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大众文化生活

时间:2023-06-21 15:12: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书记》、纪录片《朝鲜电影集——朋友》等。开幕式上,主办方特别安排中国电影作为首映影片,是山西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生死抉择》。该片讲述了一位白血病女医生关心病患、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是一部思想性很高的主旋律电影。该片的导演也是本次电影节的评委。其他亚洲电影包括新加坡故事片《新兵训练》和纪录片《流浪者的足球俱乐部》,印度故事片《勇猛的比勒》、《篱笆和作物》、《飞机劫持事件》,伊朗故事片《风吹过的草原》,日本电影《槐树》,柬埔寨故事片《四周之前》等。此外,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科威特、越南、老挝、卡塔尔等国也带来了不同风格的片子。

欧洲影片中,俄罗斯对电影节的支持最大,有轻喜剧风格的《家里的男人》、故事片《创造新消息的人们》、《女皇帝和甫加乔夫》等。法国电影仍以爱情片为主打,选送了《你不要爱我》、《给爱的人》。此外,还有德国电影《我的话,虚假与爱》、瑞士纪录片《女子足球选手》、意大利电影《婚纱》、英国动画片《面包和死亡》等。其他欧洲国家,如捷克、波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冰岛等也参加了电影节。

从本次平壤国际电影节的参与国家及参映影片来看,应该称得上具有国际性。从电影节内容的创新设计上,也可以看出主办方力图与世界接轨所做出的很多努力。例如,本次电影节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故事片竞赛单元、纪录片和短片竞赛单元和特别展映单元,中国短片《手》、《死亡》、奥地利短片《我的姑妈莉弟亚》为电影节带来了新的拍摄理念和手法。电影节设立了国际评委会,五位评委分别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和朝鲜,由英国评委担任评委会主席。在开幕式嘉宾发言中,特别挑选了日本演员上台,似乎也在传递着某种信息。

但是,电影节也有一些遗憾之处。例如,区域代表性明显不足,非洲只有刚果送来了故事片《身份证明》,大洋洲只有澳大利亚纪录片《一、二、三》,世界电影行业老大——美国所在的美洲国家没有参加。参赛影片绝大多数不是新片,题材上也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朝鲜的国情。因此,电影节参赛、参映影片很难反映出当代各国电影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仍然很传统的朝鲜电影院和电影

平壤有三大影院。位于金日成广场附近的大同门电影院,斜对面就是平壤第一百货商店。大同门电影院的地位相当于北京东单北大街上的大华电影院,是平壤最早的电影院。2008年翻新后,共有两个各500座的电影厅。因为设备比较先进,这里常常成为朝鲜新片首映式的举办地。位于羊角岛上的平壤国际电影会馆是朝鲜最大的电影院。电影会馆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四个电影放映厅,最大的2000座,最小的100座。即使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仍算是一座现代化的影城。还有一个就是位于朝鲜著名观光景点凯旋门附近的凯旋电影院。

一般有新片上映时,电影院外墙上就会绘上巨幅的电影宣传画。注意,这可真是一笔一笔创作出来的,不是现在国内流行的PVC喷图。朝鲜电影院一般只放朝鲜电影,因此,宣传画有时一年半载也不换。电影院里面不卖可乐和爆米花,附近却有一些贴着“清凉饮料”的小卖台,向等待入场的观众卖些水和小零食。冬天的时候,则有烤红薯卖。

朝鲜迄今还实行一周六天工作日的制度。因此,周日和国家法定节假日等对于忙碌多时的朝鲜人来说,显得十分宝贵。电影,成为周末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周末时,平壤年轻的情侣们也常常相约去看电影。由于片源不多,电影院里就轮番上映不同时期的老电影。即便是老电影,观众仍是看得津津有味。

这次电影节是9月17日至24日。从主办方提供的节目安排手册来看,上述三大影院的各个放映厅从早到晚都排好了档期。而且在电影节期间,朝鲜民众正好有两天公众休假。一天是周末,还有一天是他们最为重视的民族传统佳节——中秋节。因此朝鲜普通百姓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获得快乐的国际电影视觉享受。

在很多中国人印象中,朝鲜电影似乎定格在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摘苹果的时候》等。其实,朝鲜在过去20多年间,也推出了很多电影作品。这些电影无一例外,都强调高度的思想性,也有很鲜明的时代色彩。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末期拍摄的《桔梗花》,讲述的是一位城市女青年不惜放弃自己的爱情,下到农村奉献青春的故事。该影片继《卖花姑娘》后,又一次获得了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也成为此后历年平壤国际电影节必放影片。

在本次电影节上,朝鲜电影除了《洪吉童》、《月尾岛》等长映不衰的影片之外,2009年拍摄的《我看到的朝鲜》(第二部、第三部)和今年拍摄的新片《照亮吧,太阳》(第一部)也参加了“特别放映”单元。另外,朝鲜有两部动画片角逐“纪录片和短片单元”。近年来,朝鲜动漫产业飞速发展,动漫设计和技术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除了自行研发动漫作品外,还承接了来自法国、加拿大等制作方面的外包业务。动漫产业正成为朝鲜创收外汇的朝阳产业。

从“电视小说”到电视剧

比起电影,朝鲜人更多的是看电视。朝鲜有两个电视台。一个是朝鲜中央电视台。平日每天下午5时至晚11时播放节目,星期天和“逢一”时间则是早上开播。所谓“逢一”就是每逢1日、11日、21日和31日播放。例如,9月1日虽然不是周日,但观众们早上一打开电视,仍能看到各种电视节目。

还有一个电视台是“万寿台”,只在周日开播。它有点类似于我国中央电视台第三套综艺频道,主要播放一些电影和文艺演出录像等,很受朝鲜人欢迎。

说到电视,就不得不说一下朝鲜的电视剧。在朝鲜,晚上八点会准时播放电视剧。朝鲜开始播放电视剧的历史始于1981年,当时的电视剧被称为“电视小说”,是朗读小说的画面和演员的表演相结合。一般由电台广播剧的演员朗读或表演,时长只有20至30分钟。这种“电视小说”的形式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观众们纷纷来信,要求看到“更长的、内容更深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朝鲜成立了电视剧创作团,开始了真正的电视连续剧编创和制作。1990年起推出了形式上比较完善的电视剧。被朝鲜观众公认为名作的电视剧有朝鲜功勋艺术家创作的电视连续小说《白金山》、电视剧《热望》、《未来的开拓者》等。电视剧导演也大胆起用新人,有时还会引进很多普通老百姓扮演角色。在电视剧写作方面,也鼓励非专业的乡土作家进行创作。例如,《大地哟,愿你永葆青春》就是由平安南道安州市平栗里的普通农场员金永凤创作的。家庭主妇李安姬创作的《汉拿的回响》也被推上了荧屏。

二十多年前,朝鲜一部《无名英雄》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巨大的反响。斗转星移,如今中国的电视剧在朝鲜电视台独领风骚。中朝之间有着良好的新闻、影视合作业务。中国影视部门每年都向朝鲜放送委员会(相当于我国的广电总局)推荐合适的优秀中国电视连续剧。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号称中国第一部室内剧的《渴望》曾在朝鲜引起巨大的轰动。主题歌《好人一生平安》也成为了朝鲜的流行金曲。直到现在,很多朝鲜人不懂汉语,却会用中文唱这首歌。

去年起,朝鲜中央电视台又播放了中国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和《陈庚大将》等。可能是因为只能接收一个台的缘故,这些好看的中国电视剧常常造成万人空巷的局面。一次,笔者与朋友去一家朝鲜餐厅用晚餐。平时热情周到的服务员却时不时就不见人影儿了。问后才知道,原来那一天是《红楼梦》大结局,姑娘的心思全被带走了。在播《陈庚大将》时,朝鲜人常常问我们,结局怎么样?其实,他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电视节目多得看不过来,他们看的电视剧我们有的也没看过。

与上世纪90年代有所不同,现在朝鲜电视台放的外国电视剧是只配字幕的原版片,而不是全剧配音。因此,很多学中文的人把收看中国电视剧作为学外语的手段,而又有一些人为了看懂电视剧,开始学中文。不经意间,中国电视剧为推动朝鲜人民“学汉语”作出了一些贡献。

除了中国电视剧以外,常播的还有俄罗斯的故事片以及俄罗斯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录像。体育和儿童节目等也很受人欢迎。在每年中秋节前,朝鲜都会举行全国“大黄牛杯”摔跤比赛,电视台会播放决赛的过程,并反复播冠军获得者牵走一头重1000公斤的黄牛的镜头。今年夏季南非世界杯时,虽然因技术原因,朝鲜只能录播前一天的比赛,但这丝毫未影响朝鲜足球粉丝们的热情。一到晚上七八点钟,别说大街上,连平时挤得不行的公共汽车上都变得很冷清了。

音乐和啤酒

朝鲜人能歌善舞,天性快乐,这从他们的文化休闲方式上就能看出来。

夏季的傍晚,在横贯平壤的大同江边,总会有不少青年男女聚集到一起,跳起集体舞。伴奏没有录音机、音响,而是吉他、手风琴等大众乐器。朝鲜人的文化艺术水平很高,孩子们从小就接受音乐教育,一些比较有灵气的孩子还会受到声乐或器乐学习的重点培训。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只要有两个朝鲜人一起唱歌,就一定会分成两个声部。

朝鲜电视台经常播出一些工厂或农民的文艺汇演。朝鲜每年还举办全国青年歌手比赛,有点类似于我国的“青歌赛”。优胜者也有获选进入专业团体的机会,因此竞争很激烈,收视率也相当高。

卡拉OK也渐渐走进了朝鲜人的生活。朝鲜人的家庭里越来越多地使用DVD机看碟片或唱卡拉OK。只是光碟有点贵,一张折合人民币50元左右。在朝鲜外汇餐馆的包房里,都会配有卡拉OK机,有朝鲜歌,也有中国歌。好一点的餐馆,还会有30分钟到一小时左右的文艺表演,最初是免费的,现在也要收取一定的表演费了。

朝鲜人爱唱歌,也爱喝酒。朝鲜中央电视台曾推出过第一个电视广告——大同江啤酒。这个牌子的啤酒的确好喝,口味清淡,酒香醇厚。在朝鲜大同江边主体思想塔附近,有一家被称为“大同江啤酒贩卖所”的啤酒屋,可以喝到大杯新鲜的扎啤。其他一些餐馆里也能点到很好的德国啤酒。酒馆、咖啡馆的内部装修也慢慢有了一些现代感。

不过,能到朝鲜外汇餐馆用餐的朝鲜人毕竟是少数。今年夏天以来,朝鲜男人下班后有了一个新去处——一种普通的酒馆,这类酒馆没有凳子,只能站在长条型水台边。辛苦了一天的朝鲜人可以在这里点上一瓶普通朝鲜烧酒或米酒,再配上一点明太鱼干或朝鲜小菜,和朋友侃侃大山后,再满足地回家。

虽然朝鲜人的物质生活并不太富裕,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快乐。春秋两季天气好的时候,风景秀丽的大同江边,绿草茵茵的牡丹峰上,会见到很多家庭带着简单的自制食物野餐、唱歌,让人感到一种放松和和谐。朝鲜人最看重的节日是中秋节。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朝鲜人在中秋节必须去先人的墓前祭拜,然后全家人在墓前一起用餐、唱歌,用这种方式实现古今团聚。

60多年前,一位美国作家写出了《菊与刀》一书,深刻剖析了日本民族的特性与其国家社会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为美国政府制定二战后对日占领政策提供了决策性建议。现在,似乎很需要一位作家深入朝鲜,写一本《金达莱与剑》之类的论文,深深把脉一下在外界看来颇为神秘、实则不乏情趣和浪漫的朝鲜人。

推荐访问:朝鲜 大众 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