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景观形成期管理

时间:2023-06-18 12: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指出了园林绿地景观从施工完毕到最佳观赏效果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这个景观形成过程可称之为园林景观形成期或园林景观培育期。这个时期的养护管理是促进充满生机的生态艺术品逐步完善的一个动态过程管理。

关键词:园林绿地;景观培育;生态艺术品

1引言

园林绿地景观从施工完毕到最佳观赏效果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个景观形成过程可称之为园林景观形成期或景观培育期。这个时期的养护管理不单纯是简单意义上的浇水、施肥、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而是一个促进充满生机的生态艺术品完善的一个动态过程管理。因此,除园林植物的栽培管理外,还应包括园林景观效果的完善培育,生态环境的完善培育及生态因子的导入等几个方面。

2园林植物的栽培管理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作用除了固定植物体外,还担负着为植物提供养份、水份的功能,因此土壤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植物体的固定,还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及繁育。也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地的景观效果的形成及生态效益的发挥。所以说这个时期的栽培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土壤的管理,即把土壤管理成能够满足其上面所栽植物体生长需求的土壤。虽然在设计施工时尽量做到适地适树,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立地条件、机械碾压、工期等,致使园林绿地竣工后的土壤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景观培育期需对某些区域的土壤做进一步的改良或改善管理,最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适地适树,从而使土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什么样的土壤条件能做到在固定植物体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以满足其生长繁育的要求呢?一般来说,当土壤中大小孔隙同时存在,且总孔隙度在50%左右,而其中非毛管孔隙占1/5~2/5的情况下,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持水能力比较协调[1]。

2.1树穴土整理

这个时期的树穴土壤整理对以后的养护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以后树木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早日发挥各种效益,在接手管理初期,就应当对所有的树穴统一进行一次整理。对埋植过深的树木,应将多余的土壤清理掉,个别情况应将树木挖出后重载。因埋植过深,不仅不利于地温提升,同时还影响根部的呼吸作用,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树木根部生长及对水分养分吸收功能,从而最终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轻者造成生长不良,重者则逐渐死掉;树木埋植过浅,同样影响其根部的生长及各种功能的发挥,因此对于埋植过浅的树木,则应对根部进行覆土,将裸露的根部覆盖,同时将整个穴底抬高,重新作灌水土堰。这样不仅增强了对植物体的固定,还使根系的各种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2.2深翻熟化

对重点布置区域或重点树种还应适时深耕,以满足树木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对肥水热的相应需求,从而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深翻时间,一般以秋末冬初为宜。因这时地上部分生长基本停止或趋于缓慢,同化产物消耗减少并已经开始回流积累,深翻后正直根部生长高峰,伤口容易愈合,亦容易发出部分新根吸收和合成营养物质并在树体内进行积累,有利于翌年的生长发育。深翻后经过冬季,亦有利于土壤积雪保墒及风化。深翻的深度与地区、土质、树种及砧木有关。粘重土壤深翻宜深,沙质土壤可适当浅耕,下层有板结层或地基等残存物时,深翻深度以打破此层为宜,这样不仅利于渗水,还可在干旱季节利于补水,即在干旱时不能及时浇水的情况下,树木根系能够从土壤的较深部位吸水,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从而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通常情况下,需深翻区域的深翻深度与广度,最好比该区域的植物根系的分布层稍深稍远一些,以促进根系向横向及纵深生长,扩大根系吸收范围[2]。进行土壤深翻时,深翻深度可参照植物正常繁育对土层厚度的最低要求:小灌木45cm、大灌木60cm、浅根乔木90cm、深根乔木150cm[3]。实际操作时可比此稍深一点。深翻需结合施肥时,为防止土壤板结,最好施有机肥。对绿地中易积水部位应及时补设排水设施,并对因积水而造成的土壤板结及时进行深翻松土,以恢复土壤正常的结构及功能。

2.3地面覆盖与地被植物

利用有机物或活的植物体覆盖土面(如树皮、木屑、地被植物等),可以防止或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尘土飞扬,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湿度,减少杂草生长,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地被植物可以是紧伏地面的多年生植物,其作用除覆盖防尘外,还可以增加园景美观,又可占据地面竞争掉杂草。对地被植物的要求应做到:适应性强、有一定的耐荫力、覆盖作用好、与杂草的竞争力强,但与树木矛盾不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及观赏价值。常用的地被草本有:石竹类、萱草、酢酱草、鸢尾类、麦冬类、玉簪类等。木本有:地錦类、扶芳藤、常春藤、地被月季等。

3景观效果的完善和培育

由于园林绿地的建设常常受某些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施工期限及植物材料的制约,从而使刚刚建成的园林绿地景观效果不够理想。这就需要高素质的养护管理人员在进行正常养护管理的同时,及时对某些景观组织不当之处进行调整,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或在以后的养护管理过程中逐渐地进行完善恢复(特别是修剪过重的大规格苗木或需长时间修剪整形的特型树种)。

3.1不当之处的调整

不当之处的调整主要指园林植物配置方面,施工时因各种原因致使景观组织不到位的,应根据该区域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在整个景观培育期逐步进行调整。

3.1.1施工时为见效快而密植的部分

此部分应据该树种生长快慢及树木本身的特点及该区域的景观要求,在不影响过渡性观赏效果的前提下,应逐年进行疏苗,直至满足其成年期所需的相应生长空间,从而使苗木的体量及形态达到应有的观赏效果。

3.1.2立地条件不适应的树种

立地条件不适应的树种,情况主要有两种,即树种对土壤条件不适应及树种对气候条件不适应。对土壤条件不适应的,应对立地土壤进行更换或改良;对气候条件不适应的,应将树木移栽至小气候条件能够满足该树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中去。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对立地条件不适应的树种,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做到适地适树。这样不仅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园林景观效果的形成。

3.2不足之处的补充或完善

3.2.1造型植物的管理

理想的园林植物造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它是有生命的植物体,是不断生长和变化的,因此对造型植物的管理需要养护管理人员根据该树种的生长特点及造型要求,经过长期精细的技术管理和艺术加工而逐步形成的。 这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园林植物造型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贯穿于整个养护管理过程之中的一个景观逐步完善的过程。

3.2.2精细部位的管理

对园林绿地中精细部位景观效果没做到位的地方,需及时进行景观效果上的补充和提高。由于园林工作的特点,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在细部处理上很难设计到位,从而施工效果也相应受到影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养护管理的过程中,依据园林审美的要求和特点对现有景观再做进一步细化补充。

3.2.3修剪过重的大树管理

对于栽植时为保成活而修剪过重的大树,这个时期的管理,除加强栽培管理外,还应根据该树种的生长习性及树形特点,采取适当措施对树形做辅助性的调整和促进,使其早日呈现其应有的景观效果。

可以说一个好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师要把其管理的园林绿地当作一件有生命的生态艺术品来对待。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艺术美学素养,只有让这样的技术人员去管理,才能把真正意义上的园林景观绿地管理到位。对这个时期的园林绿地进行的管理是一个生态艺术景观再造及完善的过程。

4生物多样性的培育及生态元素的导入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不断增多,硬化面积不断增大。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结果是人类把自己给孤立了。城市长大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却破坏萎缩了。地上的生态环境破坏了,地下的生态环境也破坏了。有没有觉得我们在仰望高楼大厦惊叹其壮观的同时,是否也觉得有些茫然。此时我们的建设者们是否应静下心来俯视一下此环境生态能力的低下与残缺。现实既然如此,我们园林工作者作为环境建设的最后收尾者,能否在此基础上尽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在园林绿地管理这最后一个环节上尽最大努力,去促进园林绿化环境生态效益的发挥及功能上的完善呢,我们能否把生物多样性培育及生态元素导入纳入到园林绿地管理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4.1生物多样性的培育

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培育,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除把现有园林植物管理好及在此基础上将园林景观补充完善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生物多样性的培育。这个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培育的主要任务在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方面。如何改进目前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和措施应该是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培育的关键问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在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时,应做到尽量不用农药,培养或引进天敌,做到以虫治虫。改变以往的见虫就打,见虫就灭的传统防治方法。对于某些对树木危害不大的虫类,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是否能给其一个在园林绿地中生存的空间,这样做不仅保留了此物种,同时还会引来多种天敌,从而丰富物种的种类。对于影响景观效果、妨碍游人活动需要除掉的虫类亦应少用农药多用人工防治,以避免用农药在消灭此类虫害的同时对别类亦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园林绿地中生物多样性培育。

4.2生态元素的导入

生态元素的导入,即在相应的绿地中划出相对封闭的空间,给飞禽走兽营造一个安宁的生存环境。或在已营造好的环境中人为的放入一些适合在此生存的动物。如能这样做的话,将对生物多样性的培育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5结语

园林绿地景观形成期的管理从完整的意义上说,是一个以栽培管理为基础,以园林艺术审美为指导,来促使充满生机的生态艺术品完善的过程。这个时期的管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配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及艺术审美素养的人员担当此任。从而使园林绿地在经过一定时期的管理后,以期达到应有的景观效益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北京林学院.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2]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推荐访问:绿地 景观 园林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