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绿肥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3-06-18 08:42: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介绍了张掖市绿肥生产发展的现状及有利条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为当地的绿肥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肥生产;现状;问题;建议;甘肃张掖

中图分类号S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265-02

发展绿肥生产是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促进耕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扩大有机肥料来源,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饲草来源、促进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有力保证[1]。同时,积极发展绿肥生产,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举措,必将对张掖市耕地质量的提升、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张掖市绿肥生产发展的现状

张掖市从20世纪60年代初便引进种植多那夫、箭舌豌豆和苜蓿等绿肥作物,主要解决耕地倒茬和大牲畜的饲草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开始种植黑白豌豆,在作物行间进行混套绿肥,目的是为开辟肥源,扩大增加有机肥,改良土壤,面积逐年扩大到了逾1.33 万hm2。从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从种植品种、栽培方式上进行摸索,由过去的单种、间套种,发展到在旱作区利用休闲地单种豌豆、蚕豆等豆类作物,于农作物行间大面积推广间作、套种、混种技术,并且在川水区有井灌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麦后复种绿肥、小油菜、荞麦、谷子等多种种植模式,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赤地休闲为草田轮作,充分利用作物空间、季节差等有利条件,使绿肥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逾6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40%,以此达到了根茬肥田、茎叶喂畜、草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畜多,真正实现了培肥地力、促进畜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之目的[2]。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提出了“三压三扩”的种植思路,绿肥作物种植面积直线下滑。至21世纪初,绿肥种植面积降至0.67万hm2。针对张掖市绿肥生产现状,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指出应从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发展绿肥生产。一方面,从政策措施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另一方面,市、县农技部门积极组织技术力量,不断加大各类绿肥作物的品种选育模式、栽培技术等多项试验示范的科技攻关力度,把试验示范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绿肥生产的恢复性发展。截至2010年,全市绿肥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91万hm2,其中种植单种苜蓿、毛苕子、草木犀等1.15万hm2;单种绿肥作物面积达2 360 hm2;麦类套种复种毛苕子、箭舌豌豆面积达2 000 hm2,制种玉米套、间作针叶豌豆面积达666.67 hm2,加工番茄间、套种白豌豆和针对豌豆面积达506.67 hm2

2张掖市绿肥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

张掖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而且又是目前全国杂交玉米和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发展绿肥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一是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张掖市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气候,全年日照时间长,≥10 ℃有效积温高达2 200 h,昼夜温差大,灌溉便利,农作物栽培“一季有余,两季不足”适宜大面积绿肥作物的种植。二是耕地面积大。全市每年种类作物播种面积达25.33万hm2;其中仅制繁种面积逾8万hm2,尤其是制种玉米面积逾6万hm2,占总播面积的近30%。加之,山丹县、民乐县有半水地面积约2万hm2,为大力发展绿肥作物单种、套种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三是灌溉条件好。全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均属河井混灌种植区,水资源相对充足,加上近年来大面积推广应用高效农田节水新技术,使现有水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为扩大发展绿肥生产、减少化肥用量、培肥地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技术力量雄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各县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逐年充实。截至2010年,全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达到1 276余人,并且基层服务设施和手段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已配备齐全市县(区)开展土壤、种子、等化验监测中心10个,使其服务“三农”的功能和水平不断提高,为大力发展绿肥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3张掖市绿肥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思想认识淡化,观念陈旧

近年来,从各级政府领导到基层群众,都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观,认为以粮为纲的时代已过,从思想认识上对种植绿肥产生了抵触情绪,加之由于缺乏推广力度和资金的支持,导致种植绿肥进程缓慢。

3.2化肥用量提高,利用率下降

从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不施化肥,到70年代少施化肥,到80年代中期开始依赖化肥,化肥用量逐年增加。由70年代初的1.5万t,到80年代中后期扩大到15万 t,90年后期达最高峰,用量突破30万 t,增长了20多倍。施用量也由最初的150~225 kg/hm2,发展到了目前的1 500~2 250 kg/hm2,增长了近10倍。生产成本由过去的300~450元/hm2,提高到3 900~6 750元/hm2。化肥利用率由过去的58%,降低到目前的42%。不仅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对土壤结构、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也造成了影响,制约了绿肥生产发展。

3.3绿肥种植面积小,利用不合理

近年来,张掖市绿肥种植生产虽有恢复性的发展,但与过去种植面积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面积徘徊在1.73万~1.87万hm2之间,只占总播种面积的8.1%~8.8%。究其主要原因,除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外,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在引导种植上存在许多问题,致使种植模式只能是以户为单位的小面积种植,并且品种多乱杂,无法形成较大规模。尤其在对绿肥的利用方式上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还停留在种草养畜、翻压还田的传统模式上,对绿肥作物的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尚未形成规模,直接影响了绿肥经济效益的提高。

3.4绿肥作物品种少,试验研究滞后

发展绿肥生产,品种是关键。近年来,张掖市在绿肥种植方面,各县区虽然面积都有所扩大,但品种多以自繁自留的老品种为主,既没有建立稳固的区域繁制种基地,也没有引进外地新品种进行规范种植,品种极度缺乏。另外,在绿肥种植技术方面,由于各县区没有投入较多的技术力量开展种植模式、品种选择等方面的试验示范研究工作,只注重在示范点上进行间混套种植面积的落实和指导,更深层次的试验示范工作尚未开展。由此给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制约了绿肥生产的快速发展。

4张掖市绿肥生产发展的建议

4.1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大力发展绿肥生产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坚持不懈努力的工作。县乡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必须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发展绿肥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作为农技推广部门,必须以高度负责和奋发有为、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积极主动向各级政府领导建言献策,发挥好参谋和指导员作用,及时准确地提供分年度发展规划和各类种植信息,以取得各级政府领导在政策、资金和人力上的关注和扶持,确保绿肥种植面积的顺利落实。其次,各县区农业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光盘等多种新闻媒体,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引领工作。每年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机动灵活的科技宣传培训,以绿肥种植技术、品种选育和不同栽培模式为重点,采取由浅入深、座谈访问面对面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干部特别是种植农户能够了解和掌握绿肥种植操作技术[3];再者,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绿肥种植利用重要性和全面普及绿肥种植知识的讲解,强化成果展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对绿肥种植利用的重视和农民群众对种植绿肥的认识,不断增强群众种植绿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确保绿肥生产快速、健康、全面发展。

4.2认真开展试验,抓好示范样板

各县(区)必须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在各种植区域,按照试验、示范、推广同步进行的原则,建好试验田、抓好样板田,扩大示范规模。每个县都应以建立“百亩试验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区”为目标。试验田以区域自然气候特点、种植作物来确定,试验方案要合理布局,规范设置科学管理,真正建成集科学研究和成果展示为一体的高标准试验田。应以品种选育、种植模式、栽培管理以及综合利用等较为成熟的技术集中展示示范田。在技术方面,每个示范田必须固定有专人负责,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灌水、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栽培管理机制。设立明显标识牌,让广大农户能看得见、摸得着,提高农户的感性认识的接受种植技术的信心,使其真正成为辐射带动的样板田。

4.3建立留种基地,扩大种植规模

发展绿肥生产,种子是关键。针对张掖市在绿肥种植方面长期存在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各县区应依据区域种植面积、品种布局、发展规模,以乡村为重点,选择2~3个品种,建立不同绿肥作物的品种生产基地,一般每个品种留种田面积不少于6.67 hm2,种植面积最好在20.00~33.33 hm2。既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又加强了县与县之间种植品种的调节,为绿肥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提供坚强保证[4]。

4.4创新种植模式,提升栽培水平

各县区农业推广部门应积极探索,把传统种植模式与现代种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力求通过3~5年的共同努力,找到适宜当地区域内示范推广、单种、间作、套种和复种等多种种植绿肥作物的新技术集成模式。例如:在沿山区山丹、民乐县区,继续推广利用山旱地和半水地单种豆类作物,井灌区麦类作物套种和麦后复种毛苕子、箭舌豌豆等作物模式的同时大力示范推广在垄膜沟灌马铃薯行间作鹰嘴豆、白豌豆技术,毛苕子与箭舌豌豆秋后单种技术,以及麦收后复种绿肥与复种常规饲草(小油菜、大小麦)翻压、还田等多种型栽培模式;在平作灌区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区,应把解决好制种玉米垄膜沟灌行间作针叶豌豆、甜豌豆、鹰嘴豆等豆科作物作为重点,并大面积推广。在制种玉米播种前,将准备好的豌豆种子播在玉米沟内,种2行,下种量150 kg/hm2,从播种到收获只需要80~90 d,不影响玉米正常授粉。这样不仅可解决长期连作带来的耕地质量下降、病虫害危害严重、产量逐年减少、化肥用量居高不下的问题,而且可达到粮肥间作以草肥田、以肥代肥的培肥效果,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4.5加强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现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生产的商品化,绿肥作物生产如果脱离了商品化过程,就很难实现预期目标,而商品化则需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因此,各县应把绿肥生产与龙头企业合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形成较大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5-6]。近年来,各县区在发展绿肥生产中,一方面,与县区各制种公司合作,由农业部门提供良种,农户进行间作套种。据调查,种植各类绿肥作物可增收逾3 000元/hm2;也为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料。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一些大型草叶公司和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开始由种植规模化向商品化、市场化动作。这样既解决了广大种植农户的后顾之忧,而且也为落户的加工企业和草叶公司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实现了农户与公司互利双赢的目标,由此带动张掖市绿肥生产的快速发展。

5参考文献

[1] 西北干旱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木集成研究及示范项目简介[J].甘肃农业科技,2010(3):3.

[2] 恢复稻田绿肥生产增粮高效提升耕地质量[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2):3.

[3] 范厚明,梁黔云.高海拔地区粮—绿肥分带间套轮作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B12):54-56.

[4] 刘榜杰,唐小付,李明昌.南阳镇绿肥的生产现状及其高产栽培、综合利用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10(4):27-30.

[5] 聂军,廖育林,彭科林,等.湖南省绿肥作物生产现状与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09(2):77-80.

[6] 王秀芝.绿肥对土壤的培肥改土作用和合理利用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6):92,89.

推荐访问:张掖市 绿肥 建议 生产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