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

时间:2023-06-15 13:24: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指出了我国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认知心理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中职语文教学改进策略,如重视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重视学生认知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关键作用,重视对学生认知负荷的调控,重视对学生认知冲突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语文教学认知 认知心理学

[作者简介]苍中洪(1968- ),男,江苏盐城人,徐州机电技师学院副院长,高级讲师,硕士。(江苏 徐州 2211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2-0095-04

中职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以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有效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水平。认知心理学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不仅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为中职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启发和思路。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对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和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普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对语文课程应有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且中职学生语文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这也给日常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生源不足、招生困难的状况,导致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和习惯差、学习惰性大、厌学等问题。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语文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阅读、理解、表达、写作等能力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字、词、句、段、篇等知识积累也不够,从而在语文课程的学习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学生整体语文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为:听,不愿听或听不懂;说,不会说,不会熟练使用普通话;读,不愿读或读不懂;写,不能按要求表达观点,字迹潦草不规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按照教学大纲设计安排日常教学,学生就会听不懂、学不会,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认知心理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中职语文教学需要认知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认知心理学强調,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具有决定作用,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直接原因。认知心理学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大脑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在教育、工业生产、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育领域也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如运用图式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认知冲突、元认知理论等来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目前,认知心理学的教学实践成果主要侧重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探索的研究成果很少。因此,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来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尽快走出教学困境。

2.中职语文教师要掌握、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通过分析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原型、认知结构、认知负荷、认知冲突、元认知等理论,对中职语文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认知心理学理论,熟知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部机制,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学生认知过程的影响,从而改革语文学科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相比,中职语文教学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职语文教学抛去了升学考试的压力,有利于教师解放思想,尝试运用新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中职语文教学改进策略

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研究为解决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策略找到了突破口。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途径来把握和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以改进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第一,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对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信息加工过程中需要新信息参与,更需要储存在头脑记忆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大量实验证明,记忆中原有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其相关知识的多少以及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组织结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班级中成绩好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比较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基础知识往往比较薄弱。同样一段文字,成绩好的学生能快速地将文字表达的内容与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使文字变得更好理解,更快地把握文字的内涵;成绩不好的学生则难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回忆和大脑的搜寻负担,难以把握文字内涵。

第二,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是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教学设计考虑的关键因素,任何脱离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训练都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例如,在学生普遍感到枯燥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不明白基本的文言句法结构,就难以跟着教师的思路来分析文章丰富的内涵、写作结构和特色等。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以利于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逐渐提高语文知识水平。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学习策略:如果教师在传授新知识前,先结合学情呈现出学生已有的知识,使之变成学生熟悉的知识框架,成为同化新知识基础,如恰当创设教学情境等,就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和组织,提高学习效果。中职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教学,如讲授《别离》这首诗时,教师先呈现一些别离场景的图片或短片,把学生的思维放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再进行具体知识的讲授,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与感悟。

第三,中职语文教师应避免犯“易懂论”和“不懂论”错误。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两种错误:一是犯“易懂论”的错误。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为背景,认为讲授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但因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知识少,对人生的很多领域也缺乏深刻的了解和体验,和教师的经验存在一定的距离,感知能力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二是犯“不懂论”错误。教师一味抱怨学生不懂,语文基础差、学习能力差,不能清楚地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经验方面的欠缺,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因此,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指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学习水平。

2.重视学生认知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关键作用。第一,认知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结构是个体在感知和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由每个人的知识经验组成。许多心理学家通常用“图式”来表示认知结构,即知识在人的头脑中经过整理类化而形成的一定的组织。在教育教学研究中,认知心理学重视对学生头脑认知结构的研究,认为其在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强大作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富有意义的新思想是通过归类到一个已经存在的认知结构(一个互相联系的知识网)中才被学会的,即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之中。在教学实践研究中发现,班级成绩好的学生,其头脑中知识组织体系完整系统且组织良好,即具有良好的认知图式,更有利于同化获得的新信息或根据新信息对已有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构,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成绩不好的学生,其知识组织体系是混乱的,不利于同化或顺应新信息,以致掌握新知识缓慢而困难。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即图式),是直接影响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

第二,中职语文教师应善于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概念框架。中职语文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完整、系统化的,前后的顺序性和逻辑性很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概念性的,简化抽象的,与智力融合在一起的,具有层次性和网络化结构性。因此,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上的概念和知识讲清楚,也要把逻辑结构严谨的知识转化成与学生图式相适应的概念框架,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学生借助概念框架,原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就架起了桥梁,从而促进其学习能力发展到更高水平。

第三,要区分中职学生和教师认知结构的差异。中职学生与教师的知识、经验都不相同,头脑中的图式存在着错位现象,认知结构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善于以教师自身的图式影响学生的图式建构,从而达到师生图式融合,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3.重视对学生认知负荷的调控。第一,中職语文教学设计的认知负荷要匹配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负荷是指在处理信息时工作记忆的负载状态,主要从认知资源配置的视角去研究学习者的认知负荷状况。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需要加工处理的信息超出学习者工作记忆所能承受的容量和时间限度,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认知负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负荷总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其学习成效。班级成绩优秀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丰富,图式水平也较高,能更快、更好地理解新信息,相对而言减少了工作记忆信息加工负担,认知负荷匹配度更接近,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班级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他们而言过于复杂或呈现的方式不恰当,超出了他们的图式水平,导致其工作记忆信息加工任务过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第二,中职语文教师要合理调控三种认知负荷。认知负荷存在三种类型,即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其中内在认知负荷与外在认知负荷不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关联认知负荷则对学习有利。一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要与学生的认知负荷相匹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减少外在认知负荷,要根据学生工作记忆的时间和容量的阶段特点,尽量减少与学习无关的信息。二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认真考虑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人物经历等因素,降低内在认知负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水平,在教学中以点带面,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其通过图式建构减少内在认知负荷,使其认知负荷在工作记忆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四是中职语文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设置有效问题等方法来增加关联认知负荷,帮助学生知识内化和能力迁移,提高其学习成效。

4.重视对学生认知冲突的合理利用。第一,基于认知冲突的中职语文课堂体现学生思维的发展。认知冲突是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实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情境之间存在的某种心理失衡现象。基于认知冲突的教学过程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其强调教师的启发指导与课堂互动,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一个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设计中,合理利用认知冲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设置的认知冲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度。一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要以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产生、化解为重点,引发学生和教师积极进行思维,从而优化教学效果。认知冲突的设置和引发是为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时,不仅要注重认知冲突设置的最佳契机,也要注重怎样设置认知冲突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帮助学生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多角色参与,充分发挥认知冲突在教学中的作用。二是中职语文教师设计情境或问题时要具有适应性、目的性和适当的难度性。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新知识,或发现新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知识和经验出现矛盾时,即出现认知冲突的时候,就会产生认知动机,激发其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其积极进行探索思考。学生学懂新知识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其认知动机得到加强,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太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即可回答,难以激发其认知动机;设置的问题太难,认知冲突得不到释放,认知动机也会削弱,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深刻思考,以不断获取新知识,提高语文知识水平。

认知心理学理论为中职语文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开拓了新思路。中职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思想,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树立认知语文教学观,明确意识到教师应是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引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学的重要影响,以及调控认知负荷、合理利用认知冲突的重要性。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认知心理学理论,努力提升理论水平,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语文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16(19).

[2]吴茂龙.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7).

推荐访问:教学研究 认知 中职 语文 学理论