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素

时间:2023-05-07 17:48:03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是坚守高校价值观领域阵地的迫切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必须借助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8)04-0119-06

思想是时代的精华,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国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1]25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包括“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四门本科生必修课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是现实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深刻转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不断冲击和腐蚀人们头脑,冲击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主流价值观。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仍将长期存在,有时会相当复杂、尖锐。面对国内国际严峻的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建设成为一项极其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一)坚守高校价值观领域阵地的迫切需要

一些国家凭借经济、文化、科技等优势积极推行“价值观外交”,企图把“和平演变”寄托在中国青年身上的战略从未改变,企图把“普世价值”渗透入中国青年价值观念上的阴谋从未改变。对于一个尚未完全建立起成熟的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多种价值观念纷出迭起,无疑增加了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难度,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理想信念动摇、政治信仰迷茫、个人利益至上等现象。“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定时期,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172同时,青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3]172起到价值观引领作用。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刻不容缓,“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3]172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新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高校价值观领域阵地的迫切需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知、情、意、信、行”发展规律,教学目标设计必须相应地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信念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五个方面,其中价值观目标是落脚点,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质上就是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基础”课程对“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做怎样的人”和“怎么样做人”等问题有科学的认识,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原理”课程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增强辩证、历史、战略、底线和创新思维能力,强调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评价标准;“纲要”课程就是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概论”课程要求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坚定价值观自信。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与四门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所以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是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性所决定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所决定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的基本要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满意教学效果。

(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传播者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再次强调好老师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4]8,并提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4]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做到:一要政治素质过硬。“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4]9,必须率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二要业务能力精湛。全面掌握教学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具备扎实丰厚的学术理论功底,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当下就要认真研究2018年版新教材和修订精神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与实践中,例如,《基础》课程新增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在引导大学生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确信和践行自觉;《原理》课程第二章真理与价值部分新增了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概念内容,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发展规律新增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唯物史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纲要》课程导言部分新增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红船精神、十四年抗日战争等史料,强调必须发扬“四个伟大”的民族精神;《概论》课程新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既是重大的政治判断又是在正确认识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三要育人水平高超。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5]378今年00后进入大学,新生依靠拇指阅读成长起来的,有丰富的网络语言,学习容易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扁平化、快餐化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的现实针对性和亲和力,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防止把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庸俗化、戏剧化、碎片化。

(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就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要求,并勉励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经历,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3]173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再次来到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又向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即:“爱国、励志、求真、力行。”7月2日,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对青年建功新时代提出了殷切期望,并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十六字箴言。现在20岁左右的大学生,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还不到40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可以说,当代大學生既是追梦人又是圆梦人。面对殷切希望与嘱托,大学生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从教学内容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

首先,体现全面性。不是仅仅融入“基础”、“原理”、“纲要”、“概论”其中一门课程或一个章节,更不是只熟记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全面性。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全程共六章,以人生选择—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指南—道德觉悟—法律素养为基本逻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逐次展开,一是理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解决的是方向目标,中国精神表示的一种精神状态,解决的是一种精神动力问题,核心价值观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一个价值参照和价值准则问题,而所有这些汇集起来,理想信念最终落到了中国梦,而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汇聚成中国力量,为帮助人民进行精神指引,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大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体现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也体现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体现在一言一行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讲清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和践行要求;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法律的角度,领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民主、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讲清楚如何看等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什么叫真正的自由、法律保障什么样的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精神怎么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我们大学生怎么形成法治素养、我们国家体制方方面面的设计如何体现民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民主这种精神能够正确理解和践行”等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全面融入,大学生才能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爱国只是公民应履行基本法律义务,从而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性。

其次,体现整体性。融入不是披萨饼、不是汉堡包、也不是三明治,应该是佛跳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四门主干课程从理论体系、从思维体系、从信仰体系、从价值体系全程贯穿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整体性。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的第十章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学时,讲清楚“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民主实现形式”;要讲清楚国家机构必须融入《基础》的第六章第二节宪法;讲清楚“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区别”必须融入“原理”第四章节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本质中资本主义法制、“三权分立”、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议行合一的主张,才能讲清楚“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揭示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虚假民主;讲清楚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还必须融入《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的终结和第七章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等内容,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历程,讲清楚孙中山效仿美国“三权分立”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旧民主革命的失败,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再版”,也不是西式民主的“翻版”,而是经过反复比较,长期探索实践验证的“原版”。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四)从教学方式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革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378。为了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我们提出教学改革基本思路“一个不变、三个转变”,即在坚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和教材完全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改变教学模式,从“体系式教学”转变为“专题式教学”。将四门教材体系根据价值观教育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实行专题教学,“基础”设置10个专题、“原理”设置10个专题、“纲要”设置10个专题、“概论”设置20个专题。所谓专题教学,就是本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原则,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出来,理论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找准学生关注点和教学结合点,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关键是解决学生问题。比如,“基础”和“概论”都有专门章节涉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基础”第四专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按教材章节讲清楚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坚定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三个基本问题。但这或许没有解决学生问题,学生关注点是“大学如何为融入社会奠定思想基础?”疑惑问题是“大学阶段如何确立人生发展的价值指南和参照?”所以,在这个专题教学中,首先要讲清楚人生发展为什么需要指南和参照?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参照?如何在明辨是非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关系”等问题。

第二,改变教学方法,实行课堂专题讲授+专题论证与实训相结合。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教育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和影视教学法等。例如,“原理”和“概论”都涉及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内容,运用问题教学法:第一步问题意识,就是问题引领、追问和探究问题、寻求路径。在此,必须讲清楚世界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影响、未来发展,如何理解“双刃剑”以及中国与经济全球化问题;第二步问题选择,选择的问题必须是真问题(命题)而不是伪问题(命题)。学生关心“中美贸易战”等问题,教学结合点是“为什么会出现‘逆经济全球化’和‘去全球化’问题”;第三步问题求解,就是问题逻辑推导,解决逆经济全球化问题。中国方案就是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是处理世界各国之间核心利益的外交价值观,是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5]522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基础,人类共同价值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全球治理新秩序。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将引领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在讲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时,用比较教育法讲清楚江西特色的“三大革命精神”,同时积极开发“专题论证与实训”项目,比如,以“弘扬‘三大革命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情景剧,实训课上,学生鲜活再现了中央苏区革命、井冈山革命斗争、南昌八一起义历史场景,阐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

人民军队精神之源“三大革命精神”一览表

第三,增强实践教学,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为了拓展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根据“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7的意见,实践教学主要有课内实训、课外实践、基地实践三种类型。一是课内实训,就是“专题论证与实训”项目,教师不仅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懂得“做什么”、“怎样做”,学生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三者统一,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课外实践,就是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方案,推进思政课程一、二课堂的网络化教育融合建设,协同校团委、学工处、宣传部、各学院辅导员实现全员育人,學生将实训作品包括MTV通过校微信公众号、校园网、校报、广播站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基地实践,就是课内外实训优秀学生选派到教育教学基地进行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慰问演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每年暑假在全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题立项申报工作,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最后,以上三类实践(训)优秀成果,评选一二三等奖,每年在全校汇报交流并编辑出版。

(五)从教学合力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到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3]174学校有责任从广度、温度、深度三个方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一是开展校领导“思想政治工作体验日”和“学生生活体验日”活动,“五个一”体验内容包括校领导上好一堂思政课、随听一堂思政课、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参加一次党支部生活会、体验一天学生生活。二是开展“感恩·家风·梦想”书信主题教育活动,新生军训时,要求新生家长给军营中的孩子写一封信,新生回复一封“我的大学规划”给父母或高中老师,接下来,以“家谱家信家训家风”为主题,开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实践教学。三是开展走进社会“三个一”活动,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一次社区宣讲、参加一次优秀校友报告会。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成效明显,课题组跟踪调查我校融入前后结果显示:2016年9月刚入校大学新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认同度由高到低是诚信(88.3%)、爱国(84.2%)、敬业(73.3%)、友善(72.5%),54.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读活动;2018年6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方面基本内容的认同度均在80%以上,82.8%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10(第1版).

[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第1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第1版).

[4]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第1版).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第1版).

(责任编辑:夏焕堂)

On the Basic Elements of Integr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Cao Rongmei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P. R.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and channel for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s the urgent needs for holding the university values field, and is als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he 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 aid of the interaction of four basic elements of subject, object, mediator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which create a combined force.

Key word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ntegrate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融入 基本要素 思想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