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地上中国英雄

时间:2022-08-05 09:1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大地上中国英雄,供大家参考。

美国大地上中国英雄

 

 第 21 期(2012. 2. 28)

  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 胡银芳 1950 年 8 月, 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 回国参加建设。

 1953 年, 他与许鹿希结婚。

 婚后 5 年, 他们生活得无比快乐。

 可是 1958 年 8 月, 随着邓稼先工作的突然转变, 他们进入了寂寞的人生。

 那晚, 邓稼先睡在床上不断地翻身, 许鹿希问:“你今天是怎么了? ” 邓稼先坐了起来, 轻轻地把一只手放在她的手上:“我要调动工作。” 她忙问:“调到哪? ”他说:“这不能说。” 她还想知道:“干啥? ” 他又说:“这也不能说。” 她的心被刺痛了:

 “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 我跟你通信。” 他仍然坚定地说:

 “这不行。”

 这让许鹿希很难过, 她刚 30 岁, 孩子还小, 她不知道他去干什么, 眼泪顿时在眼眶里打转。

 可是邓稼先说:

 “我如果做好了这件事, 就是死了 也值得。”

 她了 解他, 他下了 这样的决心, 一定是不能改变的, 他要干的事情也一定不简单。

 于是她咬住嘴唇, 点了点头, 说:

 “我支持你!”

 此后, 邓稼先便“人间蒸发” 了, 再也没有只言片语。

 之后不久的一天傍晚, 许鹿希领着两个孩子出去散步。

 刚走出楼门, 她就注意到, 有几个以前经常打招呼的人在一边看着她们娘儿仨窃窃私语。

 那些人问:

 “许老师, 好久没有看到孩子的爸爸了。”

 许鹿希先是一愣, 但很快就回答:

 “出差了。”

 “出差了 ? 怎么那么久, 不会是……”

 “不会是什么? ” 许鹿希笑着反问。

 “没事的, 没事的。” 问话人快速地走了。

 许鹿希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下意识地把两个孩子的手拉得紧紧的。

 两个孩子摇晃着她的手问:

 “妈妈, 爸爸呢? ” 听着孩子的问话, 许鹿希内心涌上一种难言的苦衷。

 不明真相的人还在猜忌, 以为邓稼先要么是被打成了“反革命”, 要么是抛下她们另寻新欢。

 她的心里很不好受。

 一年、 两年、 五年就这么挺过去了。

 1964 年,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震惊了全世界。

 1967 年 6 月 17 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

 此时, 她隐隐约约地知道丈夫在做什么了 。

 这个时候, 她感觉到自己的牺牲很值得。

 10 多年后的一天, 他们终于见面了 。

 当邓稼先推开房门站在许鹿希的面前时, 许鹿希大吃一惊。

 从 1958 年到 1971 年, 这是分别后的第一次重逢。

 邓稼先穿着旧的灰制服和绿军便鞋, 当年英俊的汉子, 如今都有了 白头发。

 他们彼此相望, 都说不出话来。

 好一会儿, 邓稼先说:

 “家里都好吧? ”

 “好、 好……” 许鹿希说。

 许鹿希有些不自然地走近邓稼先, 想接过他手里的提包, 可是邓稼先却把提包抓得紧紧的。

 他们就这样面对面地抓住一个提包, 相对无言。

 好一会儿, 许鹿希强忍着就要流出的眼泪问:

 “你回来啦? ”

 邓稼先没有回答, 他松开提包去拉许鹿希的手。

 提包掉在了 地上, 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 一起。

 这一刻, 泪水在无声地流淌。

 过了—会儿, 邓稼先说:

 “给口水喝吧。”

 许鹿希转身去了 厨房。

 邓稼先四周环顾了一下, 屋里的一切都没变。

 很快, 邓稼先又回到了 工作岗位。

 邓稼先离家 28 年, 28 年间, 夫妻俩少有的几次见面也都是来去匆匆。

 邓稼先什么时候回来, 什么时候走, 许鹿希根本不知道。

 1985 年, 邓稼先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回京住院治疗, 先后接受了两次大手术、 3 次小手术。

 1986 年 7 月 29 日, 邓稼先去世了 。

 许鹿希不相信地问:

 “20多年的等候, 分别得这么快? ”

 在邓稼先逝世后, 许鹿希依旧对他念念不忘——家中的陈设一如既往, 邓稼先的用具都标上了年代和使用日期, 连他坐过的沙发上的毛巾都没换……她以自己对丈夫绵延无尽的柔情, 演绎着一段人间至爱。

 许鹿希说:

 “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互相理解、 互相支持。

 因为只有这样, 才可以在困难的时候鼓足勇气, 跨过所有过不去的坎!”

  (选自《英雄大爱》 2012-02-26)

  美国大地上的中国英雄 徐子沛 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 在街头、 公园、 学校等公共场合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人物的塑像, 那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这些英雄当中, 也不乏中国人的身 影。

 我见到的第一座, 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这是一所享有世界声誉的大学,在它郁郁葱葱的校园一角, 矗立着中国铁道桥梁专家、 教育家茅以升的全身铜像。

 茅以升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培养“出炉” 的第一位博士, 为了 表彰他在中国的杰出成就, 2006 年,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划为其塑像。

 提议之初, 颇引争议。争论的焦点是卡内基梅隆建校百年以来, 校内未有任何塑像, 它的两个建校者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卡内基是世界钢铁大王, 梅隆是美国著名的银行家、 三任财政部长, 他们逝世多年, 都没能在校园内立像。“中头彩” 的居然会是一名中国学生? 但校长认为, 英雄应该不问出处、 不分种族, 大学应该兼容并包、 放眼全球, 学校固因其历史而自豪, 但更应为其学生而骄傲。

 这种意见最后占了上风,2006 年 4 月, 中国人茅以升的塑像拔地而起, 成了卡内基梅隆校园内唯一的一座塑像, 也成了 大学精神和文化的一部分。

 说起美国人的兼容并包, 更具代表性的是纽约百老汇大街上的林则徐塑像。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 使他一烧成名。

 他烧的可是西方人的鸦片, 何以成为美国人心目 中的英雄?而且美国人对他的推崇, 非同一般。

 在寸土尺金的纽约繁华闹市, 环绕其塑像的还有“林则徐广场”、“林则

 徐大街”, 大有“一片山水尽姓林” 的架势。

 林则徐的塑像充分体现了 美国人信奉实用的拿来主义。

 为了民族利益, 敢于向西方人点“火” 说“不” 的林则徐,赢得了美国人由衷的尊重, 他们认为, 禁毒就是需要林则徐的这种精神。

 就这样, 这位衰微时代的钦差大臣成了他们的“禁毒偶像”。

 不仅近代的“林钦差”, 两千多年前的“孔圣人”, 在美国的第四大城市休斯敦也有一个“家”, 栩栩如生的孔子铜像坐落在城市中心的赫尔曼公园。

 铜像的下面, 镌刻着中英文对照的先哲话语: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也;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话, 是我们儒家传统的精髓, 我越读, 也越觉得这是美国人善于学习的写照。

 在美国, 人气最高的中国英雄当数孙中山了 , 大大小小的塑像有近十座。他倡导的“天下为公”、“民主共和” 等思想, 是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和普世价值, 有自 由传统的美国人对他倍加推崇, 自 然不出意外。

 茅博士、 林钦差、 孔圣人、 孙总统, 这些站在美国大地上的中国英雄, 有重科技、 兴教育的, 有开风气、 树传统的, 有为民请命、 一心为公的, 还有为中国人民争自由、 求平等的。

 他们在美国的塑像, 体现了 美国民众的价值观,更反映了 美国人开放的学习态度。

 这种态度, 使他们特别善于吸收其他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拿来为其所用。

 这样一种开放的思维和态度, 值得我们思索。

 (选自 《非常关注》 2011-12-22)

推荐访问:美国大地上中国英雄 美国 中国 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