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促教育均衡发展,,勇往直前办人民满意教育

时间:2023-06-12 15:36:03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大兴区委、区政府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联合天津的北辰区、河北的廊坊市率先组建京(大兴区)津(北辰区)冀(廊坊市)三区市教育联盟。大兴区借时、借势、借力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契机,尤其是2017年以提升教育“软实力”、深化内涵发展为源本,通过地区间、城区间、区域内的协同合作,真正实现借“深综改”之时、新教育政策之势、优质资源之力,办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数”说大兴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之改变

一组数据可以更直观、更清晰地说明大兴区教育近5年来所做的努力。

2013年,大兴区共有公办校(园)159所,合作办学2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解决了82 127名学生的入学(园)问题。截至2017年底,大兴区已有169所公立校(园),合作办学3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公办校共有学生96 820名。2017年全区幼儿园招收13 347人,其中京籍9680人,非京籍3667人;小学招收11 666人,其中京籍7146人,非京籍4520人;初中招收6107人,就近入学人数占入学总人数91.11%。预计到2020年,拟开工建设幼儿园17所、中小学及九年一贯制学校17所,可增加中小幼学位31 785个,实现农村地区每个镇1~2所中学、1~2所中心小学、2~4所完全小学、1~3所中心幼儿园和若干分园。在缓解大兴区入园、入学压力的同时,也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

二、“事”讲大兴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之举措

大兴区教育根据区域内教育资源发展和分布的特点,依托地缘优势,通过地区协同、城区合作、区内带动的措施,统筹城乡一体化,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借京津冀一体化,创协同发展机制

大兴区委、区政府凭借独有的地域优势,由大兴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牵头,联合天津的北辰区、河北的廊坊市率先组建三区市教育联盟,建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依托“一十百千万”工程促进三区市教育事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大兴区通过召开京津冀教育论坛促进沟通与交流。继2016年在大兴区成功举办首次论坛后,2017年在天津市北辰区召开了三区市2017年度工作会议、举办了教育论坛。大兴区教委高度重视每次论坛,由教委主任王学军亲自带队,率百余名校长、教师参加论坛活动,进行学习与交流,有效促进了三区市教育共生、共享、共进。

除此之外,大兴区还通过建立校际间手拉手、区域间挂职锻炼等促进学习与融合。三地先后联合组织开展了西南大学培训、上海沪江进修学院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等活动。同时,借助教育信息化平台,让三地优秀教师、优秀课堂、优秀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三地在区域内实现教育均衡的基础上,向外着眼,就师资、信息、管理等方面开展经验交流,为在更大区域内实现教育高位均衡而共同努力。

2.引城区优质资源,调大兴教育布局

近年来,大兴区教委全面落实《大兴区“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及《资源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化资源布局。一是科学布局教育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规模。2017年推进、实施新建改扩建及接收项目49个,其中包括大兴区第一中学西校区在内的17个项目实现开工,永华实验学校等7个项目已完成,可解决学位5280个。其中北京小学大兴分校亦庄学校属于名校办分校、北京市大兴区永华实验学校属于引智办学;合并亦庄中学入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大兴区第十小学入大兴区第七中学,亦庄三羊小学入北京市第八中学亦庄学校,成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探索优质资源引进新途径,与优质民办教育机构合作,实施“引智办学”,开办大兴区永华实验学校;推进与中国民航大学、北京二中、中关村第一小学等名校的办学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覆盖范围。二是回应百姓教育需求,加大名校引优力度。引进北京小学、北京八中、育才学校、育英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十一学校等市级名校到大兴区办学,成立了首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大兴北校区,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中学、亦莊实验小学,北京小学大兴分校、翡翠城分校,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融汇校区等。2017年,大兴区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建华实验学校、丰台区第五小学等开展合作办学,使区优质资源合办校增至38所。

通过争取高校资源,邀请专家来校指导教育教学,共享高校品牌资源、分享学校管理经验;通过邀请总校管理人员、优秀教师定期到校培训、讲座、集体教研、开展听评课活动等,输入先进管理理念、借鉴管理模式,促进薄弱校管理水平提升。多种教育模式探索,形成了自有品牌,赢得了百姓口碑。

3.建立教育协作区,深化“点线圈”格局

大兴区为进一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挖掘内动力,以优质教育资源为“点”,建立学段衔接、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线”,形成优质校引领、学段间联盟、校际间合作的发展“圈”,构建教育协作区体制。

通过协作区优质校与薄弱校的牵手、中小幼的学段衔接,缩小了城乡、校际间的差距。协作区内大部分小学、初中对口直升,极大缓解了择校矛盾。全区中小学按区域划分为8大教育协作区,每个协作区中的加盟校为优质资源校,输出软硬件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农村校为成员校,在“共建、共研、共享、共评、共学”机制下,积极发展、互促提升;组长校轮值担任,负责组织研讨制定协作区工作规划,带领各成员校开展工作。建立区教委、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协作区“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区教委每年为每个协作区提供发展专项资金40万元。

2017年,“点线圈”格局进一步稳固,协作区“共建、共研、共享、共评、共学”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工作运行趋于常态。越来越多的项目研究、交流研讨、经验推广等活动以协作区这一载体广泛开展,推进优秀师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在城乡间有效流动,实现整体教育的长效、内涵式发展。

三、“培”强大兴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之动力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等是大兴区教育均衡硬实力的体现,而大兴区教育的“软实力”则体现在聚焦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人才强教固根本。大兴区一直以实施人才强教工程为重点,开展名校长培养工程等,深化内涵文化发展,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其一,重视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建设。通过规范干部选拔考核任用制度,强化用人导向。坚持以论坛碰撞教育火花,以交流共促管理提升的理念,持续开展每年一次的校长教育思想论坛和兴师教育论坛。围绕教育改革、创新,聚焦校长的教学、文化和领导力,从各个层面、角度为校长、书记等开展专题讲座。2017年的大兴区校长论坛期间,特别邀请了区领导出席论坛并讲话,进一步扩大了论坛的影响力。落实“大兴区名校长培养工程”,与北师大合作,聘请了15位知名校长担任实践导师,实行“双导师、双培养”制度。而且,还将启动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和首期幼儿园园长发展工程,加大对干部的管理与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做好教育的领路人。其二,加快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协作区建立了25个名师工作室,开展学科大教研活动,进行生态课堂研究,做到了集体教研常态化、资源共享自觉化。名师工作室带动了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發展,效果显著。未来,大兴区将继续重点建设名师工作室和一批特级教师工作室,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市级学科教研基地,打造特色教师和学科名师。

二是德育效能真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精品德育展示交流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强化学生行为养成;进一步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凸显协同育人成效;依托社会大课堂资源,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使价值观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开展第二批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营造文明校园创建氛围。

三是应对改革出新招。以“教育品质提升促进工程”项目为依托,构建立足改革需求、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生态课堂;积极应对考试招生改革,开展各类培训研修,试点“选课走班”,落实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推进“1+3”培养试验项目实施,提升学生实际获得;构建多元评价、过程评价体系,在教育部对北京市6个区开展的质量监控评价活动中位列第三。

四是协调发展有特色。学前教育内涵发展,24所实验园内开展专题研究,两所幼儿园顺利升级市级示范园;义务教育快速发展,建设适应学校特点、衔接有序的三级课程体系;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依托高中特色发展项目、高中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校项目、跨区联盟等形式,带动高中教育形成特色;职成教育纵深发展,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通过父母大学开展家长教育培训2.4万人次;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严格审批程序,强化过程监督,经纬、蒲公英、海迪等民办学校拆迁分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

五是引培并重强素质。依照需求合理依规补充师资,2017年分五批招聘新教师45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80人,占40%;针对教师不同群体,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培训,培训教师1.2万人次;平稳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引导优秀师资向农村地区流动;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引领推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今年新增特级教师11名,1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4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大兴区教育系统将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教育改革实践中,聚焦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开启大兴教育新征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 张慧籽)

推荐访问:砥砺 教育 奋进 勇往直前 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