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社会思维方式

时间:2023-06-16 14:0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

当今,是一个追梦的时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亚洲的梦,也是世界的梦。在这个辉煌的追梦时代,人们都会自然地、自觉地、自愿地努力去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新,呈现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局面。

这诸多的创造与创新,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这就是大智慧。大智慧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为此,钱学森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就大力倡导开展思维科学研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我国研制智能机提供理论基础,二是为了大力提高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学》这部书诞生了。这部书,由本刊总编辑于童执笔,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刘奎林教授、北京大学赵光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田运教授、哈尔滨速读学校王功玲校长、哈尔滨师范大学陈明文先生、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胡珍生教授等专家学者集体创作而成。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不研究创造思维,不懂得创造的规律,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为此,本刊2015年特辟《创新思维学研究》专栏,连载《创新思维学》这部书,为追梦征途上的人们,增强创造与创新的思维能力。

人类的文明史表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发展着的。而精神生产的发生发展又是以社会思维,即以集体思维为杠杆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倡导科技人才工程、知识创新工程,重视社会思维方式的研究。

第一节 社会思维方式范畴

社会思维方式的概念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首先提出来的。钱学森教授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在对人类思维进行全面、深刻、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的思维形式除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特异思维外,还有一种社会思维。他指出:“人的思维是不是集体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要认识客观世界,不但靠实践,而且还要利用过去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什么知识都不用,那就回到了一百多万年以前我们祖先那里去了。所以,人的思维质量的好坏,一是靠社会实践,一是靠知识,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所以,人的思维是集体的。”社会思维的核心在于它的发生和发展是集体性的,所以,社会思维亦称为集体思维,即社会(集体)思维。

一、什么是社会(集体)思维方式

所谓社会(集体)思维方式,就是指它作为现实社会意识(集体意识)的集中反映方式,是综合运用现代思维规律和各种思维方式于现代社会群体意识、集体思维发生和发展的演化之中,从而科学地把握群体意识形态及趋势的一种集体性思维方式。人的思维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一种自然过程,但是思维的存在和发展流向则离不开社会实践和历史环境,而社会实践又多属人们的集体实践,历史环境又多指整体性大环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思维是集体的,是一种集体性的社会思维。恩格斯指出:“什么是人的思维,它是个人的思维吗?不是。但是,它只是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而存在的。”这里,一方面是说人的思维是集体的,另一方面是说这种集体思维是在长期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复合体系。而个人的思维只不过是集体思维的组成因素。正因为人的思维是集体的,才为社会思维形成提供了精神系统基础。

二、社会(集体)思维方式的性质

从思维的历史看,人的思维一开始就是集体的。从思维内容看,人类思维的发展,一靠实践,二靠知识。人类的意识和思维的发生发展都是群体的实践和智慧等方面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促成的。其实,人的思维、智力是按照人们如何学会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而发展的,这是一条重要规律。只有社会实践才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社会实践是形成人类正常大脑机能和发展人的智力的决定因素。人脑必须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信息刺激,才能正常发育,促进人的智力发展。知识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和自身认识的结晶,是社会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对于人们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的文章,感伤的正是仲永虽有高超的天赋,却因没能努力学习终成平庸的故事。这说明只有知识丰富,才会思维高超。人类思维是从形象到抽象、由集体到个体逐渐发展的,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规律。原始人集体表象的思维方式具有形象性特点。不仅形象思维具有集体性,而且抽象思维也具有集体性。抽象思维不但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而且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和交流思想的产物。任何科学逻辑都是人们认识的历史总结和概括。逻辑思维同人们的实践和语言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人们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才在人的思维中按逻辑的“格”固定下来的,并有着公理的性质。灵感思维也不单纯是天才头脑中偶然突发的顿悟,更不是神灵的感应,它离不开社会需要和知识积累以及信息的激发。由此可见,人类社会思维力量是具有强大威力的,各种思维规律的形成和发展都同社会(集体)思维密切相关。而凡属精神、文化、意识领域的创新,又都离不开社会思维的传播、协调和凝聚作用。所以,创新的系统工程科学运用社会(集体)思维威力,便是人们的最佳选择。

第二节 社会思维方式的特点

创新者运用社会思维方式同运用其他思维方式一样,都具有思维本身的那种客观真理性和价值性。真理性是思维和思维对象间相互关系的属性,即回答所揭示的规律真与不真的问题。价值性是思维结果(结论)善与恶的问题,即是一个实践作用问题。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社会思维方式所具有的特殊属性。

一、历史承继性特点

社会思维作为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历史承继性。因为任何一种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发展变化是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走向高一级程度的。社会(集体)思维方式的这种历史性,又直接表现在人类的世代接续的历史过程中。这种历史继承性的媒介很多,如语言、信仰、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正如钱学森教授描述的那样:“人不仅要继承认识客观世界,继承创造精神财富,而且还要经常地使用前人已经创造的精神财富。而我们所说的信息、情报,广义来说就是人的知识,人类多少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人类通过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使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顺利发展。应该说,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是很重要的,这既是人类集体思维的成果,又是推动人类集体思维发展的动力。对于这种精神财富,一方面要全面地、科学地、分析地继承,一方面又要历史地、创造地、辩证地发展。继承也好,发展也好,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社会(集体)思维。

概括地说,人类社会(集体)思维方式的这种历史承继性具有三个鲜明的属性。一是具有严格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二是具有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协调性,三是具有历史的连续与发展的辩证性。正由于人类社会思维具有这样一些鲜明的属性,从而才保证了人类精神财富的继承和发展。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思维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知识,而且还通过语言交流获得知识,特别是通过文字记载把前人或他人的经验、知识吸收和继承下来,形成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

二、社会协同性特点

社会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反作用在于社会的协同性。社会作为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它的演变史是一个不断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而这个历史又是由有组织的人民主宰的,其精神杠杆则是人类的社会思维。

人类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人比动物更伟大,但孤立的人往往比动物更软弱。人超越动物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他的社会性。或者说,人立足于社会,在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里创业,就是依靠着社会(集体)思维来协同人际关系,从而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推动力量的。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艰难历程中,也学会了靠社会(集体)思维的能力和力量,去把握客观规律,协同和调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各种辩证关系,最后才真正实现“自由”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为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创新实践过程,但这一过程若不被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思维支配,它就不是自觉的,也不能形成足以探索真理的思维主体。可见,人类的社会(集体)思维的这种协同作用是巨大的。

三、整体开放性特点

创新者的社会(集体)思维方式是一个开放系统,从它的酝酿、发生和发展,到它自身社会功能的实现,无不具有鲜明的整体开放性特征。社会思维方式是群体的整体思维方式,并且这个整体是开放着的,这是社会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鲜明特点。因为社会思维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任何一个群体思维系统都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吸取信息,同时又向外界不断地输出信息,并依此来维持思维主体的耗散结构,从而提高思维系统的有序程度。只有使思维系统开放,才能减少惰性,增强活力。社会思维的运动总是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动态平衡系统中,实现从紊乱无序的状态向新的有序状态转化的。

在运用社会思维方式的创新系统中,各个群体思维系统内部以及各群体思维系统之间,由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的矛盾所产生的引力决定着它们之间必须相互交流信息,不断打破“闭关自守”和“互相封锁”。不仅国内各地区团体之间要互相交流观点,切磋问题,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要实行思维开放,相互沟通信息。信息交流越畅通,“促协力”越强,思维系统就越巩固、越发展。没有思维交流,就不会有科学思维的繁荣发展。可见,整体开放性和多样性是社会思维方式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现代的各种创新决策都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的实施又都离不开开放性的社会思维方式的作用。现代决策是多方位、多因素、多信息的,单凭个人拍脑袋不行。又由于决策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就更需要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因为群体智能结构的优化决定着决策功能的优化。群体决策可以收到集思广益之功效,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决策失误。任何一个天才式人物都不可能是全智全能的,不可能“行行是专家,句句是真理”,他必须依靠集体思维的力量。

四、大众传播性特点

创新者的社会(集体)思维方式威力,主要是在群众的传播中实现的。所以,大众传播性是创新的社会思维方式的功能性特点。社会思维方式的传播模式,其一是传统的线性模式,其二是新型的控制模式。这种反馈控制模式的核心是在传播过程中,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即不仅要求传播者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而且还要求把受传者的反应通过种种途径接收回来,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模式普遍应用于现代工作之中。在有效利用大众传播性的同时要有“底线思维”,即要有一定“红”线设防。

社会思维方式的这种传播性的随机性很大,要确切地把握它,还必须把握社会心理、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社会经济以及受控空间等诸方面相关因素。因此,一定要做到系统把握、综合把握和预见性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有效地利用社会思维方式的传播性特点。

推荐访问:思维方式 九章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