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一位民国元老的教育梦想

时间:2022-10-31 19:42:02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在广西大学西校园的实验大楼前,一座高高矗立的雕像引人注目。雕像身着一袭长袍,左手拿一顶礼帽,与右手交叠在身前,双目平视前方,一幅典型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样子。

他就是广西大学创办人并先后三次担任校长的马君武。

其实,在创办广西大学之前, “海归”出身的马君武早已在政界及学界享有盛名,曾经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国民政府第一任广西省省长。

从省长到校长,在生逢乱世的马君武身上,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早年丧父的苦孩子

1881年7月17日,马君武出生于广西恭城县。他的祖籍原是湖北蒲圻,只因其曾祖父马丽文是道光初年的进士,官至广西思恩府(今武鸣县)知府,死于任所,此后几代人就一直生活在广西。

马君武的父亲马衡臣以做县府的幕僚为生。4岁时,马君武就随父亲居于幕僚住所,同时附馆就读。但在他10岁那年,父亲病故,母亲便带他和妹妹寄居在桂林的舅舅家。

父亲去世后,家里没有了收入,马君武课余时,经常和妹妹一起帮妈妈缝衣边,插爆竹引线,以维持生计。舅舅诸嵩生后来到阳朔当幕僚,马君武也跟着一起到阳朔读书,却因顽皮不听教诲,又被舅舅送回桂林。母亲很是生气,用家法教训了他一顿。这一顿痛打,竟使他痛下决心“拼命读书”, “立志做人”。这一年,他12岁。

在当时废科举、兴新学的环境下,16岁的马君武投考了广西体用学堂。体用学堂的校长是唐景崧,曾任台湾巡抚,还曾被台湾绅民推举为“台湾民主国”总统,老年之后落叶桂林。

在体用学堂求学时,马君武牢记校长“科学救国”的教诲,他的英文、数学成绩均名列前茅,对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发行的书刊,尤其是科普知识,也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

学校规定,学生每天要交日记。受维新变法观点影响的马君武,喜欢讥评朝政得失,因此被校方“严加处分”。学校公布了处罚学生名单,引起学生抗议,名单被撕烂,事态变得有些难以收拾,马君武便与另外两个同学出走香港。他在体用学堂只读了一年。

后来,马君武在广州法国教会学校丕崇书院学了一年法语,又入读上海震旦学院。1901年冬,他作为广西赴日的第一批留学生,进入日本帝国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习。

工学博士热衷政治

在日本期间,马君武结识了梁启超,并任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的主要撰稿人。早前,他在新加坡时还曾拜见康有为,并执弟子礼向康“请教国是”。

后经友人引见,马君武结识了寓居日本的“民国之父”孙中山,并得到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他感慨道 “康梁者,过时之人物也;孙文者,未来之人物也!”从此,归于孙中山营垒。

1905年8月,马君武加入同盟会,并被推举为秘书长,与黄兴、陈天华等6人一起起草了同盟会章程。

同年冬,日本文部省颁布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取缔规程”,一批留日学生于1906年愤而陆续回国,在上海办起“中国公学”,马君武任上海公学总教习。此间,热心党务的马君武引起清朝两江总督端方的注意。为避免被缉拿,马君武远走德国,在柏林工业大学攻读矿物)台金专业。他之所以选择)台金专业,是期望学成回国后, “利用所学,以图新民国工业之发展”。

经过几年苦读,马君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他之前,还没有中国人获得过这样的学位。

武昌起义爆发后,马君武回国,在革命党人的上海机关报《民立报》工作。不到两个月,他撰写社论10多篇,还写了不少短文,除宣传党人宗旨外,还特意指斥窃国大盗袁世凯为国人之“公敌”和“民贼”。同时,他又着重为当时在国外进行外交及筹款活动的中山先生“辨诬止谤”。作为广西代表,他还参与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工作,并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1912年出任国会参议员。

1913年,孙中山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为逃避追杀,马君武再度赴德,入柏林农科大学留学。1916年回国后,他又参加了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

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马君武先后担任了总统府秘书长和广西省省长。孙中山曾在南宁商会大礼堂对民众说:“我特地让一个不贪财、不惜命、既懂工业、又懂农业的马博士做你们的省长。”马君武当场表示: “我这次回来,是与各位共同改造广西的,我是广西人民的公仆,主人要我怎样做,我就怎样做,决不推辞!”

可是,当时的广西正处于一个各路军阀拥兵自重、盗匪横行的时期,马君武欲行“改造”之政谈何容易?他想修通南宁至宾阳的马路,但修了不到半公里,就因战乱而流产。他的政令难出省城,只能困居南宁,军阀刘震寰甚至逼他把省长的位置让出来。

马君武不得不做出决定,将省署从南宁迁到靠近广州军政府的梧州。他们一行乘船沿西江去梧州,在贵县(今贵港)与俞作柏遭遇,双方发生了枪战。据说,同船的马君武的爱妾彭文蟾用身体挡住子弹丧命,马君武才得以幸免。第二天,李宗仁赴贵县途中闻讯,上船向这位同乡表示慰问和道歉,自承约束部下不严之过,但已于事无补。

遭此变故,马君武深感军阀横行,官场“显也、亦险矣”,遂辞去省长一职。

1924年,马君武和冯自由、章太炎等人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改组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次年,还担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司法总长。1926年3月,又改任教育部总长。尽管他并未到任,但由于他与北洋政府有了这层关系,国民党便开除了他的党籍。

十几年宦海沉浮,马君武备尝艰辛,他对朋友不无感慨地说: “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以后我不再从政了。”

马君武退居上海宝山杨行镇,置地几十亩,养蜂,种果树,兼种稻、棉及大豆等作物。

翻译家与诗人

马君武留学期间读的均是工科,但他的文科功底一点也不逊于学文出身的学生。在日留学时,他为《新民丛报》写了大量哲学论文,谁都没想到作者竟是个化学系学生。

1903年2月,马君武在《译书汇编》上发表了《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有人研究说,在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并对马克思真正有全面了解的,除了梁启超,就是马君武了。

从留学日本开始,马君武就爱上了翻译,曾编印《新文学》一册,译载歌德、胡德、拜伦诗若干首。柳亚子如此赞誉他· “抗手无时辈,椎轮异昔贤。欧花兼米锦,哀怨杂鲜妍。”

因为精通英、日、德、法四国文字,马君武的翻译面很广,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许多领域。《共产党宣言》的纲领部分,就是他在1906年夏译成中文登在《民报》上的。他还第一个翻译出版了达尔文的《物种原始》(即现在人们熟知的《物种起源》),编译了《德华辞典》等书。他对德国十八、十九世纪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十分赞叹,翻译过席勒的《威廉退尔》,介绍过黑格尔的学说。

在文学翻译方面,马君武尤其擅长诗

歌翻译。

“此是青年有德书,而今重展泪盈裾。斜风斜雨人增老,青史青山事总虚。百字题碑记恩爱,十年去国共艰虞。茫茫天国知何处?人世仓皇一梦如。”这是马君武翻译的雨果的一首情诗。

有人评价说,马君武译诗的特点是,把西方事物尽量中国化,而又大体不失原意,既有中国古体格律诗风格,又较好地表达了原作的风格和韵昧。

“君识此,是何乡?园亭暗黑橙橘黄。碧天无翳风微凉,芍药沉静丛桂香。君其识此乡?归欤!归欤!愿与君,归此山。”这是马君武翻译的歌德的《米丽容歌》的一节。他尤其崇拜歌德,是歌德诗的第一个中文译者。

马君武不仅翻译诗,自己也写诗,是南社诗人,著有《马君武诗稿》。他的诗以鼓吹新学思潮和爱国主义为特色,如《自由》、《从军行》等。《华族祖国歌》则宣扬物竞天择思想,号召中华民族“肩枪腰剑”,奋起救亡。他一向主张创新,在《寄南社同人》一诗中写道: “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

创办广西大学

“中国的政治,是奸小之境,实无可为。”厌倦了政治的马君武,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马君武赋闲在上海杨行时,就和一些人商讨筹办大厦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事宜。1924年,厦门大学学生300多人,以本校当局措施不当,愤而集体离校,另设新校大厦大学,并聘马君武为首任校长。马君武宣布以”三苦精神”与师生合作,即“教授要苦教”、“职员要苦干”、 “学生要苦读”。他以其博学多才带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从而吸引了大批如作家郭沫若、戏剧家田汉等著名学者前来任教。

1925年,马君武应北京工业大学师生的五次请求,出任该校校长。他多方设法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授,还积极筹集资金,充实机械、电机、纺织和化工四个系的实验室和实验工厂,使理论学习和科学实验能比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台湾的邓静华教授在《怀念马校长君武先生》一文中写道:“马公到校后,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因是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以李宗仁、黄绍弦为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后,决定在广西办一所大学。谁能承担这一使命呢?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最佳人选——马君武。

1927年春,马君武受邀返回广西。

广西大学校址选定在梧州桂江对岸的蝴蝶山。当年的蝴蝶山,虽荒山野岭,到处布满壕沟,但地理位置绝佳, “取其交通便利,本省学生皆可顺流而下,外籍的教授亦可溯江而直达”。

1928年初,广西大学开始基建施工,历时半年。首期工程先建农、工、矿、文理等学院,还有图书馆、管理厅、礼堂、学生宿舍等楼房10座。马君武亲赴德国采购大批科学仪器,其中光是高倍显微镜即达50多台,居全国各大学之冠。

同年9月,校舍大半落成,当地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马君武被聘为第一任校长。上任伊始,他就给广西大学提出了“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立校宗旨。

当时的广西高中毕业生很少,所以广西大学首届招收的均为预科生。虽是预科,马君武却从上海等地聘请了13名教授来校任教。

1929年6月,粤桂战争爆发,梧州被粤军占领。因经费无着,广西大学停办,马君武应蔡元培之邀,出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一职。

1931年5月,粤军退出梧州,广西省政府电传马君武、盘珠祁(副校长)回桂,续办广西大学。

马君武第二次任广西大学校长后,设立了理学院并招收首届本科生40人。“广西大学有本科了,广西青年以后可不必到省外读大学了。”在本科第一届学生开学典礼上,马君武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马君武主张 “学校要养成科学的智识,工作的技能和战斗的本领。…读死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我们要能工作,为生活而工作,用新的方法改良我们的生产。”广西大学机械系设有机械厂,包括木模、翻砂、车工、铣工、锻工等多个部门,是机械系学生实习的良好场所。马君武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不仅学习工艺操作,还学习车间管理、工厂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

1935年,广西大学成立植物研究所。为了聘请时任国际植物学会副主席的中山大学著名教授陈焕镛任所长,马君武曾“五顾茅庐”,还特地为他建了一所别墅。除陈焕镛外,竺可桢、陈望道、千里驹、李四光、费孝通、薛暮桥、王力、李达等,都曾是广西大学的教授或兼职教授。

马君武曾用一句话来描述广西大学的教学气氛, “西大有一种精神,就是‘大家拼命’,这或许是别间学校所没有的。”

当时,广西大学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到梧州第一次见到繁华的城市,有人总爱往城里跑,影响了学习。马君武语重心长地告诫学生: “于兹正值春风惠临,绿柳发芽,水碧山青,春鸟乱鸣,应乘时努力学习,往应该去的地方,如往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和大自然去,以求得智识,练好身体。”他还写下一首《示梁生》:“守身严似犬防贼,治学勤如蜂筑巢。但使每年增一尺,到头终比万山高。”勉励学生注意品行修养和勤奋治学。

对于贫寒学生,马君武始终关心有加。他在校内筹集“苦学基金”,家境贫困学生各科成绩在90分以上的,可免去全部学杂费、伙食费和书籍费。对生活费不足的学生,他还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著名教授秦道坚青年时期家庭困难,上不起学,听说广西大学可以半工半读,就给马君武写了一封信。马君武得知他在考试中成绩排名第二,当即在信上批示:准予注册,应交的膳、宿、学、杂费日后再定。

入学后,秦道坚要求工读的事儿一直没有批下来,每逢收费的日子,会计部门就会将一张欠费条子送来,弄得他有口难辩。好不容易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他考了第一名。第二天,马君武把他叫到校长办公室对他说,拿着条子到会计室去,把这一学期欠的费用结清,以后每天在化学实验室工作两小时。

1936年,白崇禧要在广西大学搞军训,马君武表示同意。但是,由于军训I教官态度粗暴,经常打骂学生,引起马君武不满。有一天,上课时间到了,军训教官还在操场给学生训话。马君武气愤之下,叫人打钟,学生们一轰而散。

其实,在许多问题上,马君武与白崇禧都是意见相左,但碍于马君武的名望,白崇禧又不便公开辞退,便决定拆解广西大学,并下令改组。

马君武眼看不能保住一个完整的广西大学,气愤之下辞去了校长一职。

“北蔡南马”受敬仰

1939年春始,广西大学发起“国立运动”。

抗战期间,迁建于桂林的广西大学吸引了很多学术界知名人士任教,学生也来自全国各地,以其当时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素质,均不逊于国内名牌大学。

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对广西大学改国立一事表示赞同,同意转报教育部审批。同年,广西大学的学生听说马君武已从上海

回到桂林,便集合到省政府请函,要求批准马君武重任广西大学校长。

8月2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同意省立广西大学改为国立广西大学,并任命马君武为广西大学校长。这是马君武第三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

上任第一天,马君武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向来不找事做,但若国家有事要我办,我也不辞,尤其是在此国难期间,人人应该尽力救国。我休息了3年,精神业已恢复,不妨再来主持(广)西大(学)。”

马君武到来之前,广西大学理工学院在日军空袭中被炸,1937年自梧州迁至良丰。由于没有实验室,原有的机器运到后无处安置,只好放在露天空地。一些仪器虽然装箱,但日久不开,损坏的也不少。还有一部分仪器放在山洞里,因受潮已经生锈。马君武见此情景几乎落泪,立即在雁山修建图书室、物理馆、化学馆、机械馆、材料实验室、电机室、矿)台室及学生宿舍,还拨国币10余万元增添图书仪器,并将山洞里的仪器取出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广西大学的办学条件。

1940年8月1日,因胃穿孔症医治无效,马君武在雁山校区病逝,享年60岁。此时,距他第三次担任广西大学校长不足一年。

据马君武的二儿子马卫之回忆:在重回广西大学的短暂一年中,父亲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胃病像阴影-般一直没有离开过他。“有一天深夜,父亲胃部剧痛,我只得去叩邻近医生的家门,请求医生来家急诊。当时正值抗战中期,桂林的医药条件很差,只能服用些止痛的药,第二天,父亲又抱病回校上班。”

马君武去世后,蒋介石发来唁电:“惊闻马君武先生遽捐馆舍,无恁怆悼。先生耆贤,文化先驱,未睹中兴,突殒下寿,感教泽之在人,定流传于久远。”白崇禧、孔祥熙、戴传贤、张发奎、陈立夫、朱家骅等军政要人都发来了唁电。

中共方面,周恩来为马君武送来挽词: “一代宗师”:朱德、彭德怀送的挽词是“教泽在人”。

国民党中央决议由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发给治丧费5000元,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特派委员黄旭初代表致祭,举行了隆重悼念仪式。

一位亲历当时送葬的学生回忆道:“西大(广西大学简称)至雁山脚下,一里多路,沿途笼罩着哀伤,人们肃立路旁,供奉水果、香烛,伴着泪水,伴着无尽的思念。2000多人,西大的学生,马君武的亲友,生前好友,行列蜿蜒,护送马先生的灵柩。”从那时起,马君武长眠桂林雁山脚下,已经整整70年。

在近代中国教育领域,马君武的声名与蔡元培比肩,故有“北蔡南马”之说。他在广西大学的颇多建树,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

而对广西大学一代又一代师生来说,马君武自然是他们永远怀念的老校长。每年清明节,广西大学的师生代表都会到马君武的墓前献花扫墓。从2002年起,纪念活动又增加了一个特别的仪式——发放“马君武及夫人马周素芳奖学金”,这是马君武的儿子马保之、马卫之为纪念父母而设立的。

推荐访问:元老 民国 梦想 教育 马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