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问题及对策(2022年)

时间:2022-08-02 16: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问题及对策(2022年),供大家参考。

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问题及对策(2022年)

 

 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 是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 宣传者和执行者, 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

 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 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最终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 设, 对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 战斗力和创造力,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基本现状

  贵溪市现有 191 个行政村党支部, 共有村党支部书记 191 名。从调研的情况看, 我市村级组织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 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村级党建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 四中全会以及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村级党建工作“四项机制” 的实施意见》 等一系列文件, 在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 党建示范村的建设、 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 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的建设、 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 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共享网络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村级组织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 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不断创新, 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

 特别是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使广大村党组织书记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 推动了农村的改革、 发展和稳定。

 主要表现在:

 1、 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年轻化。

 书记平均年龄从的 48. 3岁变成底的 46. 5 岁, 下降了 1. 8 岁。

 二是知识化。

 书记高中以上文化的从的 52 人增加到的 93 人, 所占比例从 27. 2%上升至 48. 7%, 换届后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 21 人, 占 11%。

 三是先富化。

 支部书记中有经商办厂、 发展特色种养等带头致富人 89 人, 从的 44. 6%上升到的46. 6%。

 如塘湾大桥村和河潭花屋村党支部还创办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2、 素质能力日趋提高。

 近年来, 一方面通过不断深化和完善 “两推一选” 制度, 使一大批年纪轻、 文化程度高、 政治素质好、 工作能力强、 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进入党组织书记行列, 有 2 名村支书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女支部书记也由原来 2 人增加到现在 7 人; 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教育引导, 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双带” 能力进一步提高, 许多农村党组织书记不仅成为先行致富人, 还成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涌现出了一批抓发展、 善管理、 得民心的先进典型, 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得到群众的普遍公认, 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书记、 主任“一肩挑” 比例,从换届前 20%左右劲升至现在的 36. 1%共 69 人。

 3、 工作成效得到认可。

 农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能够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通过创业承诺、 民主管理等形式, 积极为群众办实事、 做好事, 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排忧解难, 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 党组织书记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 在每年年终的考核、 测评中, 群众满意率普遍较高。

 如我市对 117 个新农村建

 设试点村开展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到点指导及解决问题情况的民意测评, 满意率分别达 99. 7%和 99. 2%。

 二、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 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农村工作的新目标、 新形势、 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偏低。

 从目前贵溪市情况来看,有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识不足, 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与日新月异的形势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 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还不强, 开拓意识不强, 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村支部书记文化水平偏低。

 全市 191 个村党组织书记, 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还有 101 人,占 52. 9%, 他们对农村面临的新形势、 新任务缺乏研究和分析,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习惯于用老方式、 老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矛盾、 新问题,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影响到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二是部分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

 191 个村书记中 50 周岁以上的 68 人,占 35. 6%, 并且有 8 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已经超过 60 岁。

 他们对如何带领群众闯市场、 脱贫致富奔小康、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束手无策, 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好, 在多种矛盾面前无能为力,影响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 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少数村党组织书记作风不实。

 怀有个人私欲, 存在不廉洁、 不正派现象, 如我市在去年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 共收到 8 个信访件, 其中 6 个信访件反映此类问题。

 2、 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

 一是选人难。

 由于这些年来城乡 之间发展不平衡、 不协调, 农村人才外流, 特别是青年人才外流的问题十分

  [1] [2] 突出, 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一离开校门就离土离乡 ,能升学的升学, 能打工的打工, 致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

 二是没人干。

 有本事的不愿干, 没本事的干不好。

 一些村不是没有能人,而是有能人不愿当村党组织书记。主要原因是当村党组织书记收入低,不如自己干收入多, 自由自在。

 同时, 一些没有本事的眼睛盯着当村干部的收入, 把当村党组织书记作为自己谋生的 手段, 但这些人往往难以胜任工作。

 三是个别村存在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的问题。

 有的村虽然也储备了村级后备干部, 但只是做给上级看, 后备干部只备不用, 有名无实。

 有些村存在不重视后备干部的储备, 甚至有打压的现象。

 三、 原因分析

  1、 工资待遇不高。

 当前我市村干部的待遇不但与当地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的村民没法比, 比外出务工村民的收入也低得多。

 目前我市村党支部书记月均报酬 400-600 元左右, 有的还难以全部拿到手,有些偏远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月报酬只有 320 元, 而外出务工村民月均收入则在 1000 元左右, 是他们的 2 倍之多。

 与乡 镇一般干部 1700 多元/月的工资相比, 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在村党

 支部书记的社会保障上, 我市虽然也给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 但目前的保障水平还不高。

 因此“政治上没奔头、 经济上没干头、 出了事没靠头、 退下来没盼头” 的现实反差, 直接导致大部分素质高、 学历高、能力强的农村致富能人不愿意加入村干部队伍, 不愿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待遇的偏低, 直接导致党支部书记职位的 “廉价”, 无人愿当,或当上无人珍惜, 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放松了自身的学习和改造,素质停滞不前, 工作敷衍了事, 甚至无法推动。

 2、 教育引导不到位。

 毫无疑问, 发展年轻党员、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村级组织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

 据调查了解, 部分年青人认为,入党不仅没有任何权力可言, 每年还得交党费, 党员计划生育打头阵,社会治安做模范, 新农村建设当先锋, 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党组织生活,连原有的学文件、 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先党内、 而后党外的政治待遇,在一些地方也没有了, 根本体会不到作为党员的荣誉感。

 还有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思想不够端正, 有些是怕抢了自己的位子, 有些是受宗派的影响而压制发展, 有些是思想保守, 对年轻人求全责备, 有些是对事业缺乏责任心, 面对现实不愿积极主动地去教育、 引导、 培养和发展等, 致使有一些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从我市度党员统计报表现状看,党员队伍的平均年龄较往年有所增大, 30 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少。

 全市 55 岁以上的农村党员 3726 名, 占 39. 3%, 35 岁以下 1844名, 占 19. 4%。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有的村 50 岁以上党员占全村党员总数的 70%以上。

 四、 有关对策和建议

  1、 拓宽选任渠道, 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1)

 拓宽选人视野。

 要有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意识和眼光。

 把党员队伍中的专业大户、 农民经纪人、 致富能手、 大中专毕业生、 退伍军人、 企事业单位骨干纳入选才视野, 要解放思想, 打破身份、 职业、地域界限, 加快村级党支部书记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

 (2)

 创新选才机制。

 选才方式要有创新、 求突破。

 要深化完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 的办法, 探索研究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 的做法和经验, 进一步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

 通过内选、 下派等多种形式, 真正把党性强、 能力强、 责任心强、 使命感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提倡“一肩挑”, 有条件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要积极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3)

 建好后备队伍。

 要高度重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老化现象,通过组织筛选、 群众推荐等形式, 尽快建立一支德才兼备、 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

 加大从大中专毕业中选拔优秀青年到农村工作的力度, 严格考核, 将其中工作业绩好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 重点加以培养。

 2、 加强教育培训, 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1)

 整合培训资源, 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起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党校、 农业、 科技、 财政、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机制, 党校、 农业、 科技、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

 负责具体实施, 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支持; 同时, 还要探索与大专院校的协作, 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教育。

 (2)

 积极创造条件, 探索培训途径。

 可采取县(市)

 和镇(街道)

 两级集中培训, 党校办班系统培训, 组团参观考察实地培训, 利用电化教育等现代手段进行远程培训, 创建党员教育基地进行培训,选派部分党组织书记到机关部门或镇(街道)

 机关跟班培训等等, 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如我市今年 8 月 27-31 日举办的为 4 天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就给去年换届新上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政策素质和业务知识学习机会, 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

 结合实际现状, 拓展培训内容。

 认真掌握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素质状况, 摸清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想什么、 需要什么,坚持“实际、 实用、 实效” 的原则, 在设置培训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要有计划地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 法律知识的培训, 使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观念, 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增强政策观念, 提高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 增强市场经济观念, 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增强群众观念, 提高为民办事的水平; 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3、 落实保障措施, 进一步提高队伍待遇。

 (1)

 提高经济待遇。

 参照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制度, 尤其应适当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待遇报酬。实践证明, 提高经济待遇不仅是稳定村级干部队伍的一个关键因素,

 还是激发村级干部干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2)

 提高政治待遇。

 加大在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推选各级人大代表、 党代表、 政协委员的力度, 将那些“政治上靠得住、 人民群众信得过” 的优秀村干部, 可招录为乡 镇事业编制干部, 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 镇公务员和担任乡 镇领导制度。

 镇(街道)

 党委要经常关心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生活情况, 要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

 加大财政投入。

 保障村级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 按照大村每年不少于 4000 元, 小村每年不少于 3000 元的标准, 安排村党组织活动专项经费, 广泛开展党内活动, 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同时, 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为村级党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 完善制度建设, 进一步规范队伍管理。

 (1)

 建立考评机制。

 坚持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综合考核, 从农村经济发展、 党员队伍建设、“三会一课” 的开展以及村级配套设施改善等内容, 实行年度目标考评, 对圆满完成任务和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 奖优罚劣, 做到重用德才兼备的, 降免平庸无为的, 处分违法乱纪的, 树立以发展论业绩、 从业绩看德才、 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

 同时加强对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切实扭转村党支部书记“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好干坏都一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 状况。

 (2)

 建立互帮互助机制。

 以创建文明和谐村镇, 弘扬文明道德风尚为切入点, 切实开展党内外结对互助, 促进人际和谐。

 采取“组

 织救助、 社会帮助、 村内互助” 相结合的办法, 大力开展“结对包户”、“一助一”、“党员联系户” 等邻里互助、 社会帮扶活动, 让他们切身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融洽邻里之间、 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促进农村社区形成互助互爱、 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 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农村人才入党, 解决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

 (3)

 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完善推行村务公开、 党务公开、财务公开, 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 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 使党员真正具有参与权、 知情权、 选择权、 建议权、 监督权, 激发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热情, 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推荐访问: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问题及对策 党组织 队伍建设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