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熹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研究

时间:2023-05-17 16:00:09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朱熹,他的各种理学思想,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等理论,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人们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建设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

关键词:朱熹 理学 现代意义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因此世人也尊称其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一、朱熹的主要理学思想

理学思想的根本特点是将儒家社会、民族和伦理道德与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完整的概念以及系统化的哲学体系,并使其心性化、逻辑化、抽象化与真理化。这便使得理学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政治在宋明两代走向民主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是中国与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

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是离不开的,朱熹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深刻之处在于,他把孔孟之道置于正宗,与此同时又将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张载、周敦颐、程颢和程颐的观点整合提炼。此外对佛教与道家的思想进行了辨析,并进行扬弃与整理,于是构造除了内容精深,层次较高的新儒学体系,而其有关“理”的学说思想为维护社会稳定,集权统治,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天理为本,气为末

“天理文本,气为末”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朱熹的主要思想本体论。“理”是朱熹理学的核心概念,“理”和“气”是理学中较为重要的两个范畴。在发展本体论思想的过程中,朱熹对于“理”或“天理”作为本体、本源的论述,为朱熹其他方面理论思想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理”是万物之源,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人之理是天之理,形而上学为天理。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1朱熹认为,“理”在先,“气”在后,并根据“理”为本体,即为道;气为事物,即为器,那么“理”与“气”的关系就是一和多的关系,于是朱熹提出了“理一分殊”说来体现他对于“理”与“气”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天理与气的关系,就像月映万川一样。2

(二)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作为程朱理學的重要成就,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论。在格物与致知的关系问题上,朱熹强调两者主客体的区分,又指出两者的统一性,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格物致知强调知为先,行为后;行为重,知为轻;穷理为先,力行为终。

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解释主要是知与行的关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知行相须相发,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还有“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 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于理有未穷, 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 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 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 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 此谓知之至也。”3都表述了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理解。朱熹认为,要将格物穷理进一步升华,让其达到致吾知的阶段,随后致其知以至于极后,便可了解到“万理归一理”的天理,而天理又在人心,知晓了天理,便达到了吾心之知而无所不明的状态。4

(三)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又一重要观点。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5,“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6

“天理”在朱熹的思想中的内容有道理、规律、秩序、准则,“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天理是自然之理,是万物之常理,是事物本来的规律,是社会之秩序,也是人的道理、情理。“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窃谓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7 可见朱熹希望留存的依然是儒家一直提倡并贯彻的仁爱之心。

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存天理,存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灭人欲,灭的是人性中恶的部分。这一思想主旨是为了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用“道心”去改变“人心”,维护社会风气、道德风气的和谐稳定。

二、对现代社会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朱熹的理学思想主张通过人的自我发展来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受着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而作为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重要的文化传统、文化思想、风俗习惯影响。朱熹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世人看待自身、看待社会有很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道德素质的好坏、职业素养的深浅,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思想都直接作用于社会的发展与构建。提升个人素质、规范自身行为、树立积极的处世态度与方法,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而且能实现人际交往的融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通过树立人们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不断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的飞速发展,全面进步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有利于提高道德素养

通过朱熹的主要思想,我们可以深刻总结出他主张的关于人们“修身”、“灭欲”来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提升自身个人价值的观念,由于其主旨思想明确,论述详实,作为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的重要领域和思想不断传承,它的传播与教育有利于提高现代人们的道德水平,完善个人素养。

(三)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法治化的社会建设离不开富有权威性的法律作为结实的后盾,也离不开遵法、守法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上许多犯罪事件的发生许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很小的矛盾而引起的,也不乏恶性犯罪,但这些归结起来,都是与人们的意识心理、私欲、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息息相关的。朱熹的理学思想,主张净化人心,遏制人们内心的“私欲”,增强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社会践行的能力,这些都能够很好地使人们更加具有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遵纪守法的观念。

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哲理与观念,就像朱熹理学一样,因为它所包含的优秀精神和理念,而一直传承至今,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在对待类似的传统文化时,应加强对它们的学习与理解,充分领会思想的启示作用,让其中的丰富内涵为现代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2006.

[2]朱平安.朱熹哲学本体论的构建及其理蕴[J].嘉应学院学报,2006(10).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蔡方鹿.朱熹理学与经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03).

[5]朱熹.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 朱熹.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 北京:国家图书馆,2006.

2 朱平安. 朱熹哲学本体论的构建及其理蕴[J]. 嘉应学院学报,2006(10).

3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蔡方鹿. 朱熹理学与经学[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03).

5 朱熹. 朱子语类[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6 朱熹. 朱子语类[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7 朱熹. 朱子语类[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推荐访问:朱熹 理学 意义 思想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