的节能减排项目的平均收益无法覆盖投资成本,但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碳交

 易目前在我国还不可行。一方面因为我国目前的节能减排主要靠实施回报丰厚的节能项目,目前在中国进行碳交易很难形成买方市场;另一方面我国国情也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而不是静态的即刻的实施手段,自负枷锁,陷入发达国家意图压缩我国发展空间的圈套。所以说对于这一类问题的解决,要拨开云雾看到本质,千万不能被现象所迷惑,看问题一定要看得准、看得狠、能解决,这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提出“位商”之概念。“位商”界定为个体在一定水平的智商、知商和情商的基础上,具有迅速且准确判断自身在周围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制定恰当的人生阶段或整体性决策的能力。在“位商”的概念中,有三个关键的问题,一是定位,二是决策,三是自身的提升。这三个方面相辅导相成,缺一不可。简单而言,一个人“位商”的高低就决定于在对一个问题的处理当中,能否对这个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人际关系在这个问题的解决当中作出准确的定位,能否对这个问题和自身在周围的大环境中作出准确的系统定位,然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能否提出恰当、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问题的解决皂否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位商”冰平。“位商”来源于丰富的社会阅历及经验。因此素质教育应该强调“经风雨,见世面”,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促进个体

 “位商”水平的提高。能够准确定位,做出正确的决策,对研究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提高“位商”,就是能够通过对自己智商、知商和情商的综合把握,对事情乃至对人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果对研究生的培养仅仅停留在造就其学术能力的层面上,而不引导其主动接触社会,接触外部事物,这种培养方式不啻“闭门造车”。学术实践是研究生接受锻炼、增长知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也是更好地将科技新成果与社会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同时,社会实践也为发现问题、应用知识提供了最佳场所。

 问题之四:论理说道强,务实求效差

 一些研究生各方面比较务虚,不务实。在谈问题时,总是夸夸其谈先来一堆,说什么东西都考虑到了,什么东西都感觉不错,一些学生不屑听取别人的意见,唯我独尊。如同毛主席的那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做事情应该掷地有声,不能光嘴上功夫强,但是真正做起事情来却都是哑炮。很多学生在辨人、识人、认知人的方面是有差距的,也包括对问题的判断断、对人的认知、对事情的如何定位、如何解决,在这些方面都是需要提升的。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一个人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或者是虚荣心作祟,总是觉得

 自己没有错误,缺乏求是的精神,缺乏认清自我的勇气。而往往自身的问题别人看得很清楚,是自身没有反思和意识到。当导师和周围的同学指出错误时,如果不能谦虚地接受并加以反思,那么自身也许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面对的将是更加复杂的人际环境、更加复杂的视野环境,如果不把自己锻造得强硬,很,陕就会被环境给淹没。因此要在学校里,在求学的过程中,缺什么补什么。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与定位是很必要的,集体会帮助个人更好地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个人也能够在集体中博采众长,汲取营养,更好地完善自我。

 知识多寡万变,能力殊途同归。任何最简单的东西都需要各种能力。各位研究生都是按照 学者的标准来培养的,但学者绝对不意味着书呆子。如果是关在象牙塔里当书呆子很容易,只要会听课、通过考试就行,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这样的人。社会需要高层次的人,这种人需要具备六种能力,即持续的辨识能力、有效的实干能力、过硬的研究能力、高尚的修养能力、超人的团结能力、卓越的领导能力。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差,就要锻炼他的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对社会认知能力差,就要锻炼社会认知能力;有的学生工作有激情,但是缺乏韧劲和一种踏实的精神;有的学生是综合性比较强,但是有时候缺乏有效率的工作;有的学生是踏踏实实,但是没有创造性的东西,需要提升创新能力;有的学生

 在对问题的判断、对人的认知、对事情的定位解决能力缺乏……要针对每个学生身上的主要问题,问题的主要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每位研究生都在为求学做研究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既然已经作出这么多的牺牲,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为什么不把这个过程做好呢?当自己强筋壮骨以后,以后的人生道路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研究生更要培养宽阔的胸怀与高尚的道德修养。古人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高瞻远瞩,善于宽以待人,不要鼠目寸光,净在琐碎小事上纠缠不休。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性格暴躁易发火是缺乏道德修养的表现,它与现代人的素质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要培养自己的耐性,有宽容之心,得让人处就让人,不要与人争名夺利,力求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做一个有修养、胸怀宽阔、肚量大涵养高的人。

 针对以上四大问题,也许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感悟,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请大家仔细思考,哪些是自身存在而没有感悟到的问题,哪些是需要尽快改进的问题。而作为导师,通过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梳理总结、辨识原因,总结思考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针对每个学生打造出不同的钥匙,才能实现真正用心于学生。通过“认识—实践—认识”这一过程,教育理念与方法也从中会得到提高,再通过多年实践提升,终究会形成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存在的共性问题(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改变了过去认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纪委职责的误区,为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履职担当指明了方向。通过深入学习全会精神,结合当前乡镇工作实际,当前乡镇落实“两个责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共性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在个别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由谁主抓,该谁负责,认识模糊,错误地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乡镇纪委的事情,应由纪委书记负责。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没有建立,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措施不力,工作被动应付,存在畏难情绪,怕招怨,怕捅娄子等。

 (二)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够到位。近年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得到了完善,一些地方建立健全了村财乡镇代管以及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但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农村项目工程实施等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必要的制约手段,让人钻了空子。

 (三)队伍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近几年来,惠农政策较多,农村低保、农村医疗保险、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由于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乡镇纪委没有编制、纪检队伍力量不足,使部分干部乱评农村低保、克扣国家补贴等作为有禁不止。

 (四)责任追究机制没有落实到位。近几年来,按照上级

 目标考核要求,村支书、主任及站所负责人与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分管领导与部门、部门负责人与干部签订了责任状,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但有的流于形式较多、落实地饿较少。

推荐访问:存共性问题 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