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3-06-18 12:4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分析了高等教育教学的现状,提出教学改革应注重“能力为先、实践为上”的观点,并针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论述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3.028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in Hort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WANG Li-li, Riziwangguli·Supi, ZHAO Li, LI Ke-mei

(College of Agronomy ,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The viewpoint was put forwar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ability and practice first, throug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ving been analyzed. For Hort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were discussed from teaching mode,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etc.

Key words: hort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ability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园艺植物病理学》是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园艺植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园艺作物病害症状和病原识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病害防治技术等病害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1-2],其中以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制定出病害综合防治方案为教学难点,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3-4]。但课程建设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来自教师、学生、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学生和课程是影响教学质量的3个核心要素。以下就大学教学现状以及相应的《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做一探索。

1    目前大学教学的现状

1.1    课程教学以教师传授为核心,学生被动学习

在很多高等院校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仍像中小学那样满堂灌,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对大学生应该学什么、究竟学到了什么?该用何种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却不曾关心或关心不够。“填鸭式”教学使大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学习,他们学习往往没有目标、没有兴趣,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的东西没有用。长期的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主观能动性的锻炼和培养,导致学生学习不主动,创新意识缺失[5-6]。

1.2    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能力差

在教学实践中,实验内容通常是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只是单纯的模仿或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换言之,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被认为是辅助的,从属于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而对教学实践的内涵和体系以及实践活动的系统性研究还远远不够。此外,我校实验性教学设备不足,常用光学显微镜、体视解剖镜陈旧,实验用腊叶病害标本保存时间过长未更新,部分作物病害标本种类不全,新出现的病害标本未补充,加之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使得实验课变成“走过场”,认为完成画图作业就万事大吉,极少有学生去主动发现或探索问题。尤其是到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时,学生拿到相关题目却茫然不知实验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明显体现出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践中知识运用能力差[4-6]。

1.3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机会少、形式单一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虽然在课前或课后提出几个简单问题,但课堂大部分时间仅局限于进行大量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听课的反应不够注重。师生互动、集体讨论以及课堂提问引导等教学活动缺乏,使得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和单调的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师上课犹如在唱“独角戏”[3-6]。

2    教学应面向能力培养

课程是教学环节中的重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石。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2.1    教学模式的3个改变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指导思想是探索教学模式的3个改变:(1)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2)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以“课内外结合为主”;(3)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以“结果、过程评价相结合为主”。

“3个改变”核心思想体现在推行“教法、学法和考法”相结合、注重“能力为先、实践为上”的课程教学改革[4-5]。

2.2    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

教法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重要的引导、催化和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事先准备好教案、讲义、教学大纲等教学材料外,还应事先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或是实施园艺植物病害案例教学,以此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6-7]。

学法改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完成老师安排的探索性、综合性作业,以此提高对《园艺植物病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培养发散性思维,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及创新能力[7-9]。

考法改革:课程考核以往只注重期末结果考核,不能全面体现考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融入多种形式、多个方位的过程化考核。例如,期末试卷考核比例约占50%,另外50%分配于平时:上课情况、互动情况、平时作业以及实验报告等。甚至可采取一定比例的“优生免考”措施,令优生完成一项与课程有关的更能体现个人能力和综合水平的探索性作业来取代2小时的期末考试。

2.3    构建实践平台,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检验真知,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实践中,更能体现并培养学生个体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践既有课内试验,又有课外实践。课内试验应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基于问题的层次化、递进式、探索型实验内容,增加开放性实验,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同时,加强过程监管、过程检查和提问,增加实验操作考核。课外实践采取多种方式和形式,如学科知识竞赛、参加科研实习、指导学生申请并完成大学生科研项目、带领学生参观了解实际生产现场等。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扩大学生专业视野,激励学生动脑又动手,培养实践创新能力[7-11]。

3    小  结

高校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而实施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深化教学改革要求任课教师提升责任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以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虽然我校《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由于这是一门交叉专业的课程,课时数压缩、实验教学课时较少,且缺乏相关的实习基地,从建立完善教学体系到研究各种有效的具体方法中,都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改善和研究,我们将不断地总结和提高,以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来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怀方,刘凤权,黄丽丽.园艺植物病理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 徐冬梅.《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园艺,2012(19):74-75.

[4] 张茹琴.《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31-532.

[5] 莫南.《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问题分析及解决[J].职业教育研究,2011(2):105-106.

[6] 杨金红.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7-18.

[7] 张作刚,王建明,高俊明.《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教学与体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5(4):3-4.

[8] 刘志萍,陈力,吴俊.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6):1 867-1 888.

[9] 高学文,王源超,邵敏,等.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5(5):90-92.

[10] 张王斌,但红侠,朱天生,等.《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22(1):118-120.

[11] 张勤,张海丽,张绿水. 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天津农业科学,2013(7):89-91.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园艺 探索 课程 植物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