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06-22 13: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方面,总结了陶瓷特色专业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期为我国陶瓷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发挥陶瓷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双师团队

特色专业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专业。它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师资队伍与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培养的学生具有突出的人文素质与专业能力。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陶瓷工艺方向)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学校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任教核心课程,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同解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010年被批准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012年,特色专业建设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通过近几年的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以下成绩:专业综合实力、社会影响、社会声誉明显得到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也明显得到提升;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就业质量明显提升,专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的综合效益也明显得到提升。

一、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学习有关高职高专教学文件,学习相关职业教育理论,到相关学校进行学习和调研。参与各类教学研究培训,聘请职教专家来校作讲座,并指导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程。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开展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调研。

树立高职教育的市场观,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树立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观,研究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培养人才的质量。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专业培养目标符合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相应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人才培养规格的合理定位、专业建设及专业发展的合理定位和专业教学内容的合理定位等。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校企互动合作机制,多方合作,共育人才,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工学结合方式始终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并实施“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课堂相结合、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学生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相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与学生拜师学艺相结合、学生课程作品展评与创作展览相结合。

以本地区或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规划,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具体体现。通过制定体现职业特点的专业质量标准,推进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需要的专业课程建设。将岗位职业能力、职业资格标准、岗位任职要求、素质要求等融入专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创设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设置以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面向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陶瓷行业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极快,出现了很多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必须将这些新的工艺与技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注重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鼓励有经验的教师联合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目前已经出版《陶瓷原料分析技术》、《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生产检测技术》4本项目式教材,还有《陶瓷烧成技术》、《陶瓷装饰技术》2本教材即将出版。教材贴近生产实际,突出产学研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下一步计划组织编写相关实训教材,同时加强陶瓷专业网络课程与网络资源的建设工作。

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及其手段

变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共同经历的方式。采用项目化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校企之间搭建信息化平台,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教学,建设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提高教学效果。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学生获得的成绩可进行学分认定。开设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为目的,拓展学生的思维。企业专家报告为学校带来行业最新的资讯,使学生对专业更加充分地了解。

5.改革师资培养机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有力保证。我们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思路,全方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为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专职为主,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以“双师”素质为核心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使教学团队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突出。要求教师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联系紧密,努力建设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实施专业带头人“一师一企一项目”、骨干教师“一师一企一岗位”、青年教师“一师一企一案例”制度,通过在企业“完成项目、岗位锻炼、案例收集”等过程,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专项实践能力的培养,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定期举行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攻关、技术开发等服务,提高教师的服务能力。

明确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采用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从生产一线选聘工程技术人员兼课,指导学生实习训练。选聘企业行业技术能手专题介绍企业主要岗位的技术操作和工艺流程。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

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教师水平评价机制,给优秀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6.加强硬件设备投入,大力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实践教学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实践条件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应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专业建设了中央财政实训基地、江苏省级实训基地、江苏省陶瓷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了包括原料分析、坯釉料制备、陶瓷成型、陶瓷烧成、陶瓷装饰、陶瓷检测等实训室在内的融“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五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购置先进的仪器与设备,布置真实的职业工作场景,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加强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增加实训教学课时,配备高水平的专职实训指导人员,全天候开放实践教学场所,设立学生创新项目并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地方优势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学生就业基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全方位进行校企合作。

陶瓷专业具体实践教学方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感性认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了解陶瓷生产的过程,了解陶瓷生产所用设备,了解陶瓷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对陶瓷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第二层次为基础实验,独立开设陶瓷原料分析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检测技术等实践课程,强化实践操作,熟练运用实验仪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进行综合训练,从工艺和窑炉两个主要途径,开展综合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第四层次为强化提高训练,结合企业真实课题,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7.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有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探索建立由行业企业代表、专业教师、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专业建设的组织管理。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方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动态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加强教学组织管理。

针对不同的课程开发学生学习评估考核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估,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强化对实验实训、生产性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部分课程直接由企业考核。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根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每年举办由合作办学企业主管、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教学座谈会,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和调整教学督导办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特色专业的建设成效

1.专业综合实力、社会影响、社会声誉明显提升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专业综合实力、社会影响、社会声誉明显提升。本专业为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无锡市建设示范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示范院重点建设专业等。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硅酸盐协会理事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指委分委员单位、全国轻工行指委陶瓷玻璃分指委主任委员单位。拥有江苏省级实训基地、中央财政资助建设实训基地、江苏省陶瓷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为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2.专业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明显提升。教学团队中拥有江苏省教学名师、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名人。先后主持建设了江苏省精品课程、江苏省精品教材、教指委精品课程、无锡市精品课程。编写教材6部。主持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课题8项。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各类横向课题10多项,申报各类专利60多件。教师大多具有双师型素质和企业工作经历。

3.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学生不仅具有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就业能力,而且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学生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社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也得到提升。终身学习的理念、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得到加强。近年,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次数增加,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也不断增多。

4.专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专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专业教师参与制定了全国陶瓷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主编和参编全国陶瓷职业培训教材,学院被确定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全国陶瓷职业培训基地、江苏省陶瓷行业职工培训基地,积极对外开展技术培训和陶瓷职业技能鉴定;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结 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质量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建设过程是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完善配套机制,才能保证特色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吕亚君.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

[2] 桂海进,等.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3] 李宏魁,等.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4] 刘吉余,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特色建设路径[J].黑龙江教育,2010,(2).

推荐访问:陶瓷 实践 特色 建设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