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目标的确立

时间:2023-06-11 11:00:11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介绍了世界各国基于不同创业教育目标而产生的六种类型的创业教育。而后,根据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及其特。最,着重探讨了创业准备者教育、创业教育者教育、创业实践者教育和创业理解者教育等四种类型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1-0150-04

[作者简介]冯光伟,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四川南充637002)

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并确定中国人大、清华、北航等九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序幕。时至今日,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蔚然成风,并有逐渐向中等教育延伸之势。然而回首我国创业教育的历程,不难发现我国创业教育却存在发展不平衡、定位不准确、推进不顺利、效果不明显等重要问题。尤其是作为高等教育生力军的师范院校一开始就被排斥在试点之外,至今仍在扮演旁观者的角色,不仅坐失教育发展的良机,更丢失了师范院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高举创业教育的大旗,培养创新型人才,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师范院校责无旁贷,而准确的创业教育目标定位,是师范院校走出创业教育困境的先决条件。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即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的中文表述,综合来看,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可以这样界定:第一,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第二,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定义的:“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与创新教育相比,创业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锻炼创新能力,还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培养其创业心理品质。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实用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创业教育目标”就是创业教育的预期结果。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综合技术原理,培养具有从事一定职业的劳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创业教育就是职业和创造相结合的教育。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狭义的创业教育,认为广义的创业教育接近于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的教育。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同,目标定位也就不一而足,综观世界各国创业教育发展概况,其目标定位大概有下列几种类型:

(一) 培养成功企业家的精英教育

瑞典查尔摩斯技术大学的创业教育就属这种类型。该校每年从工程学院、商业学院以及设计学院的本科生中选出20-25个学生,经过严格的选拔后只有1/3的学生能够参加为期一年半的研究项目,接受创业教育。最后,每个项目产生的新企业要在查尔摩斯技术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立稳脚跟,走向成功。

(二)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通识教育

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美国大学实现“为了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服务”的承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服务,并非仅仅是获得一份工作的“就业式教育”。正如百森商学院创始人蒂蒙斯教授所言:“学校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 贯穿全程的发展性教育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其创业教育已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此外,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瑞典、挪威等国家也纷纷出台政策将创业教育从高校延伸到中小学。

(四) 专业导向型的创业者教育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业教育发起之初都与专业技术紧密相连。商学院无疑是创业教育的领头羊,百森商学院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深厚的底蕴引领世界创业教育的潮流。而像麻省理工学院、UC伯克利分校、仁斯里尔理工大学的创业教育是面向高科技的创业。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也主要在商业类、技术类、综合类院校进行。

(五) 就业促进型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最初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个体的生存问题。在过去二十年里,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人们解决生存问题的有效策略。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主要是就业促进型教育。

(六) 实验探索型的创业教育

我国高等院校规模较大,层次复杂,类型多样,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模式可以推广。因而,创业教育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也不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许多学校都处在起步阶段,在实验探索中前进,尤其创业资源缺乏、创业意识淡漠的学校推进创业教育更是举步维艰。比如师范院校的创业教育、中小学创业教育都处在探索阶段。

学校类型多样化决定了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结合师范院校自身的特点来确定。

二、师范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

创业教育目标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创业教育总体设计所要解决的基本定位问题。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创业教育所要达到的共同的基本要求,即“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特征”;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是根据时代需要、学校性质、专业特点、个体差异等所决定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可以根据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要及质量规格的不同分为创业准备者教育、创业教育者教育、创业实践者教育和创业理解者教育几种类型。

(一) 渗透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创业准备者教育

创业准备者就是为创业作准备的人。现代社会人人都应该成为创业准备者。1989年,柯林博尔对创业教育理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未来的人才应当获得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基础文化知识即学术性的,第二本是专业技能即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个人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其中第三本“护照”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接受创业教育来实现。为了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思想,使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两个

文件都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认为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界定创业准备者教育目标:

1.根据社会需要界定目标——体现时代性。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创业教育的目标界定也应体现这一指导思想。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关注学生、为了学生、服务学生为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提高就业率”的教育。第二,要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高于普通劳动者的要求,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特征。第三,创业教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培养能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创业型人才。第四,人民满意度是创业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只要是对学生有益、对社会有益的教育就应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五,社会需要解决就业难题。我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不能按时就业,城市待业青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亟待解决,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国策之一。师范院校的创业教育自然也不能忽视这一社会需要,增强创业能力、改变就业方式也是师范大学生的必然选择。

2.依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界定——体现层次性。哈佛大学荣誉校长Rudenstine指出:“地球上最稀缺的资源是经过人文教育和创新性培训的智力资源。当智力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比其他资源所起的作用更重要时,智力资源的稀缺性就会表现得尤其明显。”牛津大学校长Lucas说:“大学存在的更高价值是为了探究真理,发现和认识真理,从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德国教育之父”洪堡认为:“科学是与高等学校联系在一起的。唯有通过对学术的研究,与科学打交道,对整体世界的反思,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大学生要学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对材料的理解。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和个性,然后他们才能达到自由、技艺、力量的境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上论述各不相同,却都道出了大学的真谛:培养高层次的,具有独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 依据学校的性质及特点确定的创业教育者教育

创业教育者就是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人。作为未来的教师,诸如什么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对象是谁、为什么要进行创业教育等一系列有关创业教育的问题不容回避。创业教育的“教育者”培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除了达成“创业准备者”的目标以外,还要回答有关的系列问题。为此,师范院校的创业教育应具有自身的特点。

1.培养创业教育者的创业教育。师范性是师范院校的立校之基,接受创业教育应体现教育特色,重在“教育”,而非“创业”。首先,自古以来“授业”就是教师的天职。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意为“讲授从业之道”,按照今天的解释除了讲授现成的职业以外,还包含讲授“创业之道”,因为从来都存在职业兴废的事实,新的职业总是在不断取代旧的职业。其次,创业教育素质应成为当今教师的基本素质。柯林博尔提出“第三本教育护照”之说,要求人人接受“事业心和开拓教育”,后来翻译成“创业教育”。1999年6月斯图加特欧洲大会的主题是:企业家独立性作为欧洲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证明,当今推进创业教育已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发展,创业教育正在从特殊的群体发展成为全民参与者的教育,正在从阶段性的教育发展成为终身性的教育。因此,今天的师范生,一定要为明天的创业教育作准备,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为已任,探索创业教育之路,寻求创业教育之法,为从事创业基础教育作好充分的准备。

2.推进师范教育发展的创业教育。多年来师范教育封闭的办学模式,不仅制约了人才的培养,也束缚了教育本身的发展。创业教育是以创新为本质特征的教育,与传统的师范教育相比具有许多优势:观念上更注重对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知识上要求更完善的知识结构,政治的、经济的、商业的、管理的、法律的以及教育方面的知识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更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是成功创业不可或缺的。“新基础教育”提出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教师发展目标:“参与时代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自觉研究的意识与能力”。。与创业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师范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随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而关注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应当借鉴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发展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 依个体发展需要确定的创业实践者教育

1.社会呼唤创业实践者。创业实践者是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人。目前,创业者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伯克(Birch)发表的经济研究结果发现,美国在1969~1979年间,中小企业创造了81%的新工作,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伯克的研究成果使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创业的看法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此后,创业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末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发端以来,高校学生的创业热情持续高涨。无论理工科院校还是师范院校,都有一批学生在进行创业实践的尝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的创业实践遭遇重重困难,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据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报告显示,在全国成立比较早的97家学生企业中,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中,5年内能够生存下去的仅有30%。失败的原因复杂多样,但缺乏对学生的创业指导也是不争的事实。

2.师范生应有创业的思想准备。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表明,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不能按时就业。尤其是高校扩招,使许多师范院校的规模成倍扩大,由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早已达到饱和,因而学生就业问题显得特别突出。为此,许多师范生毕业就面临创业的选择,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支撑,缺乏创业的正确引导,师范生创业大多处于较低层次,这与其教育的经济投入极不相称。因此,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尝试创业实践也是当代师范生的必然选择。

(四) 文化熏陶下的创业理解者教育

创业理解者指对创业有一定的认识,支持创业教育、理解创业者的行为的人。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人人都成为创业者,但至少应成为创业理解者。没有创业理解者,创业与创业教育都会受到阻碍。据某校2006年5月对在校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1.06%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了解不多”,18.51%的学生“有较多了解”,甚至有10.43%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而对教育部《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创业的暂行条例》“有所了解”的只有18.09%,“很了解”的仅有3.61%,有78.30%的学生“不知道”。从中反映出某校在校学生对大学生创业关注不多的状况。

高等院校本身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使命。高等师范院校的创业教育并非人人理解、个个支持,甚至不少人持反对的观点,认为对师范生进行创业教育是“不务正业”,因此,创业教育在师范院校根本就没有“市场”,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师资奇缺,课程资源匮乏,推进创业教育甚至比创业本身还要艰难。

培养创业理解者离不开创业的文化熏陶。创业文化熏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创业的制度文化。学校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规范学生的创业学习与创业行为。第二,通过标语、图片、书籍、创业计划书、创业成果展等物态文化,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强化对创业的理解。第三,通过对创业行为的引导、分析、评价发挥行为文化的导向功能。第四,通过对创业教育及创业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的引导和评价,发挥心态文化的影响作用。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人都是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推动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创业观念的认同、行为的理解及教育活动的支持,使学生即使不做创业者或创业教育者,也能作为创业活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为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及创业氛围提供精神支持。

推荐访问:师范院校 确立 目标 创业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