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二元对立理论的传统剧情片

时间:2023-06-20 08: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阐述了《战马》(2011)作为传统影片在类型上的定位,认为此片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传统剧情片。以“战士救马”为重点,探讨二元理论是否可以作为此部影片类型的划分依据。

关键词:类型;战争;二元对立;叙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227-01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个在各种类型电影中穿梭的导演。从惊悚刺激的《大白鲨》(1975),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幻片《E.T.外星人》、影片相关产品超过票房收益的《侏罗纪公园》系列(1993年起)、到讲述战争与人性的《辛德勒的名单》(1993年)、直至2011年上映的《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等,所有标志“斯皮尔伯格制造”的电影成了类型电影的典范。

一、以战争为背景的剧情片

《大众电影》杂志在影片上映之前的预告中将其定义为战争片【1】。究其原因是本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个颠沛流离的战马的归家的故事。但是影片中没有一处突出战争的血腥,或者试图通过战争的残酷反映战争的是非对错、正义与否,抑或是强烈的反战情结。而所谓“血流遍地”【2】更是无稽之谈。斯皮尔伯格也强调:“里面甚至连爆头的镜头都没有。”所以在上映之前定义为战争类型为之过早。笔者认为此片是一部规规矩矩的剧情片,影片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人性的视角。它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关于勇气、忠诚、和平与爱的故事。“类型可以是非常有伸缩性的、有弹性的,是随着不同时期的文化需求而不断演变的。”[1]虽然对类型也有影片性质的限定,但是随着弹性的扩张,两个类型之前很有可能发生粘性的接触。《战马》不管是从拍摄手法,还是形式风格来看,都是一部典型的、复古的传统类型作品。

战争,不管对于乔伊还是主人阿尔伯特来说只是一个偶然事件。战争对于乔伊或者主人一家痛苦生活并无必然联系。在战争爆发前,他们就已经开始了生存的磨难。似乎磨难是必然的,而战争只是加剧了这种必然。

二、抛开“二元对立”解读影像

其实二元理论自古希腊就存在,提出者是柏拉图。而“成与败。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等等对立词都是电影中二元对立理论的宠儿。本文对《战马》分析发现,这种二元对立在本片中并不适用。

约翰·卡彭特的现代荒诞剧“塑造了很多邪恶力量和正义力量的形象,通过许多不同个体表现出来。比如《午夜时刻》(1980)、《天魔回魂》等影片中塑造的正反形象。”[2]《魔界》三部曲(2001-2003年)、《哈利波特》系列(2001——2011)、 近期影片如《碟中谍4》等动作片正反两面设置历久以来成为好莱坞经典电影的形式。

“叙事结构(narrative)是一个常用词,指故事的结构布局、发展过程和讲述方式。”[3]对比关照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叙述方式,他十分擅长躲避或者说去除二元对立的设置。也就说影片并不指定哪一方为“正义”或者“邪恶”。《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的诉求就是“回家”主题,并没有指定敌方就是邪恶,也没有展现敌人杀人如狂,血流成河的残暴场景。《战马》在英国宣战前通告员指出:“英格兰和德国开战了!他们六点会敲钟,而下次敲钟就要等到战争结束了。”在战前,影片没有指明战争原因,更没有高喊:“我们是正义的,英格兰必胜!”等话语。战争结束之时,长官宣告:“让我们缅怀在战场上牺牲的兄弟,感谢上帝,结束了这场浩劫,(带给我们)这场胜利。” 战士们只是小声议论一会,广场便响起了预示战争结束钟鸣声。

抛开二元对立最突出的片段当属“战士救马”场景。战马乔伊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其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几度易主,乔伊遭遇了生命的威胁,好心人的救助,还有逃脱战场的疯狂。但是最终乔伊还是被困无人区,而等待它的只有死亡。战事稍停,敌战双方的士兵都发现了被困的乔伊。双方用尽各种叫声,企图唤起被困的乔伊。而救出乔伊的唯一办法就是跨越无人区,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敌人会不会打冷枪。德国的鸣枪警告,英国的长官的训斥并没有阻止一名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走进乔伊。英国士兵发现乔伊是被带刺铁丝围困,后悔自己没有拿钳子或者戴手套,就在这时德国士兵出现在他身后。好心的德国兵指出了救马的技巧。因相同目的走到一起的两个人,转移了话题,凝重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当两人需要更多的铁钳时,德国兵向德军求助。镜头马上转到了德军阵地,稍息片刻后,五六把铁钳同时扔出了阵地。几番轻松话题之后,乔伊摆脱了铁网束缚。最后,两个士兵因乔伊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争执,这是一种平和的争执,为避免引发战争,两个人决定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乔伊的归属。乔伊自然幸运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因为这是家的归属,是归家的主题。殊不知,救马行动使一战战场停止了五分钟的搏杀,从对峙到合作,没有一处预示某一方是正义或者邪恶。

小结

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电影风格自二十世纪十年代以来就被视为古典好莱坞叙事风格。“好莱坞电影叙述的故事包括一条连续的因果链,动因是某个角色的欲望或需求。通常的解决方式就是满足那些特定的欲望或需求。”[4]古典好莱坞风格成为电影史上的一个坐标,或者称之为参照系,影片被置入这个参照系中被动地划分为不同类型。影片《战马》自然逃脱不了好莱坞参照系的评判,不管它是否称之为战争片或者剧情片,因为它符合“一条链子”的需求设置,所以影片类型的定位又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在解读影片之前不能看到了战争场面,就将其抛入类型范式的划分线。

“士兵救马”作为原小说的重点段落成为了感动斯皮尔伯格的感情触发点,同时也成了观众感情的爆发点。在导演的精心结构设置下,战争没有成为叙事重点,反战情结并不突出,而“回家”作为主题,避开二元对立,更避开了善恶、正邪的对峙,成为影片的需求。制作者完成这个需求也自然而然完成了影片的建构。

注释:

【1】参见《当代电影》——《战马》中的人驹情,2011年第15期

【2】同1

參考文献:

[1]、[3]、罗伯特考克尔,郭青春译 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8-122页

[2]、 樊尚﹒阿米埃尔,帕斯卡尔﹒库泰著 美国电影的形式与观念(M) 175页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

[4]、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年,97页

推荐访问:对立 剧情片 传统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