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实践课程价值的智慧

时间:2023-06-20 12:2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新课程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在实施“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实验中,对课程定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的核心及素养教育等基础课程概念进行实践,并针对性地进行了思考,作了相应教学尝试。

关键词:课程价值;策略;新课标

一、正确理解课程价值

从概念教学来说,“培养人文素养”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整合了历史、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文科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呢?基于这种朴素的想法,笔者尝试设计了《为了美好的未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由讨论,引领学生从其生活的周围环境为常例(环境、动物保护、名胜古迹等)突破,课堂产生了较强的亲和力,在这些耳熟能详的事例中体会到“历史与社会”的特征(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和基本理念。

从课程教学设计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如何才能迁移运用,把握策略,新课程注重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笔者针对性地就不同类学生得到不同类的发展,提供实现的可能性,使他们学会求和、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在系统的实践中,笔者注重与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相结合,总结出“历史与社会”教学各个核心内容的价值取向:

1.社会是怎样的

从本位上来说,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是研究社会生活,要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和整理相关社会信息;感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有所不同,有所变化。它以学生的感受、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的经验为逻辑起点,力求引导学生把个人生活的时空扩展到人类生活的时空,把个人的成长融入社会的发展历程,关注人类生存,关注社会命运,探究社会发展的奥秘。

2.社会为什么这样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探究技能与方法,探究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认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大趋势;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理解民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与传承文明的主体。它以中国的社会发展为线索,同时与国际社会的变迁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述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发展历程。本专题的学习和探究,可以通过中国社会发展这条主线的再现,将历史内容有机地融入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之中,充分认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前进中的作用,增强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树立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奋斗的志向。

3.社会应该怎样

新课标要求我们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的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认清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了解当今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了解当今科技发展与经济成长的特点,逐步形成促进社会进步的意识,面对当今的社会变动,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要充分认识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中国的国情,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抓住机遇,克服弱项,迎接挑战,懂得关心社会命运,参与世界竞争是每个青少年的责任。

二、寻找教学实践策略

在新课程实验中,笔者一直注重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开展“历史与社会”教育教学的实践策略,如“反思法探究策略”和“案例教学法策略”活动。

1.反思法教学探究策略

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学主体发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结果,还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为什么要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同时反思性教学要求以“两个学会”为目的,两个学会即“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它要求教师教学生“学生学会”,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教师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

黑格尔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反思法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发展问题,明确问题进行目的分析,不但要弄清楚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而且要区分真问题与假问题、个别问题与普通问题、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解决教学问题与实现教学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解决问题本身是一个目的,但教学的整体目的远不止于此。明确目的后,用何种手段实现目的更为重要。反思教学要求,先设想若干促使问题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入的手段,再比较择优。例如,《我为社区做贡献》的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公共卫生是如何?为什么要为社会做贡献?等等。笔者思考反思,为什么要设计这些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学生是否积极参加献计献策,有没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及教学目标实现等等。

综上所述,反思性教学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是现阶段培养学者型教师、加速教学专业化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尝试,它尚未完善的方面或环节,一旦被认识,将使人们大可用武之地。

2.案例教学法策略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某一社会生活现象或实际问题所构在的案例讨论、探究。实际在案件教学法中有两个重要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选择教学所需要的材料,从已有的众多材料中选择或组织案例,假如发现上课材料还不够,也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改写;二是要求学生必须为上课作充分准备,以便参与到案例讨论、研究中去。案例教学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场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并选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讨论、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它与传统灌输式讲授方法的重要区别在于它侧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知识的获取。例如,“黄河污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如何治理黄河污染方案,激发学生创新,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因此,学生要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磨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例如,“青少年与网格”案例,进行利与弊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灌输教学方法不同,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有一些可能是学生将走向社会要真正面对的实际情况或问题,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同时,案例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概念,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高。再者,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演员”,教师只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但学得生动,而且通过自己参与讨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教学效果就好。

案例教学法还有其他作用,如教育学生保持与现实社会的接触,关注社会生活,以及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等。

(作者单位 浙江省苍南县云岩学校

推荐访问:探索 实践 智慧 课程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