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3-06-16 13:18: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不够深入、具体,导致学生没有能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的思维科学,认识语文思维方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作用,并营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质疑和想象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16-02

听、说、读、写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形成的必备的基本能力,同样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思維方法的培养与运用。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对思维方法指导与研究与不够深入,导致学生没有能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思维方法的指导,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语文思维方法概述

语文思维是形象思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语文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联想法、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质疑探究法等。

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作者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表达观点不同,造就了文本选材、构思、内容、艺术特色的迥异。即便是同一题材,作者通过文字传递出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比如,陆游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其写作对象相同、词牌相同,但传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要解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涵及艺术特色,领略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运用比较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联想法是由某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联想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主题。有教师曾做过一项实验,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月光曲》的最后一段,要求学生将文中联想的文字删掉,再问学生读起来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说:“美感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九。”可见,这种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的联想 ,用来解读文本,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逆向思维法也叫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观点进行反方向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常常能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地运用逆向思维,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塑造新形象,产生新思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走出思维定式的误区。

发散思维是指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表达,利于将解决的办法通过比较进行遴选,多中求好、好中求优。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给片段加小标题,或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同一作文标题进行不同的构思,就是发散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质疑探究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探究的一种思维方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他们不唯上不唯书,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根治读书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的一剂良药,也是学以致用的具体表现。

二、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意义

解读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发现,语文需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其实是思维方法的差异。如,练习,学生思维方法的差异会使得他们在解答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化倾向。学生思维方法的个性差异同样造就了学生作文立意的深浅不同。一言以蔽之,听、说、读、写,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须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学中采用有效的训练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尤为必要。

iiii_iii感悟中逐步形成科学的语文思维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高校教育出版社,2013.

[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3] 袁政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 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4.

(责编 韦 雄)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 语文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