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17 13: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国的资产管理起源于银行理财业务,信托、基金、券商的发家某种意义上都得益于银行理财的扩散效应,迅速膨胀数年之后,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我国的资管行业迎来了统一监管的新时代。同时,作为上游市场的主力军,银行资管业务面临的挑战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其规模在2018年出现了自诞生以来的首次下降,并直接影响了整个资产管理产业链条。因此,本文在简要分析“资管新规”出台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对中国商业银行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后对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业务转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资管新规;商业银行;影响

在利率持续下滑,银行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银行获取客户、持续成长的重要手段,但刚性兑付的历史痼疾在逐渐国际化的中国金融市场中急需解决。同时,银行表外业务从“不足”到“过剩”的问题成为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灰犀牛”,通道业务隐患重重。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正式发布,提出了净值化管理新要求,严格限制非标资产投资,进一步细化风险管理要求,并且鼓励资管产品投向债转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领域。最终,要达到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目的,将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纳入统一的监管标准之下,使金融风险可控。

一、背景分析:防范“灰犀牛”,保护投资者

银行业曾经作为“大而不能倒”的代表性行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终于意识到这种盲目自信导致的严重后果。这次金融危机主要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打破了银行巨头“大而不能倒”的神话,并在整个世界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欧美等发达市场和国家纷纷出台新的监管政策,积极筹备和研究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回到国内市场,我国金融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例如,截至2019年2月末,我国银行业的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共计26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1%,这个数字是2018年GDP的2.94倍。银行业处于整个金融业的核心位置,一方面与广大的人民群众相关联,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包括货币流通、企业投资等。因此,银行业的稳定事关国计民生,是政府理应重点把控的节点。但我国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金融市场乱象丛生,其中银行表外业务成为潜在的“灰犀牛”。

通道业务是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壮大的原因之一,银行通过在通道业务下进行的各类投资由于不在表内资产中体现,因而其风险短期内不易被市场察觉。许多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等机构层层嵌套获得银行融资。以沿海城市为例,2018年中旬,其二三线城市房价增速仅5%不到,远低于我国GDP的增速,甚至未超过部分城市的GDP增速。另一个银行通道业务的领域是近些年高速增长的P2P行业,而近年来逐渐爆发的各类跑路事件也值得警惕。P2P风险的加剧、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等等逐渐而来,这不仅仅是某一项业务的风险,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被淹没在灾难之中的资产都是来自那些猝不及防的普通储户和纳税人。基于上述背景,规范业务,严控风险,是银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资管新规”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资管新规”主要强调规范银行资管业务更加合理化、健康化的发展,保证银行相关业务开展能够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防范,同时改变国内投资者风险投资的意识。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该规定出台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1)净值化管理常态化,彻底打破刚性兑付

银行业的理财产品作为国内通道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截至2018年末,我国总计有40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存量非保本理财产品,此类理财产品共4.8万只,余额达22.04万亿元。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会给投资者一种“假象”,那就是在投资人不关心所投资的理财产品标的类型的情况下,默认银行理财产品能做到刚性兑付。作为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默认规则最大的区别,不再实行刚性兑付是此次新规的重大变化之一。产品能够实现净值化管理,势必将颠覆现有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体系,商业银行先前模式下的销售、投管和运营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首先,银行营销人员需要具有更强的专业化能力和营销能力,因为在净值管理的目标下,新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息,这可能造成以往的低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更加迟疑。其次,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将以净值增加为目标,这就要求资产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把控能力;最后,在运营体系方面,银行会有所不适,因为净值型产品的估值、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比以往都更加要求严格,需要更加系统化的流程管理。

(2)非标资产投资多重限制

首先,存量整改问题。过渡期内做到存量资产和产品的稳妥、有序降压,主要通过自然到期或转表内处理,必须同时兼顾资产、负债、流动性和损益等指标,对于部分期限长、收益低的资产,整改压力较大。

其次,非标资产的界定问题。本次“资管新规”对非标资产的具体概念和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也就是说,以前业内存在的“非非标”(如同业借款、“明股实债”级结构化资本市场业务等)无处遁形,如果将这些严格定義为非标,将会造成很多银行非标额度超标,必须及时压降整改。

最后,非标资产的期限错配问题。资管新规中要求配置的资产期限不得短于实现的产品期限,这样就会遏制现行采用的期限错配方式。资管新规不仅仅是对新增业务有了限制,对于存量业务的非标资产转标也增加了压力。

(3)资管业务的全面规范

首先,“资管新规”对于去杠杆、限制嵌套的要求,将严重打击“擦边球”业务的可行性,限制了监管套利、多重嵌套业务的开展,并对存量业务提出了整顿要求,更加规范银行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其次,“资管新规”明确了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各类标的,并要求在宣传手册中载明投资标的比例等,做到信息充分公开。最后,“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与银行存贷款等表内资产充分隔离,这将有效防范银行通道业务的继续壮大。

三、国内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转型策略

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下,银行资管业务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監控,这就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提前布局,迅速转型。

(1)商业银行要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

“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进行了一些指导性的调整,例如,从之前重视资金来源转变为当前重视对资金来源的监管。按照过去的发展思维,很多商业银行脱离实体经济太久,现阶段,不得不转变思路,实事求是的制定理财业务整改和转型计划,适应监管要求,为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发展发挥真正的价值。

宏观层面上,当前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其中,重点领域的建设项目需要有创新的金融模式来对接。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努力探索优化的资金供给模式,最大程度的提供稳定的发展资金和金融支持。

微观层面上,商业银行需要积极主动的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合作,拓展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新领域,为创新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创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融资服务、金融咨询服务等,并促进产能过剩企业去库存、降杠杆,支持企业业务结构的转型升级。

(2)调整非标业务发展模式

首先,资管新规下,银行资管的非标业务转型的核心应立足为“业务定位”的调整,由规模发展转变为利润提升。由于资管新规的限制,非标业务在不能形成规模支撑的情况下,应该更多地回归“项目投资”的本质,以创造利润为目的,通过发现高收益项目、提升项目议价能力来对冲规模下降的影响。

其次,以往的银行资管对于非标业务项下的底层资产的投资策略基本均为持有到期。但在资管新规之后,底层资产应该更注重其推出路径,除持有底层资产到期外,还应该考虑底层资产通过公开市场退出、流转交易平台退出、提前确定资产受让方退出等多种路径。

最后,原有银行非标业务因其规模需求及人员配备的限制,在融资产品的提供上,多以设立同质化产品批量装入资产为主。随着非标业务目的向“利润中心”的转变,银行资管将可以将融资客户进行垂直细分,针对一类甚至单一的客户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

(3)资产管理产品的设计和管理更加精细化

从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化发展是生产的必然规律,因为集约化发展就要求资产管理产品从整体设计到全面销售都要个性化、精准化、细节化,才能与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匹配。首先,要把过去的“一锅炖”变为“炒小灶”,商业银行的资金池需要严格、规范、合理的管理,不同期限的产品,不同期限的资金都要有对应,以此来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期限和资金的错配情况。其次,银行理财业务长期化特征将更加明显,在进行资管产品设计时,长期性因素将需要考虑进来,因为期限变长,利率、汇率和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大,从而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精细化考虑。

最后,新的产品更需要对客户的需求有深层次的分析。由于客户之间在风险偏好、收益率、流动性和投资期限等方面的差异性,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如何优化产品、完善质量、个性化服务是商业银行下一步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对私行客户,他们掌握的可供投资的资金非常可观,但是对产品的质量和产品所带来的收益要求都很高,这样就要把产品做到个性化、定制化。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更加注重其私人理财业务部门的发展,尤其在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和优化,专业、贴心的管理服务,专业的人员配备等方面,未来,随着高净值人群的不断增多,这些客户越来越重要,也必将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夺的重点对象。

四、结语

金融的核心在风险,银行的未来在服务。“资管新规”的落地进一步促进了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机构,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风险,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调整非标业务的发展模式和投资规模,提高资产配置的核心竞争力,设计更加精细化的资管产品。最终,进一步落实“资管新规”的相关要求,助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鲁晓琳.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影响几何?[J].金融博览,2018(1):58-59.

[2]刘媛媛,何涛,王军.大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道[N].证券日报,2018-2-10(A3).

[3]牛泽林.资管新规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20):83-84.

[4]数据来源:证券时报:《银保监会: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65.99万亿元同比增7.1%》.

[5]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 industry/201806/649605.html.

[6]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2018年银行业理财总体平稳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持续“双降”》.

作者简介:唐隆昊(1992—),男,汉族,贵州人,本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新规 我国 影响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