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时间:2023-04-24 12:30:07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对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教育工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工作做过多次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境界、内涵、特征和方法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紧扣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教育工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工作做过多次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境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教育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天地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突出特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其逻辑理路表现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开创中国教育事业的新天地。

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最大优势。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但这种集体生活方式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根本保证。当然,党的教育事业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对于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既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对我们国家和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项利在当代、关乎未来的根本事业。因此,要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到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使教育领域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以“扣子论”生动指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做到“八个相统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发展经验的高度总结,也是对新时代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其中,坚持政治性就是坚持党性,这是“八个相统一”的核心环节,我们必须时刻谨记“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党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他还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以先进理论指导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教育的凝聚力向心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日常教育生活的全过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还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涵养作用,认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创造性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既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又外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从而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素养。

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内涵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本质属性,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党的教育工作中的新拓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中的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要义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科学论断,并强调教育公平,多管齐下,解决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如何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他还将教育看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个人与全社会共同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认为必须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论断。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重要问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青少年教育也是如此。必须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指引下,正确认识新时代的青少年,促进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做好价值引领工作,更好地发挥新时代青少年的积极作用。立德树人的重点在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在健康的社会道德氛围中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推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追求建设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盼的那样:“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他时刻关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强调要加大对于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倾斜,通过合理的政策制定,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促进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式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时代特征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实践的理论,因此鲜明的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方位,从历史发展、国际发展和国内发展等层面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到来,使得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换代,教育的与时俱进特质日益成为影响教育事业的根本性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递进效应和共享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全球性的知识积累极大地促进了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论述了教育在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作用,这是对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大变革。新时代中国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并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改变和扭转现行教育评价的诸多问题,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推进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理论层面阐释教育问题的实质所在,更在实践层面尤其是制度设计与决策执行上,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现行教育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顽瘴痼疾,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九个坚持”,为今后教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教育要坚持全面整体的改革观,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论

全面整体的改革观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觀与方法论指导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坚持全面整体的改革促进教育发展,以统筹联系的思路谋划教育布局,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有序的教育体系。

全面整体的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他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特别强调:“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必须通过全面整体的教育改革才能真正解决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调适教育政策,使教育发展符合当今世界潮流的新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还就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等作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全局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为我们清晰阐释了教育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并通过统筹协调安排,促进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教育系统运行更加优化。他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提倡在全面整体改革中突出重点,要发挥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在社会主义大方向中实现立德树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提升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基础教育为基础,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高等教育为标识,努力增强教育发展整体能力;以职业教育等为重要补充,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教育活动要构建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他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同时,他还号召全社会应该做到尊师重教,尊重知识。为了让教师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提出了“四个统一”作为对师德师风的要求,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群体抱有极大的期许,称他们“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因此,要构建和谐有序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两者合力的最大功能,惟此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多重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BDJ048)的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②《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新发展 理论 习近平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