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在群文音乐创作中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3-06-18 17:48: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群众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作为人类改造社会、政府自然的产物,在不同的民族中其形式以及特点也不尽相同,那么基于群众文化之上的音乐,实际上就是更加切合群众生活,符合大众口味的文化产品 ,在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群众文化音乐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开来,那么群文音乐与传统音乐的之间渊源由来已久,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公共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而本文则是从群文音乐创作的角度,对传统音乐的继承进行几点分析,并以壮族歌剧《壮锦》为对象,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传统音乐;群文音乐;传承发展;壮锦

引言

传统音乐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是它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无法脱离其他介质而单独存在的,而群众文化作为传统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介质,两者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传统音乐更多的源于民间艺术,是劳动人员智慧的结晶,而群众文化也是如此,在这个基础之上所发展起来的群文音乐更加能够体现音乐的民族性与通俗性。这些内容在我国民族音乐曲目以及歌剧曲目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壮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一、传统音乐与群文音乐创作之间的渊源

群文音乐源于群众文化,而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群众文化得以积累和沉淀,可谓人们的精神食粮。而群众文化音乐则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所发展起来的人民大众的音乐,也可以说是反映群众生活,群众意愿,群众面貌的音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群文音乐民族音乐同源的这个问题,因为民族音乐也是源于群众文化,同时对群众文化的范畴有所拓展和发扬。从石器时代到文明时代,人类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伴随着非常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自我解放的活动。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创造了文化,它是人类生命之源,而群众文化音乐与传统音乐都是源于这种群众文化。同样的道理,人类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经验智慧,在劳动过程中相互配合,交流,进而创造了语言,诞生了文字图画,后来人们为了表现内心的新怒哀乐,有时使用一些石块进行相互敲击,击打树枝,手舞足蹈,这便是音乐最早的雏形。随着时代的发展,部落以及人群聚集得以出现,文化便逐渐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也被逐渐烙印上本部落的特征,这便是民族音乐文化最初的雏形。比如:在灾难或者是盛大的纪念日、丰收的时候,有的部落会祈求上苍降幅于自己,他们采用舞蹈,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一来传统音乐便得以发展,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这些又都是最初的群众文化,是音乐开始发展的基础。由以上所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传统音乐与群众文化音乐的联系极为密切,并都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二、壮族歌剧《壮锦》所体现的传统音乐在群文音乐创作中的传承发展分析

对壮族歌剧的代表之作《壮锦》进行分析,研究其在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性,目的在于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传统音乐,使其可以被大众所认识和接收,实现艺术的大融合。具体分析如下:

(一)音乐素材选取的民族性

壮族音乐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就会非常强,《壮锦》歌剧属于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但与此同时它又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能歌善舞的壮族群众多年来文化与劳动的结晶,在音乐旋律与风格方面成功的传承了传统音乐的特点,而同时又体现了群文音乐的广泛性,这就是歌剧《壮锦》在音乐素材选取方面的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它选择的是壮族广为流传的一则神话故事,这则深化故事的主要展现了“黑衣壮尼的呀”、“嘹歌”、“八音”、“壮剧”等壮民经典艺术元素,采用了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将其进行了新的创作。在《壮锦》中每一幕都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传统音乐基调,以及壮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与韵味,将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场景融入到了音乐中,用最为质朴的韵律体现出来,这一点恰恰就是传统音乐在群文音乐创作中的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体现。

(二)音乐唱段创作的戏曲化与传统化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传承和综合了民间歌曲、说唱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特征,兼具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因素,其艺术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强调娱乐性,反映社会现实,完全迎合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中国歌剧的民族之路与传统戏曲密切相连,为了中国歌剧更好的发展,为了能创作出更多符合人民需求的作品,传承和吸收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就势在必行。因此,《壮锦》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创造手法,为中国歌剧音乐发展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1、音乐唱段对戏曲素材的吸收

“歌仙”是歌剧《壮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歌剧《壮锦》跟以往的歌剧不同,全剧中没有一句台词,每一幕的开场都是由“歌仙”用壮族独特的民歌起调转到下一幕。她那纯朴的、嘹亮而又不失高雅的壮语歌曲。作曲家在音乐的选材上付出了很多汗水。首先,吸收了广西北路壮剧、云南壮剧、广西壮族师公戏和壮族吊线木偶戏的器乐音乐,极大增强了歌剧音乐的特色和表现力;其次,歌剧又从京剧、越剧、闽剧等地方戏曲中汲取了营养,由中国传统戏曲的优美和抒情,“歌仙”完美地表达了属于壮家人的情与热。

2、音乐唱段对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的吸收

中国戏曲的音乐表现手法千姿百态而且各有特色,歌剧《壮锦》在音乐唱段中主要借鉴了广西的“桂剧”和当地民间的“彩调”的表现手法。桂剧,主要流行于广西东北及湖南南部地区。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在歌剧《壮锦》里,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发展,人物的心里状态经常处于矛盾与变化当中,而“桂剧”与“彩调”中的腔体形式丰富,满足了剧本的需求,因此在《壮锦》中常被应用。例如歌剧《壮锦》第四幕中阿妈的唱段《阿妈的诉说》的音乐表现。这是阿妈在即将离开人世时对孩子的嘱托,她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坚定的表达出她对寻找壮家美好幸福生活的执着。《阿妈的诉说》在《壮锦之歌》降B大调的基础上,采用了加花的手法使旋律音乐更为优美动听。本文通过对壮族歌剧《壮锦》的音乐创作特点全面、系统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到壮族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壮锦》展现壮族的古老传说和传统文化,领略壮族歌剧的民族艺术魅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壮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这种精神引领他们的一生,去编制那幅藏有幸福密码的美丽壮锦。虽然《壮锦》只是一部艺术歌剧,但壮族人民的精神永远不会褪色。创作家们用动听的旋律、精湛的演绎以及惟妙惟肖的舞台刻画,把剧中每个人物形象刻在了人民的心里,使人民不忘壮族独特的民族艺术。

结束语

壮族音乐所呈现出来的民族特色以及艺术风格是我国群文音乐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传承和发扬的,作为传统音乐的代表——歌剧《壮锦》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造诣与人文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本身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以及艺术特色就十分浓重,在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当今社会,群文音乐的盛行,也为传统音乐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平台,在群文音乐创作中经济发扬和传承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每一位音乐人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龙符,刘冰山.富宁壮族音乐活化石——坡芽歌书[J].民族音乐.2014(05)

[2]龙符.“歌海”天籁唱壮乡——壮族歌唱家恩荣泽独唱音乐会侧记[J].民族音乐.2013(06)

推荐访问:传承 音乐创作 传统 发展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