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所有的牺牲都应该得到尊重”

时间:2023-06-19 20: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以往我们看到的战争影片都是弘扬英雄主义,展现正义一方的大无畏精神。而在《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是普通士兵在残酷战争面前的无奈。

被模糊掉的战争背景

《集结号》能拍成并上映几乎是个奇迹。” ——祁少华

《集结号》的故事发生在1948-1956年间的中国。在以往的国产影片中,对这场敌我分明的战争,往往展示的是宏大的战争场面。

冯小刚却试图打造一部与以往国产战争影片不同的,由普通士兵汇聚的史诗。以他们的视角去看待战争,去描述战争;以他们的视角去展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充分刻画战争中每一个个体内心世界的变化和人性的扭曲。在冯小刚看来,影片的主题应该是牺牲。“我们觉得所有的牺牲都应该得到尊重。”

而对于投资人王中军来说,《集结号》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影片主角是一个战争中的小人物。王中军本人有过多年当兵的经验,他说:“在电影表现手法上,以前国内战争电影中描写小人物的电影有所欠缺,而这部电影就讲一个连队,最大的官就是个连长,影片着重塑造的就是这群战士,这群在战争当中的普通人。将来看完电影你会记住很多士兵的名字,但我国以往的战争片中还是刻画将军们居多。在这一点上对我是有吸引力的。”他坦言这是他读过的剧本中,读得最细的一个,“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情节还是非常感动。”

“战争的背景,我们是把它模糊掉了”,监制陈国富对记者说:“毕竟讲的是国共内战,我们因此特意避开其正义、邪恶之名的争论,让观众看具体故事,而不是看战争本身。”

陈国富对《集结号》策划阶段的情况至今仍记忆忧新,“冯小刚导演对这个题材非常有热情,我一说这个题材可做,他马上打电话联系了著名的编剧刘恒,问他能不能写剧本,刘恒也感兴趣,就接下来了。”

这样一拍板,一项浩大的工程就开始了。陈国富说,刘恒写剧本也是呕心沥血,剧本两易其稿,此后的大小改动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华谊兄弟对《集结号》的宣传一直小心翼翼,而陈国富在谈及有关剧本修改的问题时也非常小心:“其实将上映的片子与冯导最初的设想出入不大。”他说。

然而有一些细节还是能说明一点问题。祁少华,央视《见证·发现之旅》主编,同时也是《集结号》姊妹纪录片《牺牲》的导演,对记者这样说,“我看过《集结号》的内部版,删掉的内容是相当多的,有的整场戏都被剪掉。”

“最开始,我觉得这剧本所触及的东西不好拍,即使拍了也不一定能上映。”祁少华说:“不过他们(指编剧方)也改了很多,另外华谊兄弟也发挥‘能量’,最终能拍成电影并上映,我觉得几乎是个奇迹。”

陈国富也说,其实刚开始拿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感觉,这样的题材很“悬”,“有些内容已经半个世纪无人触及了,现在一家民间的电影公司想做,能做得好吗?能做得下去吗?”他坦言,一开始他跟冯小刚、刘恒几个人谁的心里也没底,“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

“归根到底,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祁少华说,“以往我们看到的战争影片都是弘扬英雄主义,展现正义一方的大无畏精神。而在《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是普通士兵在残酷战争面前的无奈——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出选择。我觉得导演似乎想问观众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是一名士兵,你在面临必死的命运时会作何想?”

我们没有看到的《集结号》

“因为这是商业片,我要遵循商业片的规律。” ——冯小刚

“既使费了再多金钱和时间,但为了作品的完整和精彩,什么戏都是可以拿掉的”。冯小刚曾这样说。据了解,《集结号》电影配曲MV于今年10月曝光,冯小刚当时表示为了电影中故事的节奏和意旨的统一,狠心剪掉300多万的内容,堪称中国电影史上最昂贵的删节。而这其中“最精彩”的片段,则在MV中真实地体现出来。MV中的肉搏镜头、夜戏等,都是最终在电影里看不到的画面。虽然华谊官方推出了两个版本的片花,但都没有此次长达5分钟的带对白MV曝光的尺度大。

删改比较大的一次,是对“集结号”是否真的曾被打算吹响的细节。“这关系到‘九连’的命运,似乎也关系到剧本能否通过的问题”,祁少华说:“原来的设想是,团长决定派九连去担任狙击任务时,并没有打算吹响‘集结号’,换句话说,九连是被安排好去为了大局而牺牲的。其实,以几十人的牺牲换来可能是几万人的安全,这在真实战争中其实很常见。但这是电影,在我国目前的审批制度下,剧本最终改成了因情况紧迫,团长临时决定不吹‘集结号’,才导致‘九连’的悲剧。也许这也是编剧‘呕心沥血’的一个例子吧。”

另外,冯小刚他们起初还有几个其他版本的结局。其中有一个是:47名牺牲的战士依然是“失踪”而非“烈士”,谷子地在昔日的战场上挖战友的遗骸,风雪与煤渣布满他沧桑的脸,最后他被冻死在煤矿上。但是冯小刚选择了一个相反的结局,战友被追认为“烈士”,那天集结号在烈士墓前吹响,虽然迟到了7年。

祁少华给记者例举:从《地道战》等一批的“红色经典”,到90年代堪称“大片”系列的《三大战役》,都是八一厂拍的,而八一厂拍片肯定是弘扬主旋律。而且观众也习惯了国内“重大革命题材片”里那种从宏观角度看战争,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的手法。那时候的中国士兵在部队中自我意识是很小的,我曾采访过一个老狙击手,问他为什么打得那么准,他发自内心地回答:因为政治觉悟高,所以打得准。

“在《集结号》里,一个连的士兵是为了战役的大局而去牺牲,国内战争片从没有表现过这样的题材,其实在战争中,这样的事实有很多,但这一点恰恰也是审查可能难以通过的原因之一。”他说。

“有人说《集结号》堪比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可我不这么认为。”京城一家大型日报社的文化版主编邵延枫这样对记者说:“《拯救大兵瑞恩》是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的故事,对于正义一方,导演怎么煽情都不为过。越悲壮,越苍凉,越能激发观众心中源自历史深处的共鸣。而《集结号》的缺陷正在于此,因此在情感的纵深上显得单薄。”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把战争的背景模糊掉。可以这样说,不懂历史的,或者外国观众来看,都不知道是谁在跟谁打,谁是正义方?谁是邪恶的?谁胜?谁负?这都不重要,大家一起看九连的故事就好。”陈国富说。

有些东西由《牺牲》来讲

“电影加纪录片绝对是1+1大于2。”——祁少华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与央视合作,共同拍摄了《集结号》的纪录片《牺牲》,其中请到《集结号》主演张涵予作解说,讲述了多位老兵的故事。“我不想只拍《集结号》的花絮,因为对于这样一场具备深厚历史积淀的电影,只拍花絮我肯定不干。”祁少华这样对记者说。

“看《集结号》,一定也要看《牺牲》。”陈国富不但是《集结号》的监制,同时在祁少华拍摄《牺牲》时被冯导“派”过去任监制。“《牺牲》是《集结号》的纪录片,但不仅仅是片花,我们采访了很多当年淮海战役的老兵,力图使这部纪录片更忠实于历史的原貌。”

“《集结号》毕竟是一部商业片,两小时里要讲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难免有取舍。所以我说,如果你看了《集结号》,再去看《牺牲》,一定会感觉两者互相补充,更加充实。”

与《集结号》中“不知道谁打谁”相比,《牺牲》这部片中的战争背景被明确地定格在国共内战——或者说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或许,这也是《集结号》的导演与编剧们想出来的一个办法。北京一位知名影评人曾对此评述:单讲一个连英勇作战最后全部牺牲,它只能算是一个故事而已。而这个故事,不足以撑起深层次的内涵。

祁少华则说:“出于对战争背景、正邪概念的模糊,《集结号》没办法去过多地描述士兵的英勇、悲壮,这令导演在处理这方面时不得不非常小心,尺寸拿捏必须非常精细。就像编剧作的一些修改,如团长临时决定不吹集结号,或者最后得到一个圆满结局这类的例子,也显现出剧本在修改时的小心翼翼。”

“寻找《集结号》原著里的原型,我们就是抱着这样的任务去做的采访,结果找到无数真实人物和真实故事,这些老兵们讲述时眼中都含着泪啊!纪录片有一个好处,它只是纪录,没有包袱,没有压力。如果你说《集结号》的感觉像打擦边球,有很多东西,导演其实是绕开了不讲。那么这些东西就由《牺牲》来讲明白——这也是我们采取的手法之一。”陈国富说。

邵延枫说:“我们以往看到的都是‘为革命胜利牺牲生命’,我们看到的都是正义方战胜邪恶方,有没有人去想过战死在沙场上的双方的士兵?他们有家庭,有妻女,他们还年轻,他们也许并不想死。如果说《集结号》想展现这样一种残酷,那么其‘难产’的命运便不足为奇。”

从《最长的一天》到《冷山》

“冯小刚是一个很感性的人,《集结号》是拍摄条件最为艰苦的一部电影,在题材上也是他的一次大胆尝试。冯小刚是一个一直都会不断给自己压力的人,他发出这种感慨并不奇怪。但是我认为他不会真的退休,因为他是一个离开电影就不知道做什么的人。” ——华谊兄弟公司发言

以倒在地上被炸断双腿的步兵的名义,

以从空中掉下来,摔死的飞行员的名义,

以在坦克中被活活烧死的驾驶员的名义,

我们承诺:

这是最后一次战争,

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

……

1962年,美国福克斯公司推出一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纪实性电影《最长的一天》,记录了美军登陆诺曼底作战——被称为“D日”的一天。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这部被奉为经典的作品其实也走的是“宏观路线”:从国家领导人确定方针到各路将领运筹帷幄都有展现,而普通士兵几乎连名字都没有提。有趣的是,该片在放映后得到西方国家的一致欢呼,却遭到当时苏联政府的抗议,原因是“过分显露意识形态问题,夸大盟军在西线的英勇作战,而对在东线吸住德军主力的苏联红军几乎只字不提”。

但是,此后的欧美战争片逐步从宏大叙事中走向战争最基本的元素:人。1998年,一部《拯救大兵瑞恩》席卷全球,其中对战争中人性的刻画及盟军士兵的悲壮之情,至今仍被称颂。而在2003年,由裘德·洛和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冷山》,则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战争。其背景是美国内战,剧情对交战双方孰正孰邪也略过不提,观众看到的是一幅断垣残壁,民不聊生的景象,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战争中人性的扭曲与挣扎。

“也许正因如此,如果说《集结号》‘难产’,其原因也在于它是第一部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几十年前那场民族内部战争的电影,而与以往的‘主旋律’战争题材所不同的是,它讲的是人性。”祁少华说。

“对于战争电影的把握,西方国家也走过一样的路。”陈国富说:“同样都是大投入,都有大场景,但是从宏观到细微,从展现战争原貌到管中窥豹。战争就是这样,为了胜利,人命都是小事,我们就想展现一个真实的解放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解放军”,使《集结号》从创作初期就历经磨难,甚至于濒临难产。而它最终能通过审查并如期上映,祁少华将其归结为“时代的变化和审美眼光的变化”:“通过纪录片去补充历史知识也好,完全不管谁跟谁打也好,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有一点,他们看到这故事时会去想,如果我是谷子地,我会怎样?这就是人性。”

从发现原著到电影上映,冯小刚和他的“智囊”们忙碌了两年时间。当观众们坐在影院里看《集结号》时也许不会去想,两年间导演和编剧如何绞尽脑汁,剧本改动几何,镜头又剪掉多少……只是当一部电影最终完成,能够完整地呈现给观众时,剧中“王金存”的扮演者袁文康说了这样一句话:电影杀青时,冯小刚脱掉帽子,感慨地说:“从来没有这么累过。”这时,演员和工作人员才发现冯小刚的脸上几乎没有血色,头上多了很多白发,似乎是一夜间老了很多。

推荐访问:牺牲 尊重 冯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