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小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3-06-19 11:5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主要对红小豆栽培技术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红小豆;栽培;技术

小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小豆在我国种植面积及产量虽远不及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但它在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小豆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之一,除个别高寒山区外,各地均有种植,小豆为高蛋白、低脂肪医食两用作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既是调剂人们生活的营养佳品,又是食品、饮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种植方式除单种外,还与玉米、高粱、谷子等间作或套种。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小豆的产量和品质。

1 选地整地

红小豆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种植,尤其在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应避免选用过碱性土壤,前茬以玉米、谷子、小麦为最好,忌与豆科作物重茬,因为重茬可使病虫害加重,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减少,植株长势弱,杂草丛生,降低产量和品质,造成大幅度减产。一般采用2~3年轮作。整地可为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可消灭多年生杂草。春季整地一定要抓早,当土壤冻融交替时进行整地,整地包括耕地、耙地及耱地。耕深以20~30 cm为宜。耕地后及时进行耙、耱,使土壤表层细碎平整,防止土壤失墒,有利于播种,保全苗。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在小豆生产中,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选择优质、高产品种是关键。应选用品质好、稳产、抗病、优质的红小豆新品种,如白红5号、白红6号等。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选择饱满、整齐、色泽好的籽粒作种子,剔除不饱满、有病虫、霉变的籽粒。选择晴天晒种2~3 d。

3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保证小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北方春小豆播期主要受地温和土壤水分条件制约,一般当5 cm深的土温稳定在10 ℃~14 ℃时,即5月中旬至下旬播种为宜。切忌过早、过晚。可采用垄上开沟条播或点播的方式播种,播种量为30~45kg/hm2,播深3~5 cm,肥地适当少播,瘠薄地多播。播后及时镇压,播种同时施农家肥15 t/hm2左右,种肥三料或二铵100 kg/hm2左右。

4 田间管理

红小豆是喜温作物,由于春季气温低,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锄草、铲趟、松土,提高地温保墒,促根系发育,加速幼苗健壮生长。开花前进行3次中耕,第1次在2片对生真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第2次在第1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第3次在第3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封垄前进行,以利于防旱、排涝、防倒伏。因红小豆秆弱易倒伏,而且下部结荚很低,有时触到地面,在7月下旬,气候高温多湿,田间通透性差,下部荚易霉烂,封垄前应培垄1~2次,以利于防旱排涝、防倒伏。红小豆生长期需水较多,尤以开花前后是需水最多时间,这时如过分干旱,则显著减产,因此在干旱年分有条件的应灌水。

5 合理施肥

经济有效的施肥量,既可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又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合理的氮磷比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展,使植株既茎叶繁茂,又花多粒多产量高。钾肥和多元微肥,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增强光合效率,子粒大、成熟早,可提高产量10 %以上。以种肥为主,叶面追肥为辅。

6 病虫害防治

红小豆常见的病害有锈病、叶斑病、茎腐病、枯萎病和病毒病等。在防治上,应采用合理轮作、更换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增施肥料等综合农业防治措施,适时进行化学防治。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用80 %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6~7 d喷1次,连喷3~4次。叶斑病主要有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斑等,发病初期可用50 %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 %多菌灵500倍液,或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茎腐病生长期药剂防治,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50 %多菌灵粉剂喷雾。

7 收获

红小豆上部和下部荚成熟不一致,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三分之二的英果变黄时,为适宜的收获期。收获过早色泽差,小粒多。粒形不齐,收获过晚,易造成荚果开裂落粒,豆粒光泽减退。异色粒增加,品质降低。待豆荚成熟,子粒变成固有形状和颜色,水分16 %~17 %时,选择早晚、最好是阴天或刚下过小雨后进行机械脱粒。

参考文献

[1]杨如达,杨富,林凤仙,等.晋北地区红小豆低产原因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21—122,170.

[2]宋晓慧,张代平,吕明,等.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0(1):30—31.

推荐访问:红小豆 栽培技术 浅析 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