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苏州软件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06-22 15:0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苏州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针对苏州软件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高技能人才紧缺情况的现状,分析了苏州软件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项目引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适应苏州软件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苏州;软件业;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软件产业已成为苏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目前,苏州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而积聚和使用各类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软件业的高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苏州软件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项目引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软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软件人才已成为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苏州软件业的现状

近年来,在苏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苏州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总体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至2009年底,苏州软件产业产值达444亿元(含嵌入式软件),较2008年增长26%,多年来平均增长率超过30%,体现了软件产业的高成长性。2010年上半年,苏州市软件产值已达290亿元,同比增长31%。

2010年大连国际软交会《2010中国软件出口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软件出口额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全年软件出口合同数达到30307份,同比增长59%,合同执行额达到72.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大连国际软交会对我国23个发展软件产业的重点城市进行的综合评价排名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苏州为第一梯队,这5个城市的软件创新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他软件城市。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发达、软件企业数量众多、基础设施完备。

上述数据反映出软件产业已成为苏州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必须要有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2010年6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

二、苏州高技能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技能人才的满足率低。高技能人才的满足率为10%。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综合化、宽基础、具有现代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的比例甚低。

2.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不合理。其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初级技工13万人,中级技工20万人,高级技工23387人,技师3750人,高级技师110人。全市技术工人初、中、高级比例为36∶56∶8,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仅占技工总量的8%,而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的比率是30%,中等发达国家的比率是20%。

3.高技能人才分布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开发区和传统产业,而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朝阳产业以及新职业领域人才短缺。因此,探讨苏州地区软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更好地促进高技能人才开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目前苏州软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软件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仍有脱节。目前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虽在不断地改进,逐步向企业需求靠拢,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缺乏足够的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特色不突出,职业技能不强。不能够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需求。

2.校企合作需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要求存在较大差异的老大难问题仍难以解决,校企双方缺少相互沟通、了解的桥梁和平台。近些年,学校和部分企业虽也有一些合作,但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时间和资金来培养毕业生,更希望的是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直接上岗。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实训的机会较少。

3.职前培训缺少企业的参与。教学中仍“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讲授为核心。由此造成学生培养过程缺少企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学生缺少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与培养规格脱离企业生产实践需求。学生就业前的实训,缺少将企业人员请入课堂进行实训教学的环节。从人才培养模式看,学校与产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尚不健全。

4.校内实训缺少真实的实训环境。校内的实训实践内容往往是单独的小案例,达不到企业的真实项目的规模和深度,学生没有做一个完整项目的条件和经历,很难体会软件行业真实的工作情形。

5.师资缺乏企业经验。大部分师资主要都是从事校内的理论教学工作,没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很难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企业氛围带给学生。

四、建立适应苏州软件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万名高级技师”。可见,高技能人才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对苏州地区而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适应苏州软件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明确目标定位,推进“项目引领”课程改革。培养的学生目标定位必须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要紧随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教学体系在稳中求变,我们提出在软件类专业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根据苏州及周边城市软件产业的发展需求,开设丰富实用的选修课程,学生可选修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引领教学,注重项目研究和课堂研讨,以学生为主体,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做项目研究,小组必须分工明确。从题目的选择、数据收集、分析设计、编程调试、测试运行,最终进行汇报演示。实践环节必须是以真实项目为原型,提高实践课时数,突出强化实践环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素质,“双师型”教师必须走出校园,经常深入企业和生产实践,对行业人才状况和人才需求及职业技能要求加强了解。因此,他们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为此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有责任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渠道。

3.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在苏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开展校企深层合作,为企业提供政策的优惠,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使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接受职业氛围的熏陶,还可以使他们对市场环境、企业运作、企业与社会等关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将企业工程师、项目经理请进校园,以实际案例进行项目教学。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完成这个项目案例的技术和技能,还有企业指导老师的经验、职业素质、企业的文化等等。不断探索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达到校企“双赢”。

4.挖掘市场需求,扩大“订单培养”。“订单培养”模式针对性强,按企业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在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提出教学要求,随市场的导向灵活调整课程内容,提供企业的实训环境,灌输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进行企业培训,均可同时进行。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机衔接。学生、学校、企业、社会都是受益者。

5.多渠道筹集资金,共同加强学校、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的实验实训专项经费都比较紧张,实训场所设备都相对比较落后,虽然学校已通过一些途径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但依然不能缓解实训场所不足的现象,这也势必会严重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必须与企业携手,开辟实训基地,实现校企结合,达到资源共享。另外,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配合、个人参与的多方投入渠道。

五、结语

2010年初,苏州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所发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这是培养苏州软件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时刻。我们相信,只要加强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建设,加深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一定有利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蒋青泉,宋燕辉.创新型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2(36):134-135.

[2] 高霞.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发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78-79.

[3] 徐坚成.适应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72-76.

[4] 牛丽.软件高技能人才CDIO工程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3):107-108.

[5] 桂德怀.长三角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7):26-31.

[6] 丛冲.新产业新城市新人才[J].中国培训,2010,(8):4-6.

[7] 苏州加快软件产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EB/OL].(2010.8.11.)[2010.10.30.],http:///html/xwzx/gdxx/32241.html.

推荐访问:软件业 苏州 高技能 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