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6-20 15:5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历史学科具有研究对象复杂、空间多维、地域广阔以及时间漫长等基本特点。利用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零散、复杂的历史知识纳入到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特点,梳理历史知识体系结构。利用思维导图理解各个历史知识点的相互逻辑关系,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时,思维导图的制作要能够抓住核心词突出主题,整体设计要简单明了,要跳出束缚形成个人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应用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由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是依据脑细胞向四周发射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辅助性、可视化的思考工具,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简单而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地开发人左右脑的潜能。思维导图能够运用相互隶属与相互关联的层次图把各级主题的关系呈现出来,还能够把主题体现的关键词与颜色、图像等建立记忆链接,并将大脑内部的发散性思维活动进行外部展现。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人们提高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近年来,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历史课堂教学,研究历史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使用技巧,以提升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在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部编历史教材每一课的课题下面都有一段红字,它概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是课前的导入语。导入是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

(二)教学实例

以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本课的导入部分有两个问题:中国的丝绸是怎么运到欧洲的?运送丝绸的商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辟的?笔者依据上面两个问题设计思维导图(如图1)。

教师用思维导图把导入部分展现给学生,既激活、衔接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又比较自然地导入了本课的主题。此思维导图使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一目了然,并对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路线和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这一思维导图,学生还可以预知本课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师生课堂活动的高效进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使课堂导入不仅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还能够让学生了解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工具,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案。一个精彩的教学设计,首先需要教师整体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内容,并周密分析每个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此时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帮助教师研究和设计完整的教学过程。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的过程,是教师解析教材内容及其关系的重要过程,也是教师将教学理念、教学经验以及教学重难点进行梳理并探索创新性教案的关键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加清楚地为学生展现每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和相互关系,使教学流程更加系统、有效。

(二)教学实例

教师在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进行备课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简明扼要——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而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庞杂,历史人物较多,课文文字主体主要包含了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等内容,此外本课中还有三道思维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史实研读题。

基于以上情况,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授课思路和角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唐朝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并分析其背景、措施及影响,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前后因果关系,同时了解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過程。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

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可视化等特点,能够使复杂、分散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既能使教师在备课时思路清晰、明了,防止有所遗漏和混淆,又有利于教师备课时自身知识的建构和授课时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知识。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的思维导图包括以下四级短语: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代的统治者(李渊、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形成的盛世局面;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如图2)。

此案例是教师基于教学设计的思路制作的思维导图。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改变传统的课程授课方式。除此之外,针对部分教材框架松散、内容凌乱的课目,也可以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防止遗漏。

三、思维导图在板书设计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课堂板书或PPT进行优化,尤其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初步接受系统历史知识学习的初中学生而言,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简单明了的思维导图,比传统板书和大块的文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除使用专业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外,使用彩笔进行手绘,效果也较好。

(二)教学实例

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手绘的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的思维导图(如图3)。

四、思维导图在单元或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就历史学科而言,思维导图更适用于单元复习或专题复习。部编历史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对于初步接受系统历史知识学习的初中学生而言,会让他们感觉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历史知识涉及领域众多,内容繁杂,难以把握主次、明确重点。这时候,教师如果运用思维导图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建立时空坐标,构建知识框架,就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实例

例如,对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艱难起步”主题单元的复习。该单元主题概述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相继使得中国的国门洞开。在内忧外患、急剧动荡的环境中,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中国人,开始了一场近代化的探索。洋务派从器物层面挽救民族危亡,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陈独秀等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解放思想,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因此,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探索的过程。而中国在技术、制度、思想文化学习之路上进行艰难探索时,西方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

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回顾历史,梳理知识脉络、巩固基础知识,探索问题、形成认识,学以致用、习题检测,最后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对比,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教材,思考三个核心问题:什么是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哪些历程?各项探索活动的人物、口号和主张、内容、影响?学生依次回答并及时补充、修正。教师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建构思维导图(如图4)。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单元复习思维导图包括四层内容。第一层:宏观把握近代化概念。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其主要特点是经济的工业化、制度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科学化。第二层:近代化历程及主要措施。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包括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政治的近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西方的近代化历程包括思想近代化——文艺复兴,政治近代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经济近代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层:中国近代化在不同领域探索的口号和主张。第四层:中国近代化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艰难曲折;西方近代化的特点:思想为首,政治、经济交织进行。

此思维导图意在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化四次探索运动的代表人物、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使学生对旧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学生只有从宏观上对本单元的主题框架有基本的认识,才能做到对学习重点了然于心。

之后,师生回顾部编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内容,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师生共同将中西方近代化的历程进行关联,对比中西方迈入近代化的异同(如表1)。这样凸显了思维活动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五、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突出主题

思维导图能够将思维可视化,因此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应该深入主题抓住核心词语,明确突出中心主题,将知识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解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各级思维节点之间,应该形成有意义的递进关系,否则会影响整个思维导图的发散效果。

(二)简单明了

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要简单明了,层次感明确,图形、色彩要清晰美观。教师还要善于使用联想思维、直观思维。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思维节点或向外扩展的层次和分级不要过于复杂和繁多,否则会影响学生读图和理解的效果。

(三)形成风格

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跳出传统线性思维的束缚,要不拘泥于形式,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化思考。同时,思维导图还要反映大脑思维的独特性,形成个人风格,实现自己个性化的思维结果和语言输出。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除使用专业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外,还可使用彩笔进行手绘,这种做法省时省事,方便快捷,也便于绘制成图以后的修改,效果较好。

(四)合理运用

教师要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切勿每节课都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单元复习课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看似零乱的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关联和梳理,从而形成一个合适、合理的思维导图支持教学

总之,思维导图能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化的、便于理解与记忆的彩色的图形,让知识学习和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视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大脑的潜在机能,实现左右脑协调发展,能够帮助学生优化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晓娜.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辽宁教育,2018(11).

[2]杨文舟.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邢文骏,胥阳.例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2018(11).

[4]吴丽莉.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应用辨析[J].辽宁教育,2018(11).

(责任编辑:赵静)

推荐访问:思维 初中历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