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益创投项目

时间:2022-08-02 09: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京公益创投项目,供大家参考。

南京公益创投项目

 

 南京公益创投项目(一):唱经楼社区“夕阳天使”项目:关爱独居老人 一、项目背景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人绝对数量的增多,许多老人退休后由社会走向家庭,角色的转变易使他们出现心理失衡,其心态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情绪所笼罩。很多老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随着退休金在逐年增高反而相对递减,但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虽然社区作为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活动场所,但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常规服务无法满足他们的多元性要求,尤其是精神文化的关爱需求, 60-80 岁身体健康的独居老人表现得尤为强烈。通过对社区 189 位独居老人发放需求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其中有日常探访需求的为 186 人,占老人总数的 98.4%。有同伴交流需求的为 176 人,占 93.1%,有参与兴趣小组及文化娱乐活动需求的为 103 人,占 54.5%,愿意参加精彩人生拍摄的为 27 人,占 14.3%。夕阳天使的项目意在通过提供“暖心访谈”、“亲情关爱”、“常笑常乐”、“快乐节日”、“养生讲堂”、“精彩人生”等专业服务,为老人构建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探索具备可操作性的社区精神文化养老模式。

 二、前期调研 1.理论支撑。独居孤寡老人由于缺乏近在咫尺的支持体系,所以降低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有研究显示,孤寡独居老人对精神需求非常强烈,甚至高过健康医疗需求。其实,精神需求就是由于家庭照顾缺乏和社会隔离所导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下降造成的。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无人照顾的老人增加,尤其是独居孤寡老人,长期身边无家人照顾,晚年生活境况凄凉。同时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回到家中,因为职业生涯的结束,导致社会交往圈子大大缩小,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往往与孤独、寂寞相伴。项目开展逐渐由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要针对各类孤寡独居老人的需求要进行分类,再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

 2.项目主旨。项目旨在于消除老人的孤独感、无助感,探索具备可操作性的社区精神文化养老模式。促进社区间老人的交流,给老人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项目的实施,让生活无趣的老人培养出一种或多种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生活乐趣及人生兴趣,以天使之手托起幸福的夕阳!

 3.内容设置。每周至少开展养生保健类、心理健康类、文娱活动类、兴趣爱好类、体育运动类的活动各一次,在内容设置上注重了多元化,在活动开展上注重了常态化,在参与人员上注重了大众化,有效的调动了老年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极大的增强了老年人之间的融合和互动,使老年人精神愉悦、心情畅快,体现了“老有所乐”。

 三、项目实施

 1.暖心访谈。甄选有耐心和亲和力的志愿者,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为老服务技巧。每周组织志愿者上门走访社区独居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排解孤独,同时了解老人的需求,及时上报给项目管理小组,根据机构能力和实际情况及时给予支持。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志愿者的日常走访活动每月进行随机检查和考核,以确保服务得到切实履行。

 2.亲情关爱。每月中旬,组织志愿者到生日蛋糕爱心赞助企业“金鹰珠江壹号国际酒店”领取蛋糕,给老人送上门。暑期 7 月和 8 月,在参加暑期夏令营的中小学生中征集志愿者,让孩子们给老人送去生日祝福,使老人在孩子的笑脸和歌声中找到幸福,同时使孩子从小培养“尊老爱老”的道德风尚,也使陪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们受到教育,学会去关爱自己的父母。

 3.常笑常乐。

 A、类型分类 (1)生活支持小组:主要针对心理孤独感强,社会支撑网络差,同时有交往需求的老人。

 (2)兴趣活动小组:主要针对有一定兴趣爱好的老人。

 B、招募志愿者 (1)招募有社会学专业知识和小组活动经验的大学生志愿者,让他们为老人开展专业小组活动。

 (2)招募有兴趣特长的退休老人,鼓励他们成立文艺团体,吸引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独居孤寡老人加入他们的团队。

 C、设计方案 (1)根据老人特点设计相应的生活支持小组,每月 1 次,为老人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定期举办兴趣小组活动,如太极拳、摄影、舞蹈、健身操、 小乐队等,每周 2 次,让老人至少培养 1 种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D、效果评估 (1)请各位组员交流参加生活支持小组和兴趣小组的感受和体会,项目执行者专心倾听并做好记录。

 (2)请组员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项目执行者同时进行自评,最后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进一步指导以后的工作。

 4.快乐节日。在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项目通过开展“相聚春节·开心一刻”越剧折子戏专场、“相聚元宵·情暖夕阳”吃汤圆猜灯谜、“相聚端午·传递爱心”包粽子大赛、“相聚中秋·牵手幸福”送节日月饼和“相聚重阳·放飞心情”户外登高等多种

 活动形式,增强独居孤寡老人的社会参与感和满足感,缓解了他们在佳节的孤独感和无助。

 5.养生讲堂。养生讲堂以行动自如,生理或心理亚健康的独居孤寡老人为服务对象,聘请专业的心理保健医生或专科医生,全年开展 10 次养生讲堂,讲授有关老年人的养生和心理保健相关知识。协助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调整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为老人送去一份关爱。同时通过心理讲座的开展,使老人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精神慰藉得到满足,身心健康都获得保障。最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服务对象评估活动效果,以便改进以后授课方式、方法和内容等。

 6.精彩人生。“精彩人生”系列公益微电影的拍摄是本项目的一个特色,也是一个亮点,希望通过微电影这一新型媒介,引起社会对独居空巢老人的关注;同时在拍摄的过程中通过回忆疗法使老人对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进行回顾,帮助老人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后公益微电影拍摄成功后,机构利用社区“幸福快车进小区”这一特色活动的契机,在广场和小区进行巡回放映,引起全社会对身边独居空巢老人的关注,形成“尊老爱老”社会风尚。同时机构将公益微电影上传到网络,通过网络载体,对年轻人进行亲情教育,呼吁大家哪怕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

 四、项目成效 唱经楼社区一家亲互助社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和社区资源,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通过关爱独居老人精神服务“夕阳天使”的项目实施,使社区的 189位独居孤寡独居老人晚年生活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得到改善。通过“日常走访”、“温馨祝福”、“我们的节日”等各类活动的开展,老人们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得到提升,通过“兴趣小组”的开展,绝大部分老人培养了至少一种兴趣爱好;同时,通过“生活支持小组活动”的开展,为老人们扩展了社会支持系统,很多老人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支持小组,平时相互关心,互帮互组,大家都说生活在唱经楼社区是件幸福的事情。

 该项目的操作主要以社会组织、社区、专业社工、社会企业等多社联动机制为载体,从老人物质生活扩展到精神生活层面为目标,从而摸索出具备可操作性的社区精神文化养老模式。

 在老年大学里,老人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晚年生活更美好,焕发人生第二春!

  公益型

  柏万青:热心公益 老有所为

  文 本刊记者 邢 力

  除了满足自己经济创收、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外,退休族当中还有一批热心公益、在社会各处发挥着余热的人。柏万青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退休后再造人生新高峰

  说起柏万青“柏阿姨”,上海滩可谓人尽皆知。柏阿姨不仅是上海市人大代表、静安区首席人民调解员,而且由于在电视台《新老娘舅》节目中真诚、公正、爽快的调解风格而广受观众喜爱。如今,柏阿姨已成了上海滩第一“老娘舅”(家庭纠纷调解员)。

  由于多次在电视调解节目中现身说法,许多观众对柏阿姨早年在江西“插队”等经历早已耳熟能详,但对柏阿姨退休后如何在公益事业上一步步走出人生第二春的过程却不甚了解。

  柏阿姨接受《理财周刊》记者采访时笑着回忆道:“我是 1996 年回上海的,当时在静安寺街道宣传科工作。1999 年后,我开始在静安公园开辟英语角、声乐角、日语角、书法棋牌角等一系列兴趣小组,希望辖区内的老年人能够有个娱乐交友的场所,当时很受老年人欢迎,后来许多年轻白领也来参加,我开始搞公益事业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2002 年,柏阿姨正式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中。由于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柏阿姨接的“活”也越来越多,逐渐在身边聚集起了一批志同道合、希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小伙伴。为了能让这份公益事业走上正轨,2002 年,由柏万青担任秘书长和法人代表的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正式成立。协会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设立各类为民服务项目,让有一技之长的居民成立各种志愿者服务队,宗旨是为老人、鳏寡者、青年、失意人、困难群体等需要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走出阴影,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老年协会成立后,我们做的事情就很多了。比如组织老人一起去旅游啊,办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啊,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看望空巢老人啊,成立文明公园志愿者队伍啊(在静安公园内劝阻不文明行为),为单身的中老年人组织沙龙活动,帮他们寻找另一半啊,还有成立导医志愿者服务队,遏制医托现象啊……大体上可以分成十多项志愿者服务。”柏阿姨向记者历数着老年协会的工作。

  柏万青工作室打响个人品牌

  随着老年协会志愿者工作搞得越来越有起色,柏阿姨在社会上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为了能帮助静安寺街道以外的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2005 年,基于业已形成的柏万青个人社会品牌,“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正式成立。如果说此前柏阿姨的忙碌还只是局限在她所属的街道的话,此后柏阿姨的身影就出现在了上海的各个角落。她带动 3000 多名志愿者,与医院联手开展医务健康教育,与戏剧学院联手把文艺活动送进监狱,各项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我帮青年人找对象,也帮中老年人找对象,但婚介市场这里的水很深,我们是完全公益的。为了把这个事业做大做好做规范,我还特地注册了一个婚介所,侬晓得伐?”柏阿姨说道,“我现在各种各样的服务有 13 项,参加入会的老人有 2 万多!”

  在这么多公益事业中,柏阿姨对她管理的老年大学特别有感情。她说“我老年大学办了56 个班,有 2000 多个学员。我觉得老年大学对老年人的帮助特别大,在老年大学里,老人

 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可以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晚年生活更美好,焕发人生第二春!”

  柏阿姨表示,老年大学和其他学校不同,重要的不是拿文凭,而是给老年人提供一个才艺学习和展示的空间,从而让老年人得到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她回忆称,以前她所属街道曾组建过一个百人合唱团,由于街道不重视,给合唱团提供展示的机会不够,后来就解散了。她组织开办社区学校后,一开始只有 10 多个人参加,但一直努力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后来就发展到 130 多个人。这些老年人参加合唱团不为了经济利益,也不计较个人付出,而是因为热爱唱歌,热爱这个团体。因此他们每学期都在社区里搞一次才艺展示。“我一直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老人有时候想要的东西和小孩一样,很单纯地想从互动和分享中获取快乐,他们的才艺和努力被认可了,就会有成就感。这是除了学习之外,吸引他们走出家门,走进社区的更重要的原因。”柏阿姨总结说。

  如今,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展示环节,语言类的班级,如英语班、日语班就组织他们唱英语歌和日语歌,摄影班的就帮他们搞影展,搞书法绘画的也都帮他们在社区里搞作品展示。有些做手工艺的班级,过去的社区学校只是一味办班,对于学员辛苦制成的作品却无人赏识,最终弃之不用,学习兴趣也就提不上去。但柏阿姨创新思路,引入市场化机制,允许学员以工本价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出售,并有意识地组织产品开发。这样一来,不仅推动社区学校的工艺作品产业化发展,也为退休学员补贴了收入,还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还运用到了音乐舞蹈类的班级中,老年大学中有不少队伍经过长期训练磨合,已达到对外演出的水准。所以不管公益性还是非公益性的演出,他们都会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文体团队的服装添置、器具配置,旨在以文养文。要是有企业愿意赞助还可以获冠名权,这样就解决了活动组织的经费。现在腰鼓队一年的收入就超过 1 万元。

  打开心结 走出家门

  通过参加老年大学,老人们的知识面更广了,心胸也更开阔了,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了。柏万青呼吁更多的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到社区活动中。“2011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就开始搞三个中心——卫生中心、文化中心、事务受理中心,这三块做得都有声有色。老人想要融入社会,不是没有渠道,没有载体,免费的社区学校、公园里的体操队、晚上小区的街舞队等都欢迎你们参加,关键是心理问题,不是性格内向,就是怕麻烦,或者是架子放不下来等等。”柏阿姨还呼吁更多的退休银发族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记者点评

  柏万青在长期的公益事业中,还总结出退休老人想要晚年生活过得精彩必须“过五关”:一是“空闲关”。退休后突然空了下来,许多老人反而不适应了,最好的办法是多走动、多社交。二是“子女关”。如老人不满意子女婚姻,子女和老人之间存在赡养纠纷及针对老人的家庭暴力等。三是“看病关”。四是“维权关”。在不少涉及老人切身利益的案件

 中,老年人往往非常无助。五是“预警关”。现在独居老人很多,如遇上突发...

推荐访问:南京公益创投项目 南京 公益 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