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陶瓷民俗文化与“一带一路”

时间:2023-06-22 10:4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是世界陶瓷的主要产区,目前每年全国陶瓷产业的工业总产值约为4000亿元。古代中国曾是世界的產瓷中心,汝、钧、官、哥、定五大官窑均在丝绸之路上,唐代的三彩以及全国众多份额的民间陶瓷窑口为中国陶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中国陶瓷历来备受世界关注,曾经为国家换取了相当数量的外汇收入,但近年来由于受民俗文化、产品品种及适销对路瓶颈制约等问题,出口未见大的增长,这对于中国陶瓷的升级换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陶瓷主要出口地,产品是否做到符合使用者的民俗文化,赏心悦目的对口设计,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出口民俗文化陶瓷产品是拉动外贸出口经济的内容之一,是制定“一带一路”地区外贸出口陶瓷产品发展对策的重要环节。

一、民俗文化在出口陶瓷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风尚习俗等。人类学家一致认为,每种文化都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文化非遗传之物,而是由人们后天学习获得的。第二,知识、信念、道德、习惯和其他各种文化要素构成相互联系、大小各异的总体。第三,文化是由特定社会集团成员具有理智的行为特征所构成。它不仅体现我们自己的行为,而且体现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要求。民俗又称风俗,是一种生活习惯,俗话说“习以成性”“习惯成自然”,表述了民俗是一定的人群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生存、发展所形成的生活习惯。所以不论是哪个国家和民族、在哪个地区和时段,民俗总是与生活习惯相依相随。民俗习惯是民族识别的重要标志。

民俗文化是陶瓷产品的重要元素,要想得到客户的青睐,必须从民俗文化研究而体现陶瓷产品的魅力。中国陶瓷出口零售价是日本、英国等国家的1/6至1/10,好的材料没有适销的产品,是我们出口销量的难题。为扩大出口创汇,许多国外陶瓷企业都把自己的第一研发地放在出口国,还派人长期深入研究出口国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习性,以此为出口国提供适销对路的好产品。

民俗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个性标准,由此将世界上的人们分成中国文化、法国文化、日本文化、美国文化等。虽然不同,但是终归属于文化,因而又都具有文化的一般共同特征,这些文化共性是人类共同体在适应外部环境生存时的共同需要。

文化差异为陶瓷出口商品的设计带来困难,但并不是所有的陶瓷设计都需要通过文化变革才能被接受。实际上,许多陶瓷出口商品设计成功的案例和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是通过“文化适合”而完成的。就其本质而言,是用一种尽量适合现存民俗文化的“改良”推进“类似”的产品融合。人们对某陶瓷商品引起注意、产生兴趣而购买,通过消费感到满意,就逐步形成了对这种消费品的爱好,经常购买使用,从而形成消费习惯。所以,陶瓷出口商品设计一定要因销售地区、国家不同而异。既要注意反映民族的风格,也要注意尊重销售地区消费群的习俗和好恶,这对于出口商品设计尤为重要。

二、改进出口陶瓷产品设计的对策

发挥产地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达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扩大和改变销售产量的基础条件。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陶瓷生产条件,产品销量的增加,是证明客户喜爱的标志。只有单一的材质功能体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设计中更深入地挖掘用户的民俗文化内涵,使其完整地体现在设计中,达到功能、材质、造型、色彩、图案的和谐统一,才能更多地受到客户的青睐。文化内涵是精神的产物,抓住客户的使用心理、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地域文化、使用需求是产品销售的关键点,也是销售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内涵。许多出口产品在中国生产,大部分都是来样加工,完全是国外用户的设计,我们只充当廉价劳动生产力的角色,好的材料卖不出好的价钱,如何把被动的设计转化为主动的出击,站在客户的心理情感上设计产品,再去引导消费,能大大提高出口产品的外汇利润。结合陶瓷生产中的烧成工艺、成型工艺、釉色变化以及民俗文化领域中的宗教学、民俗学、文化遗产、风俗习惯、人文风貌等相关学科理论与知识,提出、加强和改进陶瓷生产工艺。把“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产品与世界民俗文化的发展体系交叉相结合研究,以设计的文化内涵体系引进“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产品的造型之中,创建“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产品更大、更多、更准的适销对路的商品,提高产品文化附加值为创新点;培育设计的创新精神,融汇民俗文化,打造适合“一带一路”出口国的陶瓷出口产品。尊重使用者的宗教信仰。当前世界上有60%的人口笃信宗教,宗教信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诸如吃、穿、用、住等。我国的陶瓷工作者自己虽然不一定信仰宗教,但是一定要了解宗教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陶瓷设计不能触犯宗教禁忌。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忌用猪作为装饰图案,我国某进出口公司向巴基斯坦推销印有熊猫装饰图案的陶瓷产品,在当地不受欢迎,经过了解才知道不是陶瓷质量不好,问题在于熊猫和猪的图形较相似,消费者认为这是对伊斯兰教的亵渎。我国人民喜爱熊猫这种珍贵动物,有不少商品是以熊猫作为商标和装饰的,但销往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就存在很大问题。要想使他们获得自己喜爱的陶瓷产品,作为设计者来讲,准确地体现当地的风俗习惯是博得消费者使用陶瓷产品的重要内容。好的陶瓷产品应从它本身的功能、造型、釉色、图案等方面完整地体现,每一个民族和地区的人群都有着传统的和个人的在功能、造型、色彩、图案等效果上的欣赏习惯,准确地表达此内容在陶瓷产品中的体现是扩大出口销量的关键。陶瓷产品包装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应做到美观、实用、经济、安全。世界各国一般都对陶瓷产品包装上应标注的内容有明确的规定。另外,包装上的文字、图案、色彩均应与商品的特色和风格相一致。陶瓷产品丰富多样,大体有日用瓷、艺术瓷、建筑陶瓷、工业陶瓷等类型,其品种造型的丰富需要高端化的工艺手段,改变现有陶瓷工艺行业落后的局面,也是获得“一带一路”地区欢迎的关键步骤。

三、出口陶瓷产品民俗文化设计对建设“一带一路”的作用

建设“一带一路”是当今国家的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发展经济的改革措施,扩大和增加“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产品的销量是拉动“一带一路”出口产业的核心内容。研究“一带一路”地区出口陶瓷产品设计与国外民俗文化的结合是增加销量的重要手段,也对提升“一带一路”地区出口陶瓷产业的高端化及提高陶瓷资源利用率起到积极作用。我国从古至今有着丰富的陶瓷资源,古代瓷窑址全国最多,陶瓷材质矿产丰富,这些都奠定了“一带一路”地区陶瓷生产的有利基础,做大、做好、做强出口陶瓷产品,改变现有陶瓷产业落后的局面,发挥设计优势,把陶瓷糅进民族文化内涵,是争取“一带一路”地区陶瓷产品出口的重要途径。陶瓷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出口销量的提高会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带来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这也是陶瓷产业出口的重要条件。“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产品的扩大销售,离不开设计中民俗文化元素的提炼,合二为一的产品才能提高出口销售和占据国际市场,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更是改变现有“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落后现状的手段。

深入研究各国民族文化内涵在出口陶瓷产品的应用是提升和发展“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产品设计的重要课题,是陶瓷出口产品设计转型、消除“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产品设计“傻大黑”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经之路。民俗文化在“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贡献,也将促进“一带一路”地区陶瓷出口产品与世界民俗文化接轨,提升中国出口陶瓷产品的文化品位与国际竞争力。(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推荐访问:民俗 文化与 陶瓷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