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3-06-18 13:4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该文分析了园林植物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各项防治措施均有其优缺点,必须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才能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害;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2-0075-02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main causes,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garden plant diseases. All kind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which must be adapted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vario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unification of economic,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Garden plants;Disease;Cause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園林植物病害指的是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贮藏、运输等环节,受到生物攻击或者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理功能被干扰、破坏,造成组织、形态、生理等产生非正常变化,甚至植株死亡的现象。

1 园林植物病害产生的原因

病害的发生是因为由某一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导致。病原为直接因素,可以直接导致病害,诱因属间接因素。病原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非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

1.1 生物性病原 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有害生物,被称为生物性病原,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寄生物、病原物一般属于生物性病原,在病害发生过程中被寄生的植物被称为寄主。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又称寄生性病害,是指一类因生物性病原引起的能够互相传播的园林植物病害,例如:一些植物不能直接寄生,但可以攀附绞杀寄主植物的枝叶,影响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寄主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部分可造成死亡,这一类植物主要为攀缘性藤本植物以及附生于植物表面的真菌,这一现象属于非寄生性的侵染性病害。

1.2 非生物性病原 除去生物外,所有对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利的因素称为非生物性病原,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多种因素。例如:叶片、果实、树皮因为温度过高造成的灼伤;植物因为土壤水分过低造成枯萎;低温造成的冻害;营养元素缺乏造成各类营养元素缺素症;由于土壤、空气中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人类日常生活、娱乐休闲直接对植物和它的生长环境造成的干扰、压力,最终造成植物生长不良等影响。非侵染性病害是指因非生物性病原造成的不能相互传染的园林植物病害。

2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策略

园林植物病害三要素:感病植物、环境条件以及病原物。根据研究可知,只要感病植物、环境条件、病原物三者中的一个被控制,就可以阻止园林植物病害,从而使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成功。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策略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2.1 杜绝和铲除 无病区的防护工作不能忽视,必须重视、到位,保证无病区无新侵染性病害发生;当无病区发现新侵染性病害,应迅速控制、消杀;也可以通过控制病原物接种体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使侵染不能成功进行。

2.2 免疫与抗病 要想提高抗病能力,可以栽植、培育具有免疫、抗病的品系、品种,也可以通过不同方法使树木的生长势、活动增强。

2.3 保护 保护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策略中,属常规策略。保护的方法主要是:在未感病的健康植物外制造一层保护膜,从而降低、阻止病原物侵染的发生。

2.4 治疗 发现已感病植株,要及时、全面采取适宜方法抑制病害,切断其发展的途径,如果采取方法得当,感病植株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3 园林植物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经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检疫、栽培、抗病育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3.1 检疫 植物检疫的实现,是通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层面所颁布的法令法规所完成的。承担植物检疫的专设机构会严格控制具有危险性的病、虫、草等不能随意传播,一旦发现传播,随即启动预案,防止其继续传播蔓延。植物检疫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策略中占据重要位置。

3.2 栽培 通过改善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管理措施的方法就是园林栽培防治法,具体操作是要使环境条件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有利,而对病原物滋生不利,从而达到直接、间接抑制甚至消灭病害。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良进行植物病害防治,在没有增加成本的同时也具有预防的作用,而且具有长期调控病虫害的特点。

3.3 抗病育种 同一种病害对不同品种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差异很大,因此选育出能够抗病的品种就成为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一环。生产上,广义的植物抗病性由以下3个方面构成,具体为:一是避病,园林植物通过一定方法在时间、空间上不与病原物接触,因此也就躲避了侵染;二是耐病,也就是园林植物具有非同寻常的耐受病害能力;三是抗病性,这是从源头上进行抗病。园林植物具有的抗性基因,可以以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的方式加以抵制,抗击病害的发生。

3.4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借助机械阻隔、热处理、射线等手段去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物理防治从理论上完全可行,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成本高、难以大范围进行等不足,因此生产中应用不多。

3.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顾名思义指利用一些具有毒性的化学药剂开展病虫、杂草等防治。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便于不同区域大面积的机械化操作。化学防治是病害大面积暴发时的唯一快速、有效的途径,正因为如此,化学防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会越来越重要。化学防治的缺点也很明显:含有对人畜有害成分,容易产生环境问题,植物抗药性的问题也会日益凸显。鉴于化学防治优点突出,且是病害大面积爆发时的唯一快速、有效的途径,因此只能是在使用过程中对不足之处逐步加以改进,例:选用高效、低毒无毒、低残留无残留的农药,不断对施药方式加以改良,合理、科学进行化学防治。

3.6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包括:广义的生物防治、狭义的生物防治。凡是通过生物手段进行的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均可称为广义的生物防治。按照此种定义方式,前面所提到的抗病育种,也属生物防治范畴。狭义的生物防治在现阶段仅指使用微生物对园林植物病害进行防治。狭义的生物防治代表了未来生物防治发展的方向。目前生物防治还未全面展开,主要在土壤传播的病害上进行使用。鉴于生物防治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的优点,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因此对生物防治的研究也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可以预见新的研究成果将不断问世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大平.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渝西学院学报,2003,4:58-60.

[2]葛祖跃.城市园林绿化主要害虫防治技术[J].森林病虫通讯,2000(4):37-38.

[3]张应刚.我国城市园林害虫的治理对策初探[J].中国园林,1999(2):21-22.

[4]蔡平,王滨.园林害虫的持续控制[J].中国园林,2001(6):68-70.

[5]宋瑞清,董爱荣.城市绿地植物病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张中社,汪世宏.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关继东.森林病虫害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仇兰芬,仲丽,任桂芳,等.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控现状及其对策[J].园林科技,2016(1):48-50.

[9]邹志燕,李磊.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园林植物保护,2007(2):65-67.

(责编:张宏民)

推荐访问:病害 园林 防治措施 植物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