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绿豆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3-06-18 20:5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馕bviؚuޓiV('jZ.)Z)\?`4|^6^mM#]5O<7'(}85׍׽vMzǧ(bs롹^
ޖfz{Z+kjנʇ̺xyȝ۬^6ǹ>/wOї{iJjpiצʇ[nRr'q,6M
ki-->z{lۚ*'jwizk(~k)ݺk)hpzh|{z*kqj\yШ{^gޱ+uޖbaz)ݺkz見v˜r)y^b)azZ++y轫bvumz{脱贫致富的首选。重新认识绿豆生产状况,对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绿豆产业发展,优化种植业结构,创新产业链,促进鄂西北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1 鄂西北绿豆产业现状

1.1 生产规模与水平

绿豆属鄂西北十堰市传统栽培作物,历年来均有种植。2010年以来,十堰市绿豆生产发展势头良好,生产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占湖北省绿豆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湖北省统计局资料(表1)显示:2010-2013年,十堰市绿豆生产面积由4 870 hm2增加至5 340 hm2,占全省绿豆生产面积的比重由26.44%增加至44.95%;总产量由7 645 t增加至9 006 t,占全省绿豆总产量的比重由24.66%增加至58.48%;单产由1.57 t/hm2增加至1.69 t/hm2,逐年提高。

1.2 种植区域分布

十堰市的耕地中旱地占80%,且多为坡地、薄地,高岗山地,旱灾频繁。绿豆是喜阴植物,具有适应性广、生育期短、耐干旱、耐贫瘠、抗逆性强、播种适期长的特性,还有固氮养地的能力,适合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套种[3]。另外,绿豆经济利用价值高,属高蛋白、低脂肪、中淀粉、医食同源作物,是人们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适合在十堰市发展。绿豆作为十堰市特色粮油代表性作物在全市所辖的5县1市1区均有广泛种植,重点产区集中在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2010-2014年5年平均种植面积分别为920、1 200、1 210、1 292 hm2,占全市绿豆种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8%、23%、24%和25%;5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 168.4、1 927.6、1 721.2、2 951.8 t,占全市绿豆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4%、23%、20%和34%。

1.3 绿豆品种

近年来,十堰市绿豆生产面积和产量虽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主栽品种,种植品种多为老旧的地方品种,市售品种多、品牌杂,急需进行本地化栽培鉴定,筛选和培育适宜鄂西北十堰地区气候特点的优质绿豆新品种进行推广。立足现状,近年来十堰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所从全市所辖的5县1市1区收集9个地方品种,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以及周边省份引入吉绿3号、白绿6号、“522”、保942、“75-3”、鄂绿1号、鄂绿3号、鄂绿4号、鄂绿5号和中绿5号、冀绿11等10多个品种进行品种鉴定试验,着手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

2 鄂西北绿豆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领导重视不够,缺乏引导

绿豆属于杂粮类作物,长期以来一直被农民视作玉米、小麦等主粮的复种、补种作物以及田埂、坡地的填荒作物,没有得到农民的充分重视,生产均是自给自足自然性的,各级政府及各级农业部门过于强调小麦、玉米、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生产,对绿豆生产不够重视,对绿豆生产发展无规划,对绿豆的科研、技术推广及加工利用等方面引导不够,投入不足,使绿豆生产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2.2 种植分散,单产低,品种更新慢,栽培技术粗放

绿豆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劳动力投入比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差,产量低,成本高,影响绿豆生产的规模化进程[4]。农民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自由种植,多在高坡山岗和土壤贫瘠地块种植,种植分散,面积小,单产低,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品混收、混贮、混售,造成品种混杂,品质降低,商品销售等级下降,效益低下。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不够,绿豆品种长期得不到更新,绿豆生产多使用传统的地方品种,农民自产自销自留种,多数品种老化、混杂严重。绿豆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制定与推广力度不够,农民商品意识不足,多凭感觉和经验种植,栽培技术粗放,广种薄收,生产水平低。

2.3 市场价格不稳,流通渠道不畅

2000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绿豆价格呈现上涨趋势,2009年主产区吉林和内蒙古干旱导致绿豆减产超过40%,再加上游资的炒作,2010年绿豆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2011年绿豆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由于产量的变化和游资的炒作,绿豆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幅度大,不易预期的风险。与此同时,在绿豆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脱节,产销体系的断链状态,使农民的绿豆销售难,农民种植绿豆不容易赚钱,不如玉米等主粮作物挣钱多、有稳定的收益,农民种植绿豆的积极性不高。

2.4 加工水平低

目前十堰市绿豆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豆利用方式主要是生产绿豆芽,绿豆糕、绿豆沙等传统食品,加工多是小作坊式生产,没有大型绿豆深加工企业,现有一些杂粮类加工企业没有专门的系列化绿豆深加工产品,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产品属于低端状态,附加值极低,新型营养保健功能产品开发尚未起步,远不能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3 鄂西北绿豆产业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近年来,十堰市围绕南水北调工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山区特色农业发展,茶叶、烟叶、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已形成专业化的区域经济优势,并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农产品品牌,有效推动了十堰市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的强大动力[5]。现在重点以保护丹江口库区水质、推行“一控双减三基本”、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为主,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目标,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抓住机遇,转变思想,把发展特色粮油产业,推广绿豆生产当作一项重要内容和工作来抓,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宣传,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会、印发资料,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增加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提高栽培水平,疏通流通渠道,引导扶持深加工企业,培植龙头企业。

3.2 加强绿豆科技创新平台、推广平台建设

要加大对农业科研单位,推广平台的建设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绿豆新品种的研发、引进与推广,加快制定无公害绿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栽培技术水平,研究发展小型绿豆播种、收获机械,推进轻简化栽培,提高生产效率,健全品种研发、推广体系,形成上下联动。

3.3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生产条件

通过田间工程改造,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如通过坡改梯、薄改厚工程,对坡度在10°~25°的坡薄土和具有耕地开发条件的非耕地进行改造,同时狠抓农田水利建设,消除水利隐患,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工程,增加旱涝保收的高产田面积,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高产稳产标准农田。

3.4 转变经营模式,推广规模化种植技术

鼓励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使农田集中在家庭农场手中,形成规模效应,有效改善种植分散、规模不足的问题;同时集约化生产有利于提高栽培技术水平,扩大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程度,提升劳动效率,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5 健全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层次

健全销售、加工环节,培育和壮大绿豆深加工、购销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依靠十堰市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品牌创建,如“武当牌”;打造“纯天然、无公害食品”及“绿色食品”品牌,研发新型保健食品,通过精细包装后进入高端市场,提升产业层次。在扩大现有绿豆米、绿豆淀粉、绿豆沙等初级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同时,还要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通过贷款贴息、新产品开发补助、提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措施进行重点扶持[6]。因绿豆特有的消暑解毒功效,可以将此作为重点开发项目,开拓饮料、保健食品加工等渠道,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绿豆精深加工领域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程须珍,曹尔辰.绿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刘 慧.我国绿豆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J].农业生产展望,2012(6):36-39.

[3] 何录秋,尹月皓,张 亚.湖南绿豆生产存在问题与高产栽培措施[J].耕作与栽培,2012(4):53-54.

[4] 李玉林.绿豆生产现状及改善措施[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2008(12):20.

[5] 袁本华.鄂西北农业结构现状分析與特色农业经济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08(1):88-90.

[6] 高万里,齐伟谦.洮南市绿豆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吉林农业,2013(16):8-9.

推荐访问:绿豆 对策 现状 产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