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新理念,培育时代新农民

时间:2023-06-20 18:1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笔者根据新农村发展目标,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征,提出用新思维来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培育;发展;新理念;新农民

新时期,中共中央顺应时势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目标,推动城乡和谐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作为农业、农村工作者,在指导农村劳动力分配、投资理财、子女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和谐发展等理念上,要用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思维,来引导培育新型农民,助推新农村建设,着力落实上层建筑在新时期对农村发展的决策构想。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分配理念

据笔者调查,现阶段,三明市的农林牧副渔产值约占地区总产值的35%左右,农业经济特征明显,农业经济依赖度高,以农为本是基础,山、水、田始终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农村、农民要正确定位自己的主业和山、水、田自然资源的生产职能,理智善待“衣食父母”,不要随意烟囱四起、圈地建厂。发展首先要考虑对接与农字号密切相关的龙头产业,一是通过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作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员工,参与利益均沾、风险同当的“公司+农户”股份制经营模式,实现农村农民与龙头企业的优势互补、共富双赢;二是成立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统一“制定生产规划、签订生产合约、采购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等经营活动,规避单家独户难以应对的市场风险。同时,也要根据当地发展的重点产业、潮阳产业,适度转移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劳动力收益。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趋向调查资料显示,以人口出生年代为叛断标志,1970年是劳动力从业趋向的分界线,1970年前的多数从事农业产业(务农),1970年后的多数从事非农产业(务工)。这种趋势揭示了目前农村耕地经营,仍然停留在“人人享有、家家承包,户户留人耕、丘丘效益低”的流转缓慢、效益偏低的局面。结合当下实际,建议农村劳动力资源作如下合理分配:

1.不离土不离乡

40%~50%劳动力,在家乡从事农产品生产,保障食物供给;照料“衣食父母”,保护山、水、田自然资源。

2.离土不离乡

30%~40%劳动力,在家乡从事建筑、运输、经商、旅游、餐饮、加工、开采等非农产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3.离土又离乡

尽可能有20%的劳动力,打拼天下、风光世界,主要依靠地方的能人志士、乡土人才,从事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商贸、办厂,协同利用当地的可再生农业资源,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农民投资理财理念

根据农经部门和统计部门多年的统计数据测算,现在三明市多数农村家庭人口4~5人,强劳力2人,每家一年经营纯收入2.5~3万元,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占60%~65%,积累盈余1万元左右(生产能手年纯收入4~5万元,盈余2.5~3万元)。合理安排这笔积累金就能创造更好的效益,由于日常生活支出已经占用纯收入的大半部份(包含九年义务外教育),积累金的使用一般考虑生产、学习、保障、应急等四个方面。

1.扩大再生产投资

50%~60%积累金,用于扩大自己已经掌握生产技能而且市场需求看好的产业生产规模,及时更新换代生产所需的设施、设备以及安全可靠的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及时采纳新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技术,充分提高耕地、劳力、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效率。

2.学习教育投资

20%~30%积累金,用于子女教育和劳动者的继续教育。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金应占积累金10%~20%,劳动者的继续教育金占积累金10%。这里侧重阐述劳动者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农民既是一类群体,也是一种职业,担当着上至官员下至乞丐维系生命能量物质的生产重任,人类创造生命,农民延续生命,农民的贡献和社会价值是其他人群不能替代的,更不能用高低贵贱来衡量。随着时代发展,农业不再是刀耕火种低效行业,农民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传统耕种者,农业同样富含高科技要素,农民需要文化和科技知识武装,现代农民要掌握农作物、牲畜禽鱼的生长规律,掌握春夏秋冬气候与动植物同消共长的关系,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和规律,才能经营好产业。现代农民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培训、外出考察,提高自身的生产技能技术,用新思维新理念提升状大自己的产业。

3.生活保障投资

10%积累金,用于社保、医保、灾保等生活保障保险,一同受益当下国家给农民的惠民政策,解除年老后顾之忧,或化解人生之不幸。

4.家庭备用金

10%~20%积累金作为家庭备用金,应急突发事件。备用金的年终积存部份,转存子女教育金。

三、农民子女教育理念

子女是家庭的延续,家庭的兴旺繁荣,子女教育培养很重要。每个家庭要根据子女的喜好、特长,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人尽其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子女创造就业条件和谋生能力。

1.高等教育

支持优等生进入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学历教育,着重理论化系统化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子女进入高等教育,父母拥有荣耀外,更重要的是保持或提升后代人口素质,也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利家利国。

2.高职教育

支持好学上进的中下成绩的子女,进入高职教育。教育形势以“应用”为目标构建教学内容,测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行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并有适度基础理论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是农村好学青年理想的谋职门路。

3.技能教育

成绩不佳,年纪尚小的子女,不应轻易放弃技能教育。重点进入职校、技校,培养生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如数控操作、制作修理、烹饪加工、驾驶装载、导游解说等应用能力培训,创造就业条件和谋生能力。

四、农村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理念

人们在经营活动中,通常无偿使用公共资源致使“成本外摊”,或者无偿保护环境致使“收益外泄”,这种消耗或改善资源而不与资金相偶联的能量、物质交换活动现象,由于脱离了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直接导致人类经营活动滥用资源破坏环境。这种不和谐现象,需要国家的行政法规、经济措施进行社会调控外,在农村、农民的经营活动中,应多保护性地开发诸如矿产、土地、林木、旅游景观等不可再生资源,深度和广度地开发农产品、水源、风能、光能诸如此类的可再生资源(重点扩大动植物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既让家乡发展繁荣,又保持家园风景秀丽。因此,发展要注重可持续性,既要附合现代人需要也不影响后代人生存,发展不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在经济、社会得到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要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改善。

1.原始生态保护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甚至破坏,原始生态区越来越少,并且远离人类居住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功能调节区,这类区域所有动植物种群、溪河湿地、苔藓土石等,原则上不容丝毫破坏。

2.植被保护

是对我们居住地周边的植物覆盖密度进行合理调节,在人类进行砍伐、放牧利用时,多间伐少滥伐、草地不超载轮牧,实行砍伐与绿化、放牧与播植相同步,保持植被应有的覆盖率,以至不影响人类居住环境。

3.河流保护

一是对河流开发利用时,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栏截,适度捕捞水产资源,既要不影响上下游生物物种的消亡,又不致污染下游水源;二是在办厂、开矿时,同步建造和完善排污设施,不超标排放废烟、废气、废渣,不污染水源、土壤、空气。

4.土地保护

一是划定基本良田保护区,专为人类生产食物服务,以自给自足产粮区的耕地资源测算,每个人口需要划定0.8~1.0亩耕地为保护区。二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多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药剂,少用化肥农药及塑料制品,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地质量。

五、农村和谐发展理念

建设新农村,本质上是在贯彻落实邓小平的“共富”工程,协调城乡发展,让“先富”的人(或地区)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现在各地的能人志士、乡土人才,赶上国家的好政策,兴旺发达成就了一番事业,乡邻们有的敬佩有的嫉妒,也相当部份群体抱有仇富心态,对这些能人持有“钻政策空子,独占社会公共财富”的偏激认识。作为普通公民(事业成就能力一般的人),要正确理解“先富”与“共富”问题,积极调整心态,调动自己的能力潜能和家庭资源,跟上时代脉搏,主动联接乡亲能人志士,寻求帮衬发展致富。

1.“先富”有其必要性

一部份人(或地区)“先富”成为领头羊,把积累的资本扩大再生产回报社会。现阶段,人们的理财理念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摒弃短缺经济时期“有钱就存款”的守旧理财观念。“先富”人群原本就有灵活的头脑,他们获得原始积累后,都会利用资本扩大再生产,介入适合的行业,选择适合的项目,例如矿产开采、建财生产、旅馆餐饮、客运物流、农产品开发、服装加工等等,注入资本运营获取更高的收益,甚至立志创业,以实现个人抱负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虽然,他们的原始欲望都离不开“挣更多的钱”,如果把他们的“资本运营”活动功能,稍许放大些分析,都能证明这些活动,承载着某一环的社会调节功能。例如旅馆餐饮、客运物流、加工制造等运营活动,不仅为社会中的人力流、物质流服务,同时,这些行业所创办的企业平台,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也大量消费各类社会商品,与原有的国有、集体大型企业一样,链接各种物质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渠道,共同承担着服务社会的各项功能,推助GDP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共富”需要两组人群的共同努力

“先富”的人,要尽可能地给足弱势人群的基本权益,把他们当兄弟姐妹,不再翻版旧社会资本家与长工的关系,把弱势人群的劳动力、耕地资源及其有限的资金资源,授予股权的形式纳入企业经营,让乡亲们共同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同当的股份制合作模式。弱势人群,要珍惜发展机遇,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产销合同责任,维护共同的利益,推进双赢局面。

3.“共富”需要政府引导和监督

一方面要努力动员“先富”人群,积极带领弱势群体发家致富,发挥作用回报社会;相关职能部门要全程跟踪,介入监督“先富”人群作为老板、经理后,应该给员工的基本收益,以及落实社保、医保、法定假期等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作为弱势群体的员工,既要遵纪守法珍惜发展机遇,尽职尽责地经营产业,也要适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下,谋求两组人群的和谐发展、和谐共富。

推荐访问:新理念 培育 农民 农村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